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一、“两会”报道:2002年新闻业务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 ——定向供稿和个性化服务 按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两会”报道启动前夕,国内部和新闻研究所采取播发公鉴、上门拜访、调查问卷、召集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用户需求。“两会”报道期间,编辑部通过“可供稿菜单”向用户介绍新华社的重点选题和报道设想。用户可以根据各自报道需要和版面安排定货,也可以通过设在大会堂发稿中心的“点题电话”约取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新华社成立供稿中心,专门负责管理发展新闻用户的工作,密切与用户的联系,为新华社供稿体制的规范化、科学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每家报纸都有发行机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报纸的发行、征订、扩大订户工作日益重要。通讯社也同样有“发行”工作。在国内外新闻  相似文献   

3.
<正>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给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期间,新华社开创了音频报道和“电视快讯”的栏目,受到广电媒体用户的欢迎。 新华社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国际报道要从文字供稿逐步转向文字与音频供稿并举,为广电媒体  相似文献   

4.
京沪穗宁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水平参差不齐,特点也不尽一致,通过研究可发现一些共性和特征.比如晚报比党报更重视国际新闻,党报比晚报更依赖新华社稿件,党报更多报道时政类和涉华类国际新闻,党报和晚报使用"软稿"的比例均有增加之势;同时,一些地方媒体国际新闻报道还存在娱乐化、低俗化和同质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梁瑞平 《传媒》2021,(17):35-37
深度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通过深度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长沙晚报大胆创新,在全国党报系第一家推出"封面特稿".但凡大节点、大主题、大事件,都在报纸封面版推出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精心打磨的万字报道,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为什么要推出特稿?特稿如何"特"起来?特稿如何更完美?本文试图从选题、内容、采写、呈现及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10,(1):5-7
2010年,我们将围绕树立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良好形象这一目标,通过“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着力推进新华社军事传播的战略转型,增强军事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高新华社军事报道的国内引导力和国际影响力。在继续做好重大活动报道、重大典型报道、重大军事行动报道和重要内参调研报道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军事新闻的对外传播:一是利用新华社多种文字的发稿线路和与外报外刊建立的合作机制,扩大军事报诺的对外供稿:  相似文献   

7.
王哲 《传媒观察》2005,(1):58-59
当今时代,报业市场群雄逐鹿,竞争激烈,各报在新闻资源、新闻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已趋向白热化,地方报纸面临着中央报刊、新华社和省级报业集团所办的子报、都市报和晚报的冲击,苏南某市中央报刊、新华社和省级报业集团所办的子报、都市报和晚报的日发行量超过20万份,而当地日报、晚报日发行量的总和只有15万份。一时间,为了争夺读者、广告,地方报纸积极应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改、扩版。但是地方报纸在步入“厚报时代”的过程中,有一种倾向值得引起注意———一些地方报纸走进了“雷同化”的误区。表现之一:报纸的版式“千报一面”。这一现…  相似文献   

8.
新创     
《青年记者》2009,(13):2-3
新华社开通英语电视新闻线路 新华社英语电视新闻线路7月1日开始试运行。这是新华社继英文文字和图片报道之后面向英语受众推出的新的供稿服务。每日首播内容为90分钟,并在今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9.
一项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的版面和新闻中,最受 读者欢迎的是时事版,尤其是国际新闻。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地市晚报的国际报道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本报从创刊之初就常年聘请成立了一支评报员的队伍,给各个版面打分,国际新闻版《五洲风云》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读者欢迎。本报国际新闻版在7年多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地市级晚报的做法,即把握几个“度”。 一、广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了强化地市级晚报国际新闻版在覆盖范围内的局部优势,应加大投入,拓宽国际新闻供稿渠道。这种“大投入才有大产出”的现…  相似文献   

10.
傅秀武 《新闻实践》2005,(11):55-55
晚报与日报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空间。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在新闻时差和报道深度上比日报类报纸有着明显的优势。打好晚报国际新闻报道这张优势牌,已成为许多晚报人的共识。 利用时差优势,狠抓当天新闻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晚报和日报类报纸在出报上的时间差,使晚报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上处于优势。 由于时差关系,美国比我国北京时间晚了13个小时,英法德则晚了七八个小时。也就是说,白天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新闻,相对我国来说刚好是当天夜里至第二天凌晨的消息。新华社驻外记者采写的新闻稿,通常要在第二天早上才能发给国内各新闻媒体,而日报类报纸一般在晚上12点左右就截稿了,这些消息对他们来说已是“相见恨晚”,但对通常中午才截稿的晚报来说,刚好是一道新鲜出炉的“早餐”。这也意味着,在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11.
马胜荣1973年3月分配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他长期从事国际新闻的英文对外报道、中文对内报道和国际形势研究,近十多年参与了新华社国际部和新华社总社的国际新闻日常报道和一些重大和突发国际事件报道的组织领导工作。他组织和推动英文通稿的“滚动发稿”,促进对外发稿体制的改进,提高了英文通稿的质量。在海湾战争报道中首先普遍实施“滚动发稿”,后来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东和平进程、波黑战争的报道中,坚持要求编辑部实施“滚动发稿”。1996年提出在亚太总分社进行海外分社实施“滚动发稿”的试点,并已取得经验,1998年计划逐…  相似文献   

12.
传媒观察     
《金陵晚报》推出动感报纸《金陵晚报》于近日推出一份"动感报纸",看报的用户通过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快拍二维码"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听到流金经典音乐,看到感兴趣的新闻或者广告,可以使用手机扫描后,在手机终端观看新闻的视频报道、视频广告、聆听美妙的歌曲以及介绍。通过使用手机扫描《金陵  相似文献   

13.
冯晔 《新闻实践》2001,(4):31-33
钱江晚报是一张地方性晚报,自身缺乏制作国际新闻产品的条件,同时,我们又处在一个报业竞争相当激烈的环境中,作为时政报道的一块主要内容,国际新闻要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让更多的读者爱看,必须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探索。去年年初,钱江晚报编委会按照“21世纪城市生活类主流报纸”的办报定位、“读者的精神家园”的办报理念,决定加强时政报道,将原先每天2个版的国际新闻扩大到4个版,并提出了国际新闻要“把握国际关系中的主流脉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总体要求。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在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注热点、加强权威、提高品味、重视人物、强化时效”的风格,在新  相似文献   

14.
各地方报纸重视和加强了对国际新闻的报道,这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介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闻媒介对新闻规律的认同与尊重。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地方新闻媒介国际新闻报道水平尚参差不齐,尤其是新闻观念上的差距在各报国际新闻版面上有较为明显的反映。在各地方报纸中,上海各家报纸由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对国际新闻报道重视比较早,水平比较高。兰州的报纸近年来也开始认识到国际新闻拥有众多读者,努力迎头赶上。其中《兰州晚报》是甘肃报纸中第一家设立国际新闻版的报纸。笔者选取了1998年6月1日一…  相似文献   

15.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新华社英语电视新闻线路7月1日开始试运行。这是新华社继英文文字和图片报道之后面向英语受众推出的新的供稿服务。新华社将依靠遍布全国的各地方分社和分布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力量,采集制作多种形式的电视新闻内容,及时传送给海内外电视台、以及网站、手机电视和户内户外屏幕系统。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国际新闻是报纸整个版面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这个版面以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进一步成为广泛联系群众的有力纽带.再好地为极围许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乌鲁木齐晚报国际新闻版,四年多来在突出重点报道,加强深度报道,体现地方特色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笔者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突出重点报道。新华社每天发稿量很大,平均每天发稿百余篇,约几万字。稿件多,版面有限,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有些稿件不删改,一个版发不了几篇文章,势必造成大量稿件积压。如何办好时事版,我们采取的做法是:报道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02,(11):9-12
迎接十六大报道启动一个多月来,新华社采写播发了《建设小康谱新篇》、《事非经过不知难》、《挺立潮头担重任》等多篇迎接十六大的特稿,并通过“与时俱进看神州”、“今朝党旗更鲜艳”、“从数字看巨变”、“神州捷报”等栏目和十六大特供稿播发各类稿件500多篇(幅),其中不少稿件受到媒体用户和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一些媒体的编辑在来电来函中说,迎接十六大的新闻报道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新华社的报道主题重大、立意高远、把握得当,而且文风清新、形式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赞誉是广大媒体用户和读者对国家通讯社的信任与肯定,更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我们把用户  相似文献   

18.
陈颖 《新闻实践》2002,(8):74-75
地方报纸报道国际新闻,都采用新华社稿件.那么,统一采用新华社稿,编辑就可以高枕无忧,版面就万无一失了吗?  相似文献   

19.
陈颖 《新闻实践》2002,(9):74-75
地方报纸报道国际新闻,都采用新华社稿件.那么,统一采用新华社稿,编辑就可以高枕无忧,版面就万无一失了吗?……  相似文献   

20.
截至1999年4月,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向美国《科学》周刊供稿已整整3年。在《科学》发表论文,是全世界很多科学家孜孜以求的心愿。我们的新闻报道虽然不能与科学家的论文同日而语,但每年能够有十多篇文章在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权威刊物上发表,并取得该刊定期特约撰稿人的身份,殊非易事。这3年中,《科学》周刊刊登了我们提供的有关中国科学的各类报道40多篇,几乎每一篇稿子,都是经过双方反复切磋才得以发表。仅为今年2月26日该刊发表的对我国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