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分层教学法拓展高中信息技术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重点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苏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为研究对象,以分层教学法为理论基础.提出拓展课教学内容选取应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要有一定的预期发展空间,注重各学段由体验到内化的循环提升.  相似文献   

2.
高中信息技术既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努力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高中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出发,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活跃教学氛围,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落实高中信息技术的趣味化教学。  相似文献   

3.
王廷卓 《天津教育》2023,(5):183-185
<正>教育改革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不断推进改变了原有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向,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强化高中生信息技术基础能力,还应致力于学生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在于如何创新高中信息技术现有的教学模式。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遵循新时期教育原则,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拓展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计划、创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创设更系统的教学模式,为打造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上好信息技术课,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改正式颁布施行之后,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和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和首要目标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的理论基础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的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分析和探讨研究。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的理论基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如何在强化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思维的基础上,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成为每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贯穿于实际中,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搭建信息化学习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讲解信息技术课程,通过拓展学习渠道、教学方式等举措,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使每位学生均能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提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一、信息技术支持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信息技术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并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视域下构建信息技术实验室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获得大幅度改观。利用信息技术实验室,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各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帮助学生提升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思维,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本文针对新课标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实验室的构建展开分析和探讨,希冀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下面笔者谈谈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学习主要是指高中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长与发展需求而展开的,能够体现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活动,这类学习模式以高中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为基本依据,旨在让高中生在习得基本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获得拓展发展,使学生实现异步进步。本文将从以网络资源促进自学、以分组分层缩小差异、以拓展练习提升能力三个角度来分析个性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效落实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以兴趣导引学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为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思路。粤教版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在初中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与加深。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然而相对枯燥的信息概念、特征、信息技术定义以及信息技术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主要科目的教学,对其他辅助科目的教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化素质发展,信息技术科目就是让学生培养自身技能的一门新兴科目,教师不断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教学进行探索,希望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有更加完美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为个人发展生涯奠定基础.本文就创客教育理念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展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杨尔丽 《中学科技》2023,(21):34-36
<正>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会运用分解、抽象、建模、验证等方式去高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彰显出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有效挖掘教学的价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重心。教师有必要加强对计算思维内涵的认识,基于对高中学生成长的了解,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成长,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学科是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基础学习,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创设项目学习模式,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加新颖的成长路径,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水平,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从项目学习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也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如何真正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高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那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怎样使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更加生动,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相似文献   

17.
许珍 《教师》2015,(6):53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拓展,将学生的生活与信息技术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提高教学"生活化"气息,让信息技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感知以及生活运用联系起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生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1.引入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在课堂教学之中拓展学生眼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社会生产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断走向现代化。这就要求教师抓住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这一机遇,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发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贾红 《考试周刊》2013,(21):142-142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博客,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知识结构,并且有利于实现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为"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拓展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3):19-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与信息时代紧密相连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快速更迭的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思维作为一种高层次思维形式,能够使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