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试析钱江晚报的“挂牌值班”活动吴永祚本文责任编辑邓俊《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挂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  相似文献   

2.
国内新闻界     
新闻出版报》介绍“钱江晚报现象” 《新闻出版报》于1994年10月28日在第一、第二版以近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长篇通讯《钱塘涌起大江潮——“钱江晚报现象”大写意》,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钱江晚报的几个“非常规性动作”。同时,该报还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钱江晚报在新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是近几年新闻改革的新成果,新的生长点”。 近两万字的长篇通讯详细记叙了钱江晚报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活动。该报编者按语中写道:“刚刚创刊8年的钱江晚报,近几年来,以其敢触社会难点热点,敢于扶正祛邪,敢于深入生活深层,不断拓展报纸服务功能,在党和群众,政府和群众,企业和群众间架起一座座桥梁。钱江晚报以其全部活力,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有创意有质量的报道,在群众中产生巨大反响。一如滚滚钱塘江水,潮起潮涌,令人目不暇接。” 这篇通讯以“《国庆一日》摄影大赛”、“组织‘著名歌唱家名曲演唱会’”、“沸沸扬扬‘十点利’”、“组织‘打假协作网’”、“开设‘盛夏直通线’”、“倡立‘居委会主任联谊会’”、“开设‘挂牌值班’栏目”、“请市长市民‘当一  相似文献   

3.
文海拾贝     
晚报界崛起《新四小龙》钱江晚报:“钱江晚报现象”。即秉承“心向读者情系万家”的办报宗旨,8年来不断拓展办报功能,殚精竭虑为读者服务,在党和政府与人民  相似文献   

4.
记得在去年1月,《钱江晚报》的同志向我介绍了《钱江晚报》的办报情况,听了为之振奋。《钱江晚报》贴近群众、注重引导,继承传统、又有创新的办报路子和办报实践,在全国新闻界特别是晚报界受到关注,被称为“钱江晚报现象”。我曾嘱咐《钱江晚报》的同志,要好好总结积累,要抓经验。 一年后,在《钱江晚报》创刊10周年之际,看到了永祚同志这本书的清样,我很高兴。尽管过去也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呼吁“短文章”,提倡“短新闻”,无疑,这是必要的。但是,当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再现,一些重要经验需要传播,一些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壮举需要讴歌时,记者理应利用自己手中的如椽大笔,写出举足轻重的“大文章”,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渴求。今年9月全国集资办学现场会在河南召开。会议在河南召开,无疑是因为河南省的集资办学工作成绩显著,为此,《中国教育报》关于河南省集资办学活动的系列报道,在会议召开的前夕,连续发表四篇,共计2.2万多字,以纪实手法对河南省8700万人民参加的历时10年、波澜壮阔的筹资兴教壮举,多角度、多侧面、  相似文献   

6.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钱江晚报“挂牌值班”活动的启示吴永祚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佳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都市类报纸队伍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上升的过程中,出现了由边缘媒体向主流媒体迈进的趋势。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钱江晚报》目前日出40~48版,发行逾70万份,是浙江省版面最多、发行量最大、创收最高、效益最好的报纸。在新世纪里,他们又提出了“主流媒体,一流实力”的发展目标。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钱江晚报:21世纪城市主流报》,记录了《钱江晚报》近两年实践这一理想的足迹。《钱江晚报:21世纪城市主流报》一书汇集了该报2000~2002年刊出的数百个精彩版面,同时配有文字点评,记录每个版面的编辑背…  相似文献   

8.
1997年3月至8月,即重庆成为直辖市之时,邱朝举沿新重庆的万里边界采访,摄制了90集大型系列报道《渝疆万里行》。该节目播出后在全市引起轰动。 ●1998年又历时半年时间,邱朝举深入重庆市大巴山区和巫山山区的13个国家级贫困县,摄制了55集大型系列报道《走进贫困山区》,再次引起轰动。 ●今年9月,邱朝举获第四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地图一颗米,地上走死你” 199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改为直辖市之时,我们策划了一个大型系列报道《渝疆万里行》,就是“从万里疆界这个角度去…  相似文献   

9.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6月25日。经过六年的发展,构建起了包括《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等16报3刊1网站共20家媒体,期发报刊280万份的传媒阵营。2002年,秉承“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我们又创建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深入”出新招——让记者时时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夯实“安身立命”的根基 钱江晚报近几年来针对新闻队伍中出现的“飘浮”之风,为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先后推出这样两招: 一是“记者上岗”——上好当记者的“第一课”,在深入群众中求“贴心”。“报道要上去,记者要下去”。钱江晚报的记者把“下去”和“贴心”结合起来,把深入群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他们从晚报的报道更具贴近性的要求出发,从1991年3月开始采取了“记者上岗,深入  相似文献   

11.
《北京晚报》的“健康快车”是以宣传卫生科普知识为宗旨的一个既有新闻性,又有科技性、又有文学性的优秀栏目。自1995年5月创办至今,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鲁丽称健康快车“为人民群众走上健康之路独辟蹊径,成为全市人民的贴心朋友。”它的成功与“健康快车”的全体编写人员在把科技成果科普化、社会化的转化中做的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密不可分。“感觉统合”的系列报道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本文中,我打算以此为例,从新闻与写作的角度探讨一下在把最新科技成果科普化、社会化中报刊所起的桥梁作用。 一、把握“热点”,迅速把科技新成果科  相似文献   

12.
一位美籍华人在1993年2月14日羊城晚报上发表长篇文章《追日之旅》写到;“在杭州有广大读者的钱江晚报,按我在香港、美国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经验来看,这是一份优秀的报纸,拿到今天的海外,也不会比任何一份中文报纸逊色……” 这位记者的评价也许过高,但我们探索出一条路子,把钱江晚报办出自己的特色,那倒是确确实实的。  相似文献   

13.
30集系列报道《改革大潮看神州》从9月10日起在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到10月10日播完。这是中央台领导及编委会继《边城行》之后,1992年组织采写的又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象这样大规模,密集式地在《新闻报摘》中宣传30个省、市、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央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听众来信认为,这组报道“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有新意、有深度、有声势”,“非常适时、振奋人心”、“是献给十四大的一份厚礼”。组织这个系列报道是台领导依据1992年  相似文献   

14.
崔婧 《新闻实践》2006,(7):44-44
2006年新春之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意见给予了农民工身份和地位的肯定。然而,农民工问题的真正解决还需要社会发展的协调与沟通者——大众媒体的积极配合。钱江晚报《一样民工两样人生》的系列报道,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2006年4月5日到10日(除9日),《钱江晚报》连续报道了同为城市农  相似文献   

15.
日前,《台州日报》开设的“改革开放30年,风云激荡台州湾”系列报道得到省委宣传部审读组的高度肯定,这是《台州日报》开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的一个系列策划,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创业创新、科学发展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13,(10):114-115
《钱江晚报》作为一张浙江省惟一省级晚报,从1987年创刊开始就力争打造出一份广大读者"心头好"的报纸。在努力做好报纸的同时,《钱江晚报》也在努力的回馈广大读者和广告主。内容多多读者应接不暇今年,按照惯例钱报依旧组织了读者节活动。读者节,顾名思义,就是为读者而办的节日,是属于读者们的狂欢。为此,钱江晚报花尽心思为读者们准备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以及数不清的优惠、小礼品。但是这次读者节恰逢《钱江晚报》成立26周年,所以格外盛大,内容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新闻研究所、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和浙江《新闻实践》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的“钱江晚报现象”研讨会,历时两天,于8月31日在杭州圆满结束。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内外新闻理论研究机构、新闻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对“钱江晚报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悉,对一家报纸的办报实践所引发的现象进行专题研讨,在全国报界尚属首次。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平波和宣传部副部长杨大进到会讲了话。梁平波说钱江晚报之所以办得好,一是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真正起到了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三是把办报与社会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报纸面向社会,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抓新闻,还是写评论,只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改革开放的着力点去写、去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想去年以来笔者写的系列报道《婆婆啊,今日检查何其多》和两篇评论,感受颇深:“婆婆”系列报道分别被国内几家大报刊出,并被评为1991年全省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评论《工作达标与牌子达标》和《从企业的椅子不够用谈起》,分别在今年1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和6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出。联系近几年来围绕“热点”抓新闻的经验,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热点”引导的一次成功尝试──回顾钱江晚报《让欢笑重回“大姐”家》系列报道王郁一张报纸,若不重视“热点”问题的引导,势必平庸,了无特色。然而,“热点”问题的选择,分寸的掌握,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否则,一旦把握不好,“热点”成“乱点”,还可能因此激发矛...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起,湖北日报以“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实施了大规模改版。中宣部、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肯定湖北日报改版成果,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予以报道,广大人民群众来信热情褒奖,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和概括改版理论的论文《责任造就公信力》同时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