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标不是唯一的,在大学德育活动中,教育主体面临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或社会的或个人的或两者相结合。应该依据教育主体特点和对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使教育向着一定倾向发展。甚至在特定意义上,人们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价值模式的教育。人们要教育发挥什么功效,要新生一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即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无不受教育价值观决定”。(孙喜亭:《教育原理》)从本质上说,我国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注重工具性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无疑带来了社会的重大发展,但由于其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也导致了教育的诸多弊病。当然,建国60年来,  相似文献   

3.
浅析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目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是由一元化到多元化,教育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基础,以促进社会进步为主导,寻求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和理性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平衡,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评价模式中一元化的桎梏,建立新型的、符合时代发民的、适应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转变,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评价模式中一元化的桎梏,建立新型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适应新的教育价值取向特点的教育评价模式势在必行;在教育评价目标上,充分反映人与社会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同时,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在教育评价内容上,要体现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评价不是为了选拔、淘汰,而是为了发展、提高;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应成为当今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社会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其社会价值取向,更注重个人价值取向。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与人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始终在科学和人的两极中摇摆。目前,由于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不少人选择了人教育的取向,甚至出现了反科学的倾向,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现有的物质明和精神明还不能保证普遍的个人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具有人精神的科学教育应为我国教育的首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传统儒学教育的根本点,就是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指向人,从而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尽管儒学大师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各具特色,但是这些方法方式始终是围绕着“教人做人”这一思想展开的。所以,从本质上说,传统儒学教育是一种人本化取向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质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教育评价活动的特定意义来看,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价的技术方法;另一则是评价的思想观念。其中对教育评价观的认识也就是教育评价功能和价值取向的问题,它涉及到价值观念和价值思想,是教育评价根本性和实质性的问题,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当前教育评价上出现的许多分歧都是基于教育观的不同而产生的,比如有的注重教育的继承价值,有的则注重教育的创造价值;有的强调评价传统的内容,有的则强调要评价现代的东西,以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化。价值观不同,评价的着眼点不…  相似文献   

8.
浅谈幼儿缺乏责任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幼儿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一)宏观社会中的消极因素 在任何社会里,有关教育的一系列价值取向其实是社会对其未来成员期待的一种折射。社会需求决定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教育目标、内容、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价值取向而定。中国的用人制度一直都在左右着家长及教育机构的教育行为,重学历、轻能力的杜会现实,使得教育者的目光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智力开发,着眼于升学率、毕业证。大多数教育者并不糊涂,只是来自家庭、社会及行政部门的评价造成的压力使得教育者不得已选择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应该说.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导致了对责任心培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价值取向受当代深刻变化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的影响,出现了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偏重个人的价值走向,价值观念呈现矛盾与困惑等特点,研究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探讨教育对策,在理论指导上,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上,研究教育载体上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评价模式价值取向的转换及借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泰勒为代表的“目标评价模式”以教育目标作为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要求;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CIPP模式”,其服务方向是以决策为中心。两者的价值取向都是为社会服务,以是否具有社会效用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目标游离模式”从反映管理者、决策者的意图转变为反映局外人的意愿,其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的需要。“应答模式”强调价值观念的发散性,重视所有参与评价的人的意图,反映了重视个体需要的多元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评价现阶段以社会需要为导向。随着社会与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评价也将日益重视个人需求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活动,教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始终是教育的宏旨要义。按教育成果服务的对象不同决定教育价值是社会取向还是个人取向,按实现价值手段的不同又决定了教育价值是科学主义取向还是人文主义取向,不过无论选取哪一方都过于片面,都只注重了教育的工具性,即教育的功利化发展。显然这样的教育是缺少理想的教育,而"缺少理想的教育可能是高效的,但必然是平庸的。"所以本文在批判现有几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然的教育价值取向——人的自我生成。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自身病态性文明历史进行理性反思而得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而提高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素质则是完善这一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在此前提下构建的素质教育新思维,应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致力于开发人的潜能。在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注重主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和谐发展,反对急功近利。在教育内容上应充实生态伦理、人文科学等内容以培养主体的高尚情操,弘扬为人类持续发展而约束自己的道德精神,同时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呈现的人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重视个人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主体教育把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时代的价值选择,它是当代中国在巨大的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对人的素质发展的时代吁求的反映.它有助于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教育价值取向的统一.这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是对传统教育目标的发展,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和高层次的概括.它为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政策是政府的一种价值选择,反映着政府追求的价值目标,这种体制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该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存在三个争论的焦点,政府的责任、效率和效益、正负价值。相应地,本文从这三个角度提出了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要坚持的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根据学校教育主体的需要对学校教育价值的选择与追求的一种倾向性,即对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规定,它决定着学校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当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意欲替代生存价值取向;生命价值取向“虚而待实”等主要问题.有鉴于此,“有意义生存”教育理念指导下确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在统一兼顾偏移中选择学校教育价值等,是学校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鲜明指出了教育的目标:“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以人文本的教育发展观,它阐明了现代教育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尺.体现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民主精神和人文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价值是教育的主体一人与社会的需要和客体一教育活动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教育价值 是对教育价值的意识反映。本从构成教育价值关系的要素及其特征出发,归纳了教育价值观的四个特征。以此为基础,从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历史上的教育价值观,并试图探讨在当今时代,我国所应持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认识教育政策的“以人为本”、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优化这些价值取向标准的基础下,对远程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辍学现象进行探析,并在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下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期望对认识和解决远程教育中的辍学问题有所裨益,能帮助更多的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业,提升学习者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实现终身教育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进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决策的价值取向,首先取决于社会发展目标与北京地区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承载能力之间的适应性。当前,有关部门在进行教育决策时,缺少道德角度的考虑,更多是一种社会发展策略上的考虑。在教育发展上始终应该公平优先,兼顾效益;在教育权利上应努力实现公平。教育决策是一种利益选择,照顾了一方利益一般会损害另一方利益,共赢是很难的,但最好能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的反映。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彻底变化,但在社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之前,要尽力扩大教育公平或实现某种相对的公平,解决更加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