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惠 《快乐阅读》2011,(13):128-128
要想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遵守三条原则:①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就是不"走样"。②达。译文要语意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③雅。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2.
<正>把汉语翻译成英文,或把汉语中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都是语言翻译。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一直得到大家的认可。信,就是要忠于原著,不可以随意的增减内容;达,就是要忠于读者,也就是表意要清楚、流畅;雅,就是要忠于文学语言,语言要典雅、得体。一、直译的意趣1.文言文翻译现代汉语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法规范和字面意思直接翻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呈现出异于传统现代汉语的特质并对现代人的语言生活构成冲击,尽管网络语言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但目前对其进行规范为时尚早,应该尊重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用宽容的心态看待网络语言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语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对人内在精神的影响。法律、道德伦理及现代汉语的成熟体系是网络语言发展合理的、天然的底线。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授好课,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如果词汇贫乏,语言知识少,很难讲出准确、凝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现代汉语词汇是现代全部词语的总和。包括成语、谚  相似文献   

5.
一、说要 从当前中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水平看,要使其达到“能够做到语言规范、清晰、连贯”的要求是要花大力气的。 语言规范,就是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符合现代汉语的法则和标准。前面对语音、词汇、句子等的要求,都体现了这个精神。就书面语言看,中学生运用语言的不规范,主要有下列一些现象:①生造,即杜撰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②滥用,即往往望文生义,生搬硬套地使用词语(主要是成语)。③文白夹杂,即在行文中特别喜欢来一点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词语,不管可用不可用。④欧化句式,即在写文章时死套外文句式,读来很是别扭。严格要求和规范化的训练是克服上述种种弊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托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成人教育工作,以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为定点做了"现代汉语使用状况"的调查。调查发现小城镇中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使用中存在语言分裂现象:语文教师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运用不成正比,语言需求和语言能力也不成正比。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普通话"成为主流,"现代汉语规范化"要真正有效实施,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中词语读音、书写、意义的混乱和语法的随意草率对传统的规范语言构成挑战.现代汉语教学应重在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观.  相似文献   

8.
“语言通顺”指作文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连贯,即用规范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造句正确,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没有生造词语、乱用方言、用词不当的毛病,没有语病。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儿化词语就目前使用现状来看,存在数量不一致、选词角度各有侧重、所选词语出入很大等问题.这些问题致使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不知何时使用儿化词语;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知如何把儿化词语的音读规范.对儿化词语进行规范时要做到:一要减少儿化词语数量;二是要统一所选词语内容;三是要有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者对词义有多种界定,结合前人观点,在此对现代汉语词义内容进行组合和分类,来分析语言中的词义和言语中的词义,进而提出了现代汉语词义内容包括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即词语在运用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感叹: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掌握的语言。持这种观点的人,似乎想强调由于汉语语法规范的相对简单和灵活,大大增加了理解和使用汉语的难度。的确,在现实中,不规范、不正确使用汉语,甚至闹出笑话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非正式交际场合,我们可以适当忽视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然而,就行业特点而言,教育工作者必须比广大普通民众更加自觉地遵守这些规范。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复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在本文中将结合实例概要阐述正确理解和恰当选用现代汉语词语时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希望与同仁相互提醒,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沈安姣 《文教资料》2010,(26):167-169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力求体现幽默感,以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可借助多种方式,让自己的语言幽默起来,如移用词语,在转换中创造幽默;降用词语,在错位中创造幽默;一语双关,在领会中创造幽默。  相似文献   

13.
温温,《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解释之一为"温和",即一个人的感情、态度、语言等不严厉、不粗暴。校长的"温"就是要做到"三正"。1.摆正与前任校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言教学是散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根.在袁老师的《散步》设计中,品味语言的步骤比其他环节用时多,就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精妙词语的鉴赏,掌握鉴赏的方式、方法,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句子的鉴赏.这样两个环节独立而不脱节,也符合语言鉴赏的要求与规律.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精妙的环节,他出示了典型的句子,从中找出典型的词语,给学生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寻找,自由品味,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品味词语中,袁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精妙,采取"替换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词语的精妙,做到了"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5.
王涛 《新高考》2007,(12):9-11
语言通顺,遵循考纲表达便是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具体而言,考生在作答这道六七十分的大题时,要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得使用生造词,滥用方言俚语,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同时在表述上要合乎语法。有了这个前提,然后才是对语言材料内容和形式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6.
习惯认为,语文包括语和文两个方面,语即语言,含书面语和口头语;文是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就这样解释语文: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这样的理解不无道理。从教学角度看,作为课程的语文也是围绕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几个要素来展开的。但人们似乎忽略一个前提:什么是课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样解释课程: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其中核心词语  相似文献   

17.
汪永亮 《新高考》2010,(12):12-13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卢延让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杜甫也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诗句。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语言的锤炼和鉴赏诗歌的整体风格。考查语言锤炼的一般方式:1.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2.鉴赏"诗眼";3.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4.鉴赏特殊词语;5.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词语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对其如何进行规范已提到日事日程当中。对待新词语要宽容,要有"词语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不能用一般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语,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它们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词语,是最小的同时也是最灵活的语言运用单位。语言运用要讲究规范,但一味地遵守规范,语言往往又失去了灵性,丧失了活力,变得面目可憎、寡淡少味。如果一个作者能有意识地对词语加以变化,语言将变得鲜活,充满灵气,有个性,有滋味。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学角度解读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既承传了古语的精华,又开启了灵活运用现代汉语的通途。从鲁迅的语言着手,分别从词语选择、语法活用、修辞技巧三个方面分析和解读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