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明昊 《文化学刊》2014,(3):141-1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其中当然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目前为止,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其实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而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融的关系。各个地方应该积极推进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政策保护。本文主要根据现在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阐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戴建陆 《文化学刊》2012,(5):158-161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高旅游事业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各级文献机构应重视地方文献开发,规划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创建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加强口述文献的收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保存,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我国贵州省中南部,紧靠省会贵阳,毗邻广西,既是贵州南大门,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黔南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是少数民族先民的聚居地,随着各时期的商贸交通,各民族文化在黔南州交融繁盛,由此黔南州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我国生态保护的示范地区,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农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机结合,黔南州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黔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黔南州具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因此,该文以黔南州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元素,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立足于黔南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以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App,进行特色文化旅游App的UI视觉设计,以期帮助黔南州宣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文化和旅游天然联系紧密,但文旅融合发展并不是必然能实现,积极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途径与有效对策是当前文化旅游研究的紧迫任务。本文将以福建厦门惠和石文化园为研究对象,复盘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雕开发成石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围绕游客体验的主题化和丰富化进行故事阐释、空间展示、活动设计,同时坚守本土化和品牌化策略,可以实现非遗保护和旅游利用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略探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震铭 《文化学刊》2010,(1):129-134
文化旅游是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扩展文化旅游吸引物,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张扬和创新主题化、个性化文艺演出,形成有影响力的演艺品牌,促进辽宁演艺旅游产业发展;保护性利用文化遗产,形成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商品、纪念品产业;运用影视传媒形式,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辽宁文化旅游研究和服务志愿者队伍,增加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评说,提出在评审有关项目时,应注意谨慎分辨精华与糟粕;同时对一些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关联的项目,要注意其文化功能的转化;在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文化资源来开发时,要保持其本真性,避免不适当地娱乐化与商业化,从而造成对其特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古镇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它来发展旅游已成热点。但是古镇旅游开发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地方文化元素的丧失,伤害了地域文化与古镇之魂。分析近年来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发现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模式和产品设计同质化、古镇街区商业化等一系列问题。反思旅游开发给古镇地方文化带来的损伤,分析造成这种损伤的原因,希望找到古镇旅游开发和地方文化保护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经过累年的规划与建设,虽然在古城改造与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也仍存在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对古城风貌特色维护不佳以及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鉴于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应着力打造以"风水宝地·中国阆中"为主题,以民居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为副题的旅游精品系统,积极争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王焯 《文化学刊》2009,(6):113-116
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以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个案,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产业化保护的原则与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以“文化”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从而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立体保护,达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连续化,也就是产业化。形成产业化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是既符合其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又能充分挖掘其市场潜能的平衡点,可以使其得到文化、经济、历史、社会价值的最大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3,(2):134-1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处理好遗产利用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研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要有新的视角,应坚持以文化遗产的所有者为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本质在创新,其工作重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好用于市场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者应有的权益,最终目标是促进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拥有丰富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并加以开发,使其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依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近年来,北部湾的旅游产业发展持续火热,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获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得北部湾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旅游产品开发更加健康、持续发展。该文对北部湾海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以及特点进行介绍,为深入分析北部湾相关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为探索更好的发展模式提供方向和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保障名城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双向共赢,应强化整合型保护和创意化开发,并在其间建立协同耦合机制。整合型保护,包含区域联动整合保护、城乡统筹整合保护、动态评估整合保护三个方面。创意化开发的耦合机制则需要区域旅游一体化、遗产旅游品牌化、遗产开发产业化等基本模式。黄山市歙县作为皖南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其名城旅游发展提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型保护与创意化开发,必须全面契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大尺度区域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维度不断拓宽,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问题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推动四川达州市非遗旅游发展,寻找非遗与旅游高质量融合现实路径,该文通过对达州市非遗旅游发展的系统研究,分别从社会性参与、非遗内涵性问题、整体性规划布局和数字化应用4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达州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对此提出具体措施和优化路径,即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保护非遗完整性和内涵性,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非遗旅游;提高整体性规划和布局;加强非遗旅游数字化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规划响应路径是提升非遗保护、管理与开发水平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前提。以绵阳市为样本,运用GIS工具探究其非遗空间格局特征,进而立足规划视角提出具体发展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非遗类型结构完善、数量不均衡,整体格局为“四核一带”的“C”形空间分布结构,不同类型非遗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基于此,试图在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将绵阳市非遗资源保护发展框架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机衔接,通过顶层设计与横向传导互促共进的方式完善绵阳市非遗保护发展规划体系。具体可通过构建连线成片空间结构、合理配置设施用地、显化高密度区功能价值,优化其非遗发展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形成的文化沉淀,展现在众人面前的独有的以非自然形态存在的文化形式,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对于喀什市旅游经济的提升和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开发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根本原因在于非文化遗产本身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对其进行保护,要求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陈岩 《文化学刊》2010,(4):170-173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工业遗产文化保护与景观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业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探寻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工业遗产文化旅游提出合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历史文化景观概念规划的编制方法和规划内容,强调对京杭大运河这类线性、区域性的文化遗产应该从遗产廊道的角度编制保护规划。在介绍该规划对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内涵进行摸底、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对运河全线提出整体性保护和开发策略的过程,希望达到既能保护京杭大运河、为申遗做准备,又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实施3个部分,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基于此,本文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对厦门市思明区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提升非遗旅游保障措施、打造非遗大型演艺项目、打造非遗特色旅游景区、促进非遗融入文化街区四个方面探讨思明区非遗旅游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