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恩师     
我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与白石老人同一个镇,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家。我自幼就喜欢画画,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因为家里穷,我就用画在同学中换些要用的纸,母亲说:"将来你就好好学习白石老人的画吧"。我母亲虽无文化,但十分了解白石老人的人品和画画的名气,母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爱好画画,大学期间还临摹过白石老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齐良迟先生是我国书画界老一辈著名书画家,我很崇敬他。因此,采访他是一件极愉快的事情。他早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继而任教于徐悲鸿先生领导的艺术院校(中央美院前身)。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切地对她说:"你照顾好你父亲也是工作嘛。"于是,他辞职专门侍奉在齐白石老人身旁,一边照顾老人,一边继续学习研究绘画艺术。经过六十多个春秋的艰苦奋斗,齐良迟的诗、书、画、印无一不精,成为齐派艺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3.
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白驹过隙,光阴荏苒。每当我完成一幅较满意的工笔草虫作品时,眼前不禁想起先生愉悦的音容笑貌。慈祥面容,中肯的评语,提携晚辈学子的耐心,都会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先生为白石大师之后齐派大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艺术上深悟白石大师真谛自不必说,在为人处事的品德上值得我们后人敬仰。谦和、敦厚、持重、不苟言笑、对老少都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齐良迟先生仙逝十周年。提起齐良迟先生大家就马上会想到先生的为人、做事、为艺,他一生为人秉正,做事严谨,为艺精深,堪称我之晚辈的楷模。谈起齐派我也有一些渊源,我少年学画时的启蒙恩师著名山水画家赵不仁先生也曾拜齐白石为师学习三年,学习中白石先生不仅不把赵不仁先生当做弟子,还  相似文献   

5.
石霜是我父亲白石老人的学生,也是我的挚友。约莫在我二十岁时,画家陈小溪同石霜到跨车胡同十五号拜见白石老人,白石老人看过石霜的习作后连声说"要得,要得!"在后来的日子里,石霜向白石老人行了拜师礼,正式成为白石老人的弟子。从那时起,石霜便常向老师求教,或观老师作画。此后石霜作画日有长进,白石老人常画的寿桃、荷花、柿子、菊花、虾蟹、蚱蜢,都形神毕  相似文献   

6.
吴昌硕和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皆借鉴民间俗文化因素,并大胆创新,从而开创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吴昌硕大写意花卉在赋色上达到极致;白石老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绘画的题材范围,使中国画艺术深入到俗事俗物之中,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7.
<正>张文成艺术简介:张文成,字宗石,一九五三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德州,中国农工党党员,现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黄河之声》杂志社艺术总监、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书画艺术商会会长、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九州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张文成先生酷爱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先后拜两位恩师,拜齐良迟老人为师,成为嫡传入室弟子,拜齐白石老人弟子傅石霜为师,成为入室弟子,并受到艺术大师李苦禅先生、高冠华先  相似文献   

8.
这幅木刻《齐白石像》系齐白石弟子李煜平先生文革期间所作。 50年代初期,李煜平先生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他经常到跨车胡同白石老人寓所求教,师生相处甚好。白石老人常作画送他。毕业时,白石老人还特地送他一幅《牵牛花》,并题词  相似文献   

9.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恩师齐良迟先生已经仙逝十年了,回忆起在恩师身边的日子,我真是思绪万千。老师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在眼前,而老师在案前挥毫泼墨的画面,仿佛就在昨日更加历历在目。齐良迟老师和我的启蒙老师傅石霜先生,一位是白石后人,一位是白石弟子(傅石霜老师早在三十年代同画家陈小溪先生到跨车胡同十五号拜见白石老人,当时白石老人看过傅石霜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7日,是我的恩师、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老会长、著名书画家齐良迟先生逝世10周年的日子。每当恩师的祭日,我都会久久地坐在他的遗像前,缅怀老人家对我的厚爱与恩情。齐良迟先生是我国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的第四子,1921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其出生之时父亲已经58岁,因为来到这个世界太迟了,白石老人便为他起名为  相似文献   

11.
忆白石老人艾青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相似文献   

12.
以水墨丹青作画于宣纸,曰中国画,乃吾国之传统艺术。湘潭齐璜白石之中国画,独执牛耳,饮誉天下。其四公子良迟学长,家学渊源,恪承父教,堪为齐派艺术掌门之人。黎锦熙师与白石翁同乡里,为总角交。余与良迟有同门之雅。近日捧读其《补读斋诗词选》,思潮翻涌,如见良迟,如见白石翁,遂乐为之序。白石老人诗书印画皆长,良迟继而承之,曰:"书法居二,刻印作画居三四,诗当在书印画  相似文献   

13.
白石山水的章款特色——书法独特画龙点睛白石老人山水画的章款极其明确,绝不因题跋印章破坏画面。他往往在绘画之前就想好了留白、虚实位置。虽然不多,却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白石老人看来,这既是抒发情感、阐述画意的纽带,又是增强绘画美感的手段和桥梁。  相似文献   

14.
谁最先聘请了齐白石到北平艺专任教?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桩有名的公案。一种说法是:林风眠首先聘请了齐白石,有白石老人自述为证:“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年),我65岁,北京有所专门教作画和雕塑的学堂,是国立的,名称是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是林风眠,请我去教中国画。”言之凿凿,不容置疑。另一种说法是: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后,非常欣赏齐白石的艺术造诣,于是“三顾茅庐”,请齐白石到艺专任教,使他从此画名大振。因此,徐悲鸿是发现齐白石的“伯乐”。白石老人赠徐悲鸿的诗中,确有“昔庐三请不容辞”的句子。两种说法,都出自白石老人之口,让人如坠云雾,难明就里。或认为白石老人所记有误,林徐聘请齐白石任教只有一人为真。或说二人都聘请了齐白石,但又无法解释既然林风眠聘请了齐白石在先,为何还有徐悲鸿“三顾”之说。  相似文献   

15.
每每想到齐良迟先生,就不能不想到我的父亲、老舍茶馆的创始人尹盛喜。父亲自幼喜爱琴棋书画,但我想,他当年大概也不曾料到能与白石老人的后代——齐良迟先生结下一段不解之缘。齐良迟先生和我父亲年纪相差近二十岁,冥冥中或许是对传统文化的共同追求,让两位老人相遇相知并成为忘年交。1988年父亲创办老舍茶馆。开茶馆当然想赚钱,不过他更大的心愿是为了扶持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6.
序言     
画坛巨匠齐白石,出生于公元1864年1月1日,卒于1957年9月26日。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他凭借自学搏击艺海,于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尤其是在届临花甲之年,以超凡脱俗的进取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毅力,衰年变法,开宗立派,在中国绘画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在白石老人的后人中,继承者不乏其人,但能够在诗、书、画、印方面全面继承者当属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  相似文献   

17.
书画之窗     
齐艳芳女士1967年生于湖南湘潭。字忠芳,号慕秋,齐白石曾孙女,爷爷是白石三子齐子如,父亲是齐白石纪念馆高级画家齐灵根。从小受家庭艺术熏陶,专攻花鸟鱼虫,毕业于长沙美术专科学校。为了展示白石子孙继承祖业所获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有风的冬日,一间闲静的小茶馆里,我见到了白石——中国矿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和他聊起远在澳大利亚作访问学者的妈妈沃亚生,羞赧的白石一脸高兴,他为妈妈感到自豪。白石和我首先谈到2002年国庆期间,他到澳洲看望母亲的事。他依旧记得,刚到澳洲,一下飞机,人海茫茫中,听到妈妈亲切地呼喊“白石,我在这儿呢!”见了面,妈妈“我想死你了”的话音未落,紧接着一个开放式的拥抱,那样热烈而直白的方式,现在想起来,白石还觉得不习惯,但看得出听得出,他还沉浸在当时重逢的喜悦中。白石发现妈妈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年轻人的奇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画家能像齐白石那样被人喜爱。不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的绘画爱好者,只要提起齐白石,谁都可以谈上几句,就像谈起久违的老朋友一般,这在中外绘画史上应该是一件少见的事情。“草间偷活一齐白石笔下的虫草世界”是广东美术馆近期引入的展览。展览中展出了齐白石老人56件未完成的草虫画稿,这批画稿是由北京画院珍藏的、第一次进入观众视野的精  相似文献   

20.
每逢佳节倍思亲,癸巳年的春节,我想起的第一位亲人便是恩师齐良迟先生。齐派艺术的掌门人齐良迟,字子长,1921年生于湖南湘潭,系齐白石先生第四子,十岁时在其父指导下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遵周恩来总理嘱托,辞去工作,专门侍奉白石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