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铺琐忆     
一 我们高一男生宿舍每间要住六个人.不知道怎么的,我希望和那些与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孩子住在一起. 我报到迟了些,宿舍里四个床位已有家长和孩子在忙着铺被子了,只有一张上下铺还没有人.我想睡上铺,但爬上去一看,一个时尚的书包正盛气凌人地立在上面,让我立刻想起家里的那只大黄狗,它总喜欢用撒尿来表示此处已被占领.  相似文献   

2.
上下铺琐忆     
一当我骑着车到学校报到时,我就已经知道,虽然我们郊区与市区才十几分钟的路,生活却是天壤之别。我们高一男生宿舍每间要住六个人。不知道怎么的,我希望和那些与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孩子住在一起。还好,基本上如我所愿,只有一个是城里的“天之骄子”。我看那些还没铺上被褥的床板,一条条赤裸裸地躺着,黄色的,与我家的一样。我报到迟了些,宿舍里四个床位上已有家长和孩子开始忙着铺被子。只有一张上下铺还没有人。我想睡上铺,但爬上去一看,一个时尚的书包正盛气凌人地立在上面。让我立刻想起家里的那只大黄狗,它总喜欢用撒尿来表示此处已被占领…  相似文献   

3.
上铺琐忆     
刘天然 《广西教育》2005,(7C):27-28
我们男生宿舍每间要住六个人。不知道怎么的,我希望和那些与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孩子住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知道桅子花,是因为席慕容的一篇散文。那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写得很美。于是尽管还不知道桅子花的模样,我已不由分说喜欢上了它。 那时,我们小小的宿舍挤着8个人,常常闹得不可开交。我和上铺的祁最“臭味  相似文献   

5.
我是在南下的列车上,突然不可遏止地喜欢上他的。那天晚上,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知道,我们在一个学校。因为,曾经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门口,我和他擦肩而过。我背了书包走进自习室,他拿了一个水杯出来,去饮水机那边。第一眼里,是被他的帅气所打动。然而仅仅是个瞬间的意念,有这么个阳光明朗的男孩子在学校里,真是不错。后来,又在操场边的林荫道上碰见过他。他也一个人,推着自行车,悠然地走着。他的背上是个黑颜色的书包。我不知道他在哪个学院,也不知道他几年级。只朦胧地意识到,他存在于我生活的校园里,和我呼吸着一样的空气,抬头看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新来的孩子     
正五年级开学,我班新插班一个小男生,农村学校来的,爸爸到集镇上打工,顺便把他带来城镇上学,很是腼腆,看着就是个比较乖的孩子。班上有一群狼一样的孩子,总是招惹新来的孩子,狼崽子们把他的衣服弄脏了,作业本丢水里了,书包藏起来了,笔也给拿走了……新来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只是天天向我告状。开学那几天,天天就是应付他告状了,每天我都要做福尔摩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听惯了“给孩子的书包减压”的呼声,一到德国,见到男女老少肩头压着个沉沉的包儿,甚是惊讶。一次,去邻居约翰家串门,刚刚坐定,约翰的儿子小乔尼就背着书包,滑着双轮踏板车回来了,那硕大的书包差不多占了他的半个身高。等小乔尼三下五去二解下“武装”,我伸手掂了掂书包的分量,不由地感叹德国孩子也与中国孩子一样“负担重”。约翰笑了笑,示意我打开书包看看。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好家伙,里面除了各科作业本及绘画版《哈利·波特》外,找不到任何教科书的踪迹。如果不算铅笔盒的话,其他物品似乎都与“学习”无关:一个大号食品盒,…  相似文献   

8.
我是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他的。他和我一样走路上学。背着一个和我的书包一样大的大书包。最初吸引我的是他骑车的姿势,他总是一只手握着车把一只手甩着,他真的很奇怪,骑车子慢慢悠悠,不急不慌,而且很安静,尘土在他车下一点也不飞扬。不像我们班的男生,骑个车子也要耍耍酷。他让我觉得新奇。我开始喜欢跟在他后面骑车子,不紧不慢,舒服极了。知道了他和我住同一个小区.知道他喜欢吃喜家楼的海鲜薄饼,每天都会买上一个,还要特多的辣酱。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70后",童年正赶上"文革"期间,在农村老家度过,没有接受过什么学前教育。我清楚地记得,到了七八岁该上学的时候,母亲给我准备了一个花书包,是用碎布头拼成的。这很费劲,母亲花了几个晚上一针一针缝好。上学第一天其实就是报到,父亲牵着我的手带我去报名。我不知道上学都是学啥东西,但是感觉很神圣,就背着书包雄赳赳气昂昂早早来到学校,想着以前都是羡慕地看着那些大孩子上学,这回终于  相似文献   

10.
灰灰     
两年前,我养了一只小猫,它很本分,从不偷东西,也很勤劳,经常捉老鼠。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灰灰。一年前的七月,可爱的灰灰当妈妈了。可它把孩子生在了什么地方,我却不知道。我奇怪地问妈妈,妈妈说:“猫妈妈怕你们这些小淘气摆弄自己的孩子,等满月后会把孩子带回家  相似文献   

11.
每当看到“师爱”两个字.上小学时的那些美好记忆就如山泉一样汩汩流淌。那时农村的学前教育还很不普及.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孩子连学前班也没上过就直接读小学了。入学时我不满6岁.对上学几乎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挎着母亲用粗布缝制的书包,跟在姐姐的屁股后面追着跑。第一天上课,我就尿裤子了。老师嗔怪着赶走围在我身边起哄的学生.把我拉进她的办公室,耐心地帮我撩洗干净后,把她女儿的一条蓝色短裤给我穿(虽然我是男生,但穿上还算合适)。老师的手是那样的温暖.一边给我擦眼泪,一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  相似文献   

12.
我叫顾铭,都说我名字里有一股叛逆劲儿,我翻箱倒柜也没能找出可以称为叛逆的东西来。惟一让我觉得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我每天两次经过一条很长很静的巷子,前面总有个留着短发的女孩。她总走在我前面约一百米,出了巷子她向右转,我向左转去学校。背着书包笔直地走,从来不回头,但我知道她也知道她的后面跟着一个背着挎包的男生。有一天,她经过一堵雪白的墙壁时忽然停下来在墙上写了什么,便又急急地走开了。等她向左转之后,我大步赶到那堵墙前面。很秀丽的字迹:我和我妈大吵了一架,我很难过。这算什么呀,在墙上乱涂乱画?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怎能允…  相似文献   

13.
我戴着眼镜看这个世界,浑浊。K说,我只不过是羊群中的一只病羊。我麻木地笑,笑到麻木。一晚上回家的时候,奶奶睡着了。房间的台灯很昏暗,周围是淡淡的米黄。我坐在床边,数她已经白了的头发。当手指接触到她的头皮,滚烫。可不可以不勇敢?我问奶奶,我知道没有答案。二早上起床的时候,窗外的阳光很灿烂,灿烂得让人心疼。我背着我的书包去学校,书包很重,紧紧地压着我的肩膀。我像个厌世的孩子。K说,我应该勇敢面对这个世界,抬头看头顶的阳光。于是我抬头,泪流满面。三我是个容易让人心疼的孩子。奶奶这么说,K也这样说。数学书上的文字很繁杂。…  相似文献   

14.
2004年8月30日,当32个六七岁的孩子背着 书包,歪歪扭扭地向我跑来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身 后那一双双关注而略带不安的目光。 那是父母的目光。我知道,很多家长是在忐忑中 把孩子从幼儿园送到学校的。他们不知道孩子会遇 到什么样的老师,也不知道迎接孩子的是什么样的 生活。  相似文献   

15.
梧桐花在小学的校园里,有好多好多梧桐树,每年春天,它们都开花。但是,我却从没见过。可我知道,它有花,只是它把花儿保护得太好。为什么我会知道?因为每逢花开,花粉飞扬,敏感的皮肤就会让我痛苦不堪。尽管如此,我却仍旧怀念那段时光。怀念朋友那一句句贴心的问候,怀念他们细致入微的关怀,怀念我们那种个性张扬。我们似乎生来就是一群很拽很拽的孩子。5个人都狂妄地以天才自居。但所谓的5个天才,仅仅只是“傻瓜5人组”。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的不明白。我们是一群很拽很拽的“坏小孩儿”,一群拽到冒泡的小孩儿(那时候我们都有能引以为傲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时代》2009,(12):42-43
西子姐姐.你好。我家隔壁有个小孩。和我年龄一样大.但他很特别。是个聋碰孩子。我经常在小区看到他.很想和他玩。想知道他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但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最美的书包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到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上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一个花格子书包。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再说话。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  相似文献   

18.
知道雷夫·艾斯奎斯这个名字是在2010年,读他的书也是在2010年,比知道他名字稍晚些,因为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我选择了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一书。雷夫创下辉煌战绩,北京、成都、常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激情演讲,让中国教育者好像看到了民族教育的希望。各类媒体,包括知道他和读过他的书的人,对他献身教育、为孩子快乐成长作出的不可思议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大加赞赏,溢美之词不胜枚举。我很佩服他,也很感谢他,是他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教育教学创意。但我最看重的,是从他的传奇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我们毕竟不是雷夫,也不生活在同一国度。  相似文献   

19.
淙淙 《家长》2013,(6):44-45
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记得她们小时候,周围人总是很羡慕地看着我并夸赞我有一对洋娃娃般可爱的女儿。我也乐于做一个称职的妈妈,给她们梳一样的小辫儿,穿一样的衣服和鞋子,让她们背一样的书包,一左一右牵着她们的手去上学。 可不知不觉中,两个女儿长大了。渐渐地,二丫头不再喜欢和姐姐有一样的东西,不想和姐姐在一个中学上学,甚至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们是双胞胎。开始我以为二丫头进入了青春期,犯小脾气、耍小性子、瞎怄气。直到二丫头学习成绩下降,  相似文献   

20.
嘉倩 《学习之友》2013,(7):46-47
17岁时,我决心要离家看看世界,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无比大,会很精彩,别人在过着我们所不知道的人生。在澳门。早晨走路上学的时候,常看见小小的公车里挤满了穿制服的当地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课余时间,我给一个当地女孩补课,她就如同内地的高考生一样,面对着升学课业的压力,脸上发了一颗颗痘痘,背英文的时候如同和尚念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