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的一些重要经济观点萌发于抗日战争时期;他的经济思想的核心初步形成于1975年前后,成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经济思想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他解决了毛泽东没有解决的如何走出一条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他解决了毛泽东没有解决的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的问题;他解决了毛泽东没有解决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论邓小平的农业基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在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上与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毛泽东的农业基础观相符合,而且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并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思想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立足于我国“一穷二白”的基本国情。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障全国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他认为,粮食的增产,不仅是确保几亿人口吃的问题,还关系到能否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新政权问题。毛泽东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制高点,明确了农业的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还强调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中首要的地位。尽管毛泽东片面夸大了生产关系的作用,但其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考虑的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多次强调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并对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力和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等问题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对我国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关社会主义理论争论的热点。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大体经历了解放初期的“利用论”,1958年大跃进后的“发展论”和文革时期的“限制论”。他的商品经济思想是正确与错误的胶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修正与发展了毛泽东的商品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今天,我们深刻研究、认识和继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过许多经济建设的构想和精辟的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提出和论述了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勤俭建国的理论,并制定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和政策;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思想;论述了中国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发展了列宁关于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提出和论述了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冲破斯大林理论观点的禁锢,肯定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并充分肯定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展了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对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中的正确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对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丰富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容,赋予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以时代的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教育思想。可以说,邓不平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同我国新时期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新时期的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思想指导了我国十几年来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他在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围绕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课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是以下两方面:1.打破以往人们对商品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下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的本质不同。商品生产不  相似文献   

11.
论毛泽东的农业改造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个体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毛泽东确定了个体农民通过劳动互助社经过合作社到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制度创新环节,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尽管他在实践中否定了家庭经营的有效作用,忽略了农业组织形式衍变的内在因素和经济条件,但也为中国当代农业发展定下了集体经营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找到了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我国农业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解放战争的后期更是发展到了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程度。广西战役便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它是毛泽东歼灭战思想的凯歌,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成功运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大学生身上,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要让大学生学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泽东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好毛泽东思想也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同时又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观,并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推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萌芽阶段,毛泽东初步树立了阶级分析的思想,尤其具有比较牢固的人民群众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观念;其后,毛泽东对于国家政权的组成、功能有了正确认识,特别是对于民主与专政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清醒认识与把握,表明其政治观进入形成阶段;在成熟阶段,围绕民族解放运动的现实,毛泽东深化了其早已有的阶级观,并对于未来中国国体有了崭新的思考和分析,其人民观也更加巩固和明晰,集中反映在提升了群众路线的政治意义;在解放战争及其以后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政治观获得进一步发展,其国家观、人民观、民主观等诸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现代认识水平,其阐述也更加完整、完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认为中国应走工农业并拳的工业化道路,重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坚信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农业的惟一道路,并想通过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来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毛泽东规划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步骤、途径,其中一些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留给我们的,不但有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法制的功能认识不同,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欧永宁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6):13-15,19
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是在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大体上经历了孕育准备、形成发展、成熟完善、继续发展等几个主要的阶段。作为一项重要的建党思想 ,它内容丰富 ,有其基本的原则、态度、方法、形式等。在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和运用上 ,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建设学说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学说,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主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理论体系,突出了一律平等性、团结统一性、自主创造性、理论法规性、行动务实性等的鲜明特点,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是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一件大事,为解决好这件关系民生和稳定的大事,毛泽东先后提出通过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农业合作化和机械化、粮食统购统销、生产与节约并举等措施来力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保证人人有饭吃。对于失去权力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支持西藏改革的进步贵族、社会的鳏寡孤独、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户等特殊群体则施以特殊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他们的生活获得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