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征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27-128
羌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历史悠久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民歌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直接表现,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羌族传统多声部民歌流传于岷江上游羌语北部方言区的松潘县羌族聚居区,以一个声部与另一个声部交织的音乐结构形态,在旋律的音高、音值、节拍等构造上具有独特性,这些特性反映出了羌民族悠久历史的音乐文化习俗。分析与归纳羌族传统多声部民歌的乐曲结构、节拍形式、旋律构造,进行其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有利于羌族传统民歌的发掘、整理、保护与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勤劳勇敢,且能歌善舞,羌族民歌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艺术灵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初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羌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  相似文献   

4.
羌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羌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独特、古朴的民族音乐;尤其是羌族民歌更是与当代羌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本文将对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风格与结构特征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羌族音乐与民歌风格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族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通过对羌族多声部民歌研究历程的回溯与梳理,发现目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研究可归纳为三方面:音乐的本体研究、音乐的民俗文化研究、音乐作为非遗的保护传承研究,其中以音乐的本体研究为主。目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研究还缺乏从羌族自我、他者及二者兼顾的多视角就羌族多声部活力与濒危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跨学科地调查分析。文章依据格兰特"濒危音乐评估体系(MVEF)",以小姓乡羌族多声部民歌外部资源的支持度为例,就羌族多声部民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田野调查及评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是一个云朵上的民族、歌声中的民族[1]。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民歌这方面有独特的吸引力;又在多声部民歌中散发着无比浓烈的音乐气息。在这里,我们就主要探讨羌族多声部民歌这一部分,从了解羌族多声部民歌、探索羌族多声部民歌到我们真正爱上这片热土,爱上这里的多声部民歌文化。  相似文献   

7.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其他民歌的本源。在羌族民歌音乐的研究成果中,人们对羌族“劳动歌”的词意和内涵的阐释上,尚有模糊甚至不合理之处。分析与归纳羌族“劳动歌”的音乐形式,有利于羌族民歌的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艺术性的羌族传统音乐。笔者基于长期的当地生活积累和观察,从主位研究的视角对羌族多声部的流传区域、概念、分类、数量、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叙述,以期为今后各界对羌族多声部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所有民歌的源流。现行羌族民歌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对"劳动歌"所包含的范畴有足够的理论研究,但是在全面收集整理羌族"劳动歌"以及对它详细完整的分类却少有前辈完成。因此,笔者针对羌族"劳动歌"进行收集整理与分类,认为分析与归纳"劳动歌"的分类有利于挖掘和保护羌族民歌,从而更好地开发和研究羌族音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全新的视角,人性化的温暖,剖析羌族民歌《马五哥》的爱情悲剧。力求突破传统审美观念,热情礼赞了女主人公冲破传统世俗的樊篱,敢于抗争的精神,揭示了羌族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29日,由四川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会和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举办的"首届羌族文化论坛"在阿坝师专异地复课点郫县古城校区举行.与会代表就羌族释比文化、羌族萨朗文化、羌族民歌的传承及变异、羌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羌族文化的传承保护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悠久的羌族历史和繁多的羌族民歌使羌文化远近闻名,本文着重对羌族多声部酒歌进行浅析,以局外人身份对其音乐的背景、演唱方法、音乐本体等诸多方面探析。以众多羌族多声部酒歌的代表作品为例,折射出多羌族多声部酒歌所呈现的特征,旨在对羌族多声部酒歌的艺术魅力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孜州羌族主要居住在丹巴县,其余零星散布于全州各县。至今丹巴羌族仍然保持着独特的民风民俗,与当地汉、藏、回等其他民族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本文试从丹巴羌族的居室、饮食、服饰、刺绣、民歌、器乐、舞蹈等方面,结合笔者在羌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作浅层次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羌族自古以来都以石砌技术精湛而闻名遐迩,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石砌碉房和碉楼。它不仅是羌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抗震性能使它成为羌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羌人对宗教信仰的表述在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深入探析了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宗教文化内涵,解读了羌人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守护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提出了把发展羌区旅游业和羌族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既有利于提高羌族地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羌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羌族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在倡导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格局中,羌族传统服饰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对外译介传播的重要元素。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羌族文化遭到破坏。经过各国媒体的报道,一度不为人们了解的羌族文化逐渐走出羌寨、走出国门,吸引了国内外人们的目光。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本文概述并分析了当前羌族传统服饰名称的英译,探讨了羌族传统服饰名称的翻译方法,以期帮助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服饰文化,促使其走出羌寨,融入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6.
浅析羌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艺坛的一朵奇葩。多少年,多少代,她一直激励着羌人们奋发向上,奋力拼搏;她不愧是羌人的精神食粮,也是羌人表达喜、怒、哀、乐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羌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羌族人民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羌族人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羌族传统健身项目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通过对四川省国民体质报告的相关数据对比四川省内羌族和汉族人群的体质特征。研究显示:整体来看羌族人群在体质方面有优于汉族人群的优势指标;羌族群体除平衡能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他身体素质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通过分析羌族人群的体质特征与其长期参与的传统运动项目的关联性,发现羌族人群在体质监测中的优势项目都与该民族流行的某些传统运动项目有关。结论:羌族传统运动项目对体质有正面影响,具有显著的健身价值,值得在全民健身中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羌族的禁忌源于原始社会羌人对于万物有灵和神灵、祖灵、鬼灵的信仰崇拜,具有传统久远,分布广泛的特征;羌族禁忌的核心功能是自我保护,其在稳定羌族社会秩序方面,有着一定的"社会契约"的功用,对于羌族传统的生存环境、社会生活等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羌族民众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羌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江口和石阡两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羌族人民创造了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特点鲜明的羌族服饰。这些羌族服饰体现了贵州羌族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羌族传统音乐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之一,是羌族特色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濒危音乐评估框架(MVEF)",以羌族"瓦尔俄足"音乐为例,对羌族传统音乐活力与濒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反映出羌族传统音乐保护传承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体现在羌族音乐类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方面:音乐记录材料的数量不足、质量不一,其可及度低;音乐记录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创新性及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羌族特色音乐文化资源的构建和传播还缺乏整合整个羌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凝聚力和传播平台。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如下对策:提升羌族音乐类特殊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意识;系统整合羌族各类音乐的记录材料,加强其可及性建设;改进和创新羌族传统音乐记录的理念和方法;凝聚社会各方的资源和力量完善羌族音乐类公共文化资源建设,以期为羌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物质文化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