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心数学"课堂要求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即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经验自我需要和兴趣,把学生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本质。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构筑理想的"童心数学"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应深入分析思考以生为本的实质,从而探寻实效性的"童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真正考虑儿童的课堂需求;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与理解数学;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美好,让"童心数学"的实践与研究实实在在地向前迈一步。  相似文献   

2.
对于儿童教育而言,关注儿童、呵护童心是根本。当下课堂多只以教材为源,静态固化,数学学习无法明确指向儿童真实的学习世界。指向呵护童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拓展可促进儿童学习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和谐发展,丰富和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从学习的疑问处、活动的意趣处、游戏的奇妙处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儿童真正成长。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的"快乐"味道,呈现出一种状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快乐的;展现出一个过程──学生快乐地学着数学;表达出一个结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了进步和发展,从而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幸福。"快乐"味道需要"童心"编织。儿童自有儿童的哲学,教师如果有了一颗懂得儿童的心,就  相似文献   

4.
"童真课堂"从儿童的生命成长出发,主张数学教学要激活童趣、启迪童真、放飞童心,努力让儿童展开数学表达、数学思考、数学创造.在儿童自悟自得、共悟共得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儿童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让儿童悦享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童心数学”主张从儿童立场出发,让数学教学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让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数学精神和数学文化的滋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教师教学时应注意顺应儿童的天性,通过数学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意义的生成,达到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关注,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的本义来讲:它是一个"设计和塑造成功人的实践过程"。为了使儿童在小学阶段尽快适应这种"塑造",我觉得必须顺应这种"稚气未脱"的特点,从研究"童心"入手,读懂童心,开发童心,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让他们张扬个性,发展健全人格,使儿童纯洁、真诚和旺盛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之魂、品牌创建和特色之魂。童心环境、童心教师、童心课堂、童心学生是童心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童心校园文化建设顺应儿童的天性,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打造童话校园,让孩子们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和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并探讨了其对数学学习与教学的三点启示:1)要让儿童理解地学习数学;2)要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数学;3)要为学生建构数学学习需要的心理活动情境.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有助于理解数学新课程理念,建立新型的数学教育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多元智能理论为审视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课堂教学变革,有目的地发展儿童逻辑—数学智能,改善儿童学习数学的体验,让数学教学更适合儿童的学习需求,让儿童有深度地学习数学,让教与学的活动更好地适应儿童的智能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童心就是"儿童心情,孩子气"。从生命的角度看,"童心"就是"思无邪"的自然生命状态,"童心"正反映了人的生命本质中美好的一面。从教育的角度看,"童心"是一种没有受到成人社会污染的、极其珍贵的状态。这种自然状态的"童心"需要发现、尊重、保护、扶植、利用,也需规范、引导、培育、发展,两者兼备,才能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儿童的直觉、想象、思维、表达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他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儿童开展数学认知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与之相辅相伴的儿童数学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过程。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促发儿童的学习内驱力,从而让儿童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诸庆 《考试周刊》2010,(48):34-3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儿童本身,关注独特的儿童趣味性。针对语文课堂上缺失儿童趣味性的现状,文章从有声有色地朗读、有滋有味地体验、有情有趣地表达三个方面阐述,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坦诚童心、释放童趣、回归童真。  相似文献   

13.
"童心慢数学",即教师从容地面对课堂,悠闲地组织教学,优雅地见证学生进步,在"童心"课堂上进行数学"慢"教育。结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作业设计上的实践,辩证地阐述"慢"不等于拖沓无为,而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慢"不等于目标游离,而是让学生更好地提升;"慢"不等于一味就低,而是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进一步思考如何实践"童心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说、爱问、爱动、爱玩,童心十足.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他们易于以自我为起点进行数学知识的构建,他们乐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理解,他们需要不断地激励和表扬来维持课堂学习.然而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人化"的意味很浓,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古语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低年级教师平时教学中做到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言行保持童化,以儿童视角钻研教材,以"儿童方式"展开活动,注重"儿童情感"呵护童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兴趣,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儿童有好动、好胜、好表现等天性,教师应释放儿童的天性,打造"童心数学"课堂,让儿童爱上教学课堂。以一年级教材《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为例,说明数学教学应该以学定教,做到恰当地引导、恰当地提问、恰当地提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游戏进入课堂 数学更加好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着陈老对数学的酷爱以及对青少年学好数学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假设学生都能非常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靠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学生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为此,我们的教学内容要尊重“儿童文化”,要有“童心”、“童趔’,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教师,应永葆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有了童心,就会像吉老师一样,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儿童文化,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让教育更好地符合童心和人性,才能让儿童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会言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学的语文。"童真语文"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践行"道法自然"的深度变革,便是清晰地认识到:"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忘初心,让每一个儿童做最好的自己;不忘童心,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忘真心,让学习成为课堂的中心;不忘本心,让语用成为学习的根本。"童真语文"不是培育完美,追求完美,而是着力追求基于儿童真实生活的教学,让"童真语文"润泽儿童的生命发展,为儿童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19.
"童心数学"从儿童数学学习的原点出发,主张从数学教材、儿童的数学活动和学习方式出发,对数学教学进行实践建构.实践中,用"发现的乐趣"引领儿童,用"活动的乐趣"引诱儿童,用"数学的乐趣"引渡儿童,实现儿童数学素养与生命生长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教师要读通、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层涵义。利用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生活,熏陶其情感;走进生活,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从而打造出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