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薛军政 《新闻窗》2013,(3):29-29
如今,网络新闻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电视新闻要在网络新闻的冲击下依然保持竞争优势,因循过去的老路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从选题、内容、节目制作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才行。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不但要有敏锐的"新闻眼",还要有提高创新能力的"新闻脑"。笔者依据多年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制作的经验,在总结国内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创新。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行业,颇有感触的国内外记者认为,一个记者在写一条新闻前,必须设计十几条新闻导语,从中不断地总结、提炼,直至把精华浓缩出来。只有导语把观众的眼球吸引住了,观众才可能有耐心把整条新闻看完。因此,电视新闻导语是最费心思的,也是电视新闻最出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从理念、到内容、再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新闻播音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在电视新闻播音的外延不断扩大、语言样态愈渐丰富、风格呈现多样化等,而"真实、清晰、准确"无疑是对电视新闻播音从一而终的要求,也是评价新闻播音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播音的"真"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吐字发音,规范饱满"、"信息传递,准确清晰"、"披露事实,迅捷及时,满足受众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笔者认为,相对于主持人的"人格"标识化而言,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特征应该是"标识"人格化,这意味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以人格化的主持面貌出现。本文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标识人格化为切入点,探讨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在人格化上实现突破,在节目中散发自己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黄静 《东南传播》2010,(12):128-130
作为目前仍是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电视所达到的大众化程度仍然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电视新闻原本应以其融合声音、图像以及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在新闻传播中占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事实上,目前的电视新闻却普遍遭遇尴尬。电视新闻的文字稿与报纸新闻基本如出一辙,电视新闻的画面与文字出现"声画错位"的现象比比皆是,电视新闻语言的丰富性—这一电视新闻生命力所在的重要源泉正被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有意或无意间忽视。本文试图从电视语言的构成入手,结合厦门广电集团部分省级奖获奖作品,浅析如何从语言着手,让电视新闻真正"活"起来,为电视新闻工作者从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邱金太 《东南传播》2010,(10):141-142
电视新闻节目"兴奋点"设计得当与否,决定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与否。"兴奋点"动情、新鲜,富有感染力,提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里,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对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计"兴奋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消息类新闻是电视新闻中存在最多的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信息窗",被称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尖兵".  相似文献   

8.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件"利器"。本文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直播实践为例,从技术和内容建设等层面探讨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直播。  相似文献   

9.
刘自克 《新闻窗》2013,(3):94-94
电视新闻写作将广播新闻的"听"和报纸新闻的"看"等特点有效结合,实现通过语言、文字对电视画面进行全方位的判断与了解,才能让电视新闻传播更容易实现准确、清晰地完成叙事功能。下面重点对当今电视新闻写作传播优势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更好了解新闻写作。一、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与要求1.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快速及时,线性传播电视新闻就时效性方面和其它媒介比较来说,优势非常明显,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因此新闻写作强调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晓飞 《新闻窗》2013,(3):44-44
后期制作对整个新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熟练使用多种编辑制作手法,做好新闻包装,提升新闻质量。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水平的不断进步,后期制作对整个新闻的质量起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作用。形象的来说,后期制作就好比电视新闻的"门脸",即使"屋里的东西"——画面、解说词,都很漂亮,如果"门脸"邋遢,那么整个电视新闻也就毫无美感可言,更谈不上吸引观众了。可见后期制作已成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岳坤莉 《新闻窗》2013,(6):76-77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电视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而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变化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2.
宋奕 《视听界》2010,(6):89-90
如果说,电视新闻栏目从名牌到品牌打的是一场"攻坚战",那么,电视新闻品牌的提升则是一场"持久战"。 一、由"量"到"质",体现新闻内容的深刻性 新闻的特点为"短、平、快",即篇幅较短小、报道手段较平实、报道速度较快。目前江苏大多数电视新闻品牌栏目都遵循这一原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报道最多的消息。这既体现在主持人语速的紧凑、快捷上,也体现在每条新闻的时长越发缩短以及画面剪辑的节奏变化加快上。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播音的特色及其把握杜维真电视新闻播音在整个电视制作、传输和运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好的电视新闻播音,几乎难以构成好的电视新闻,也就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播音工作是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台的"门面"。因此,研究掌握...  相似文献   

14.
游向荣 《新闻窗》2011,(6):71-72
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的视角、人文化的表达方式、亲切活泼的叙事语言,赢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关注和喜爱。"视听兼备,图文并茂"是电视新闻的优势所在。电视是视听结合的艺术,视觉感知更是人们看电视的主要形式,画面无疑是电视新闻的重要载体。因此,合理地运用好镜头语言对电视新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雅丽 《新闻传播》2010,(3):107-107
随着电视传媒数字化的迅速发展,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也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了复杂的创作编导型时代。这种"转型"引发的不仅是电视编辑业务程序的一次变化,也是业务观念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6.
茅震宇 《视听界》2014,(6):113-115
不少人习惯把记者出镜称为"记者出现场",道出了记者出镜的性质,即在新闻事件现场作报道。过去只有直播(包括现场连线)时要求记者必须出镜,现在出镜已是常态。出镜是电视记者的任务和职业特征,这既是电视记者的特别之处,也是电视新闻的优势。如果放弃出镜,等于削弱了电视的一大优势。将电视新闻有形有声的独特优势发挥好,电视新闻的魅力就能成为与其他媒体竞争的实力。电视台不应该有专门的"出镜记者"一职。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新要求,电视新闻报道必须找到移动互联传播的新密码,才能在当下的传播新环境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嘉兴电视台于2014年6月推出4G"手机快直播",创新性地将智能手机拍摄、4G网络传输与电视新闻直播结合起来,为电视新闻报道在移动互联时代更好地实现"实时共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刘嘉 《声屏世界》2011,(9):40-41
"播"与"说"在实践中的应用我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担负着政策导向、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电视新闻节目就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阵地之一。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能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节目的思想内容,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整体宣传效果。"播"新闻严格以稿件内容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带动了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这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从实现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引导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故事,人皆喜欢。电视新闻故事更是得到了众多观众的青睐。。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挖掘新闻故事背后的"正能量",让故事"为民而说"、"为时代发声",是电视新闻编导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制作新闻故事时要摆正姿态,要让电视故事在好看、生动的基础上,又能引发社会的正面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