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因为高考不对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专门的考核,许多老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无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中国教师》2011,(21):2-2
<正>"大一大二这两年,我们不主张学生急于关注社会问题。因为中国不缺乏关注社会的人,但缺乏有能力关注社会的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对记者表明学院较为注重培养踏实的学生。"追根溯源,要提高国人的汉语能力,必须向目前覆盖国人最广、承载了汉语能力启蒙培养的基础语文教育求解,向诠释汉语精髓的语文教育求助。"  相似文献   

3.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学领域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都是在既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使用一定水准的、发展起来的文化,去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不仅在整体上是社会的人,在个体上也是社会的人,社会不仅是意识中的"他者"、他物,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发展方式,是人的"社会的生命"。一个脱离社会关系的人,其作为人的本质是不完整的,实际上是在向生物状态靠拢。  相似文献   

4.
王华 《考试周刊》2008,(52):234-23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有的三大素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际。"一个社会人要立足于社会,必须具有社会交际的能力,而口语能力又是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是发展口语能力的黄金时期。观察发现,学生的口语能力令人担忧,许多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与人交往时,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期期艾艾,语无伦次,缺乏逻辑特性;或辞不达意,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5.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包括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 ;劳动也是个人生命生产的形式。二、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主要体现 :社会合作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方式 ;社会合作是人类劳动的方式 ;社会合作是满足个人多方面生活需要的方式。三、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 1 .人类意识和智力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 .个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想提高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从学生时代开始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训练课是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听话、说话训练基础上的一种新课型,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而设置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让口语交际训练向课外延伸,完成由口语交际知识向口语交际实践的飞跃。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创设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红 《教育艺术》2005,(11):44-45
《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要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新大纲》中提出的这个要求,是使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并为他们融入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有句古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之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现代人素质的具体体现。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能说会道,具有雄辩的口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口才艺术开启人生的成功之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从语言突破开始。我校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进行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1.以学科教材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方法扎实地进行口语训练我校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渗透口语训练的  相似文献   

10.
吴小文 《考试周刊》2014,(90):51-51
<正>"口语交际"是人与人进行思想情感交流过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社会生活中,交际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充分凭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语文实践并长期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握训练契机,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季刚 《教师》2011,(14):50-50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交往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主要手段,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社会人的必备技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总目标中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教学,像春天的原野一样鲜活芬芳,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又向师生们发出了新的挑战。"一诺值千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这些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教会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必须时刻牢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口语交际训练达到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与作为西方文化精神表征的和谐美不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中和美是中国艺术家饱含生态意识的存在之思。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中和美的追求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宇宙生命的广大和谐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娟 《考试周刊》2014,(83):30-30
<正>说话,是每个人的最基本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口头交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知识、思维、性格、人文精神、组织才干等多方面,是智慧的反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就语文教学而言,口语交际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口语交际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有着显著特征。长期  相似文献   

15.
演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开展演讲活动,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锻炼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言语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培养现代人必备的交际能力方式之一. 一、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 "立文之道,唯字与义."演讲也同样如此,抓住了与入题、破题、点题相关的"字与义",也就抓住了解题的"牛鼻子",从而取得理想的演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储新华 《教师》2013,(15):66-66
人与人之间缺少不了交流,现代社会更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学生不会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①没有激发学生兴趣;②没有充分运用互动的教学方法;③不能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信心;④不注重教学指导,忽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能力是在人与人之间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当今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因此,口语交际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受社会转型期和西方文明涌入冲击的影响,新旧体制观念存在斗争博弈,传统伦理价值观面临挑战,大学生社会交际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社会交际思维的混乱和交际表达的随意很容易导致社会交际行为的浮躁和非理性。为应对现状,我们选择以传统慎文化为中心和依托构建大学生的社会交际模式,从主观上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与教育,使其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交往价值观。通过"慎思"的社会交际思维和"慎言"的社会交际表达,而最终实现社会交际之"慎行",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度和谐的人际信任和社会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交际的必然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开放社会,这扩大了人们交际的范围.人与人之音质口语交际明显增加,语言的交流价值也日趋体现,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人拉的重视.就职业院校学生在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际等方面语文综合素质而言,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口语表达能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应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教授(Halliday)指出: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社会人”。人们之间的交际是“语境化的”,成功的交际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本主要探讨在交际过程中的“人际功能”因素的作用。“人际功能”,主要通过“情态”和“情态意义”实现。调查发现“权势因素”和“同等关系”对语言形式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说来,当权势因素占主导地位时,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方将会在话语中提高情态值。与此相反,具有较低社会地位的参与往往会在话语中降低情态值。交际之间的熟悉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情态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