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建军 《新高考》2007,(1):10-11
《考试大纲》对文言特殊句式这一考点的表述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能力等级为B,2005年起列入了高考范围。考纲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虽然  相似文献   

2.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种.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颇有介绍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文,高考《考试说明》文言文部分对考生提出五点要求,其中第三、四点要求考生能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并能译成现代汉语.因此,考生要获得文言文阅读的好成绩,就要切实地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并准确地把握翻译文言特殊句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高考试题中有三个文言句的翻译,一般考查学生对文言句中的句式特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的掌握情况。而文言句式中被动句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一种特殊的文言被动句,学生若没掌握其规律特点,就很难准确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5.
文言倒装句,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一种,也是高考语文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由于古今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经常混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倒装句式与英语的一些句式是有相通之处的。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简称《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一栏的条目下有一栏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习惯称作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江苏省的《考试说明》,此条目下一般都写着:"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笔者认为考纲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两处不妥: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的必考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在这个题上"栽跟头",原因之一就是把握不住文言句式。把文言文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汉语,做到"信、达、雅",需要练就一双慧眼,识别出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各类文言特殊句式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只要掌握了这些特征,熟读多练,"练就火眼金睛",就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进而"还原"其本来面目。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定语后置句较难识别,成为理解和翻译的"拦路虎"。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有一定的使用习惯,只要摸透了这些使用习惯,就不难做出判断。那么,定语后置句有哪些"暗示"或者"迹象"可寻呢?  相似文献   

8.
<正> 一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树立了用白话文写作的典范。然而,在他的白话小说中他却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文言句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而且文言句式与以口语为基调的语体风格之间显得自然、融洽,起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本文试就鲁迅小说中有关塑造人物方面的文言句式的运用艺术作一番考察,探讨其使用规律,以期为我们在文言句式的选用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频考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可分两类,一是"言"的考点,即考查古汉语的言语知识,一是"文"的考点,即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言"的考点有: 文言实词的解释,题目一般是"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虚词的理解,题目一般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 文言现象的把握.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考点一般与实词、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 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题目一般是"下列四个选项中与某句的文言句式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句式作了这样的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该考点的内容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五个方面,知识面较广,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上古书面语写作的各类作品中的语言。所谓句式,就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古汉语的句式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也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这一格式组织的。但是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加之文言与当时流行的口语也未尽相同,所以有些情况与今不同。现着重论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复习的重点。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高考的启示,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句式主要是教材中与现代汉语有差异的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被动、使动、意动、省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  相似文献   

13.
郑震 《语文天地》2014,(4):31-32
文言文以其典雅简洁的文字、错落有致的句式、深厚悠长的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的讲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言作品被解剖得支离破碎,文言课堂缺少了应有的语文味。文言文究竞教什么?文言中“言”即“文言”,或“文言阅读”;“文”就是文学、文化。所以讲解文言知识无可厚非,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视了文言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以及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的许多语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如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使句子翻译难于做到“信”“达”“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教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通过比较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帮助理解文言的特殊语法。  相似文献   

15.
景晓强 《新高考》2008,(12):17-18
【考点扫描】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对考生文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的翻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有时候甚至关系到整句翻译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目标】1.能记住《左传》相关文学常识,背诵全文。2.能够记住文中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能够辨析并翻译本课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4.学习烛之武急国家之急、公而忘私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5.体会烛之武论辩技巧。【重点难点】1.能够记住文中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并翻译本课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相似文献   

17.
文言句式教学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叶老认为:“对于文言里那些特殊的文法,第一要处处咬实,不计滑过”;“第二要‘熟习’”,“象热习现代的语法一样;”根据叶老的意见,我们在讲文言句法时,采取了如下一些做法:一、紧扣教材,选准某种文言句式特点比较集中的典型课文,找出例句,归类整理。实践证明:每教一篇古文都讲文言句式特点,各课平均使用力量,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咬而不实,学生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感性认识,不能较快地掌握古代语言的规律,不能系统地了解文言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疏通文言字词句,归纳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特殊文言句式。[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运用设分论点,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等论证方法,并以此指导写作。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一、自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2、借鉴本文使用的比喻论证法。二、自学重点:1、掌握文言虚词“之、于”的几种用法及文言实词“修、朝、孰、间”的几种意义。2、了解名词、形容词转化为动词的用法。3、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的特殊句式。4、学习本文运用设喻来讲明道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