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学的语文。"童真语文"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践行"道法自然"的深度变革,便是清晰地认识到:"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忘初心,让每一个儿童做最好的自己;不忘童心,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忘真心,让学习成为课堂的中心;不忘本心,让语用成为学习的根本。"童真语文"不是培育完美,追求完美,而是着力追求基于儿童真实生活的教学,让"童真语文"润泽儿童的生命发展,为儿童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2.
“童真语文”是季科平提出的教学主张,它合乎“儿童语文”的本质要求——“让孩子在童趣中学到真语文”。历经十年打磨的“童真语文”,体现了“儿童语文”各种教学样本的内在共性,成为值得借鉴的优秀样板。“童真语文”的首要追求是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童”是因材施教的初始之材,“童”是导儿学步的天然对象,“童”是循序渐进的开序阶段“。童真语文”的核心追求是让孩子学到“真语文”:“真”是母语习得之真谛,“真”是面向生活之真途,“真”是授人以渔之真经。  相似文献   

3.
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适切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是本位语文,养护儿童的“真性情”;真实的语文是本色语文,贴近儿童的“真生活”;适切的语文是本场语文,发展儿童的“真素养”。童真语文三“本”一体,以实现“用每一个40分钟玉成师生一生‘童真’”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原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说:“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充满着“童真味”的语文,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特征,教学中有什么样的关注?作为“使者”的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教学策略面对童真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童真语文"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季科平提出的教学主张。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认为季老师倡导的"童真语文"解释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渗透了语文课程的人本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认为"童真语文"就是在求真老师的引领下,儿童们快乐地拥抱真善美的语文。浙江省特级教师莫国夫认为"童真语文"的价值在于回归常识、回归儿童、回归真实,"童真语文"的使命是寻求儿童心理逻辑与语文学科逻辑的完美契合。"童真语文"追求的是这一类、这一个孩子的语文生命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儿童诗充满了童真与童趣,是童真世界中的浪漫诗吟。文章从利用儿童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发挥儿童诗作用,培养儿童审美意识;相互传诵儿童诗,提高儿童叙述能力;课外阅读儿童诗,促进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论述。  相似文献   

7.
"儿童语文",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语文,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语文,它不仅是一种理念,还代表着一种精神、积淀着一种文化,但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目的的功利化,教学内容与策略的成人化等使得儿童语文教学难以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儿童语文,究竟应给学生留下什么?一、儿童语文应该留给人以怀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本应该是儿童的乐园,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失去了儿童本应该具有的童真与童趣。文章从引导学生发现,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创设教学情境,让童趣在情境中闪烁;激发想象思维,让童真在课堂中流淌;要让读写互促,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意味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不同文体的精美文章,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或严谨而又生动的科普说理文,或优美动人的诗歌,或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对这些言语表达形式迥异的文本,教学时当然不能千篇一律。教者应设计契合文体特点,符合文本特色的课堂导入,寻找通向这些文本的"道"。循"道"而导,方会有效。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追求人文的高雅与深刻,过分追求语文的厚重与审美,势必使课堂远离童真和童趣,儿童习得语文就会失去本真.因此,语文教学要力求树立儿童为本的理念,回归儿童习得语文的自然状态,呼唤语文课堂的本真特色,拓展儿童习得语文的空间,追求一种习得语文的本真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追求人文的高雅与深刻,过分追求语文的厚重与审美,势必使课堂远离童真和童趣,儿童习得语文就会失去本真。因此,语文教学要力求树立儿童为本的理念,回归儿童习得语文的自然状态,呼唤语文课堂的本真特色,拓展儿童习得语文的空间,追求一种习得语文的本真境界。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在心智、认知方面还不甚成熟,应该被当作儿童来对待。基于这一理念的教学方法中突出的是"童真"这一概念。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童真要求通过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帮助小学生解放天性、回归本来的自然和美好。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成长,促进其学习。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回归童真的重要性进行探析,旨在完善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3.
陈唯 《成才之路》2014,(24):77-77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去童真化"的教学倾向,违背了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教师要从分析教学过程中"去童真化"的表现以及反思入手,然后从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激活学生的想象、童真阅读等三个方面寻找解决"去童真化"的对策,以期纠正小语教学中的这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教学加强德育和美育,宜取“因文析道,循道释文”之法。实行此法取得加强德育和美育之效的关键在于:顺着文路在“释文”的同时“析道”,做到着意“析道”与着力“释文”并举,此外,要注意避免“因文”的片面性和“循道”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5.
"童真课堂"是儿童自主学习、创造的课堂,"以真为先"是童真课堂的核心理念.教学中要从生命视角、儿童视角以及学科视角关照"童真课堂".把脉儿童"真学"起点、建构儿童"真学"过程、提升儿童"真学"效能,关注儿童"真思""真言"与"真情"."童真课堂"具有强大的发展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育的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儿童的无知,对儿童语文学习历程的无知。当我们手中所握的有效策略捉襟见肘时,就很容易回到“简单”“野蛮…‘强制”的老路上去。其实,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很不容易的。朱自强教授就认为,研究儿童文学的人要先于研究儿童文学来研究儿童;语文教师要先于研究教材教法去研究儿童。看来,研究儿童,明晰他究竟拥有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他的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他的喜好、他的能力,这才是语文研究的第一步。从语文和儿童的视野出发去研究儿童的能力是我们教科研的第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2014年举办的"全国小学研究型文化名校联盟活动"中,我校提出让语文成为儿童存在的家,让教师与儿童一起回到学习中去,让语文成为儿童在学,儿童能学,儿童会学,并学有成长的课程主张。这要求我们不忘儿童"初心",从真实的儿童出发,拥有一颗理解儿童、读懂儿童的慧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儿童喜欢的语文。那么究竟儿童喜欢什么样的语文呢?在我执  相似文献   

18.
回归童真,即把学生看做儿童,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和生命状态,遵循儿童生命成长规律,将儿童的兴趣需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因素作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式方法和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回归童真的小学语文课堂的理据是"沟通"教学观以及它所在意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童真课堂蓝图的实现,需要教师变成儿童,同时还要运用特殊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它的功能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完成识字、阅读,进而能考试会考试吗?我想不尽然。在古代,初学儿童不仅要学习《三字经》,而且要学习《弟子规》等规范儿童如何做人的篇章。如今,语文课堂对道德教育是非常缺乏的,语文德育功能的弱化,着实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切入道德教育的功能。一、语文课程中有德育资源吗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是一个可以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完美结合的学科,儿童文学又是最能体现儿童的天真烂漫和自然童真的文学,就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