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就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而言,有价值的历史材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关于历史材料的分类,情况比较复杂:根据表现形式,可将历史材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种;根据价值属性,可将历史材料分为“原始材料”和“间接材料”两种。也有论者将历史材料分为“有意材料”与“无意材料”两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史料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中学历史教育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史料教学热”现象。“史料教学热”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指引、历史学界重视史料传统、高考试题改革、中学教学法研究热潮、历史教研教学群体积极的态度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史料教学热”将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探析该现象的成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设计”与“史料教学”两个话题日益受到重视。教学设计一般是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所以从教学设计角度考虑,“教学”首先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行为。一堂历史课,教师循着“要去哪里”“如何去”“是否到了”的思路对全课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课堂更精彩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近些年来,“史料教学”已成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共识。今年,我连续第五年任教初三,恰逢《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依据“教学建议”的相关要求,结合多位历史教学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观点.对此有了新的理解,并付诸实践。本学期,我特别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捕捉史料细节,以丰满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使之更具体、鲜活,更有现场感,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把“史料教学”法引入中学历史课堂。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学历史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素材的来源,重点探讨了将史料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旨在说明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以期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美国历史教师重视史料的运用,注意利用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再现过去的面貌与形象,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十分强调史料的“证据”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7.
李成林 《青海教育》2013,(11):54-5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度地运用一些史料,有助于学生近距离地感知、理解历史,帮助他们形成“论从史出”的史学理念。沈昌直说:“今观周子之所搜,无非史料也。”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史料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史料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人们是通过史料来获取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的,史料掌握的多寡,对史料认识的深浅,是衡量人们对历史是否理解透彻的前提.因此,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史料的重要性对中学史料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历史解释”定义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按照这一定义,首先,历史解释的基础是史料,历史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史料的梳理和理解”。这既包含了对史料的求证、鉴别,也包含了对史料的理解、解释。其次,历史解释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对史...  相似文献   

10.
历史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程的重要载体,如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史料,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进而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指出,最基本的方法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史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辨析史料和解答材料题的能力。首先运用史料,培养兴趣,其次运用史料,培养能力。总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史料,通过探究史料,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史料,以史料为依托,使“历史变活”,让历史的有效教学言之有据。史料教学即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项教学艺术。教师应把握关键点,充分运用好史料,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因材施教,注意史料的真实性,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发展,相关的史学研究新成果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有一定体现。我们在教学中应借鉴史学研究成果,并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接受一定的环境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史料与观点相结合进行解读和引导,有助于学生深切感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联及相互影响。本文围绕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边际土地”开发的知识,就相关观点的引入、史料的解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谈一下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精心编排,适当补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图像史料的广泛运用催生与加剧了图像直观与理论深刻、信息浅表与思想深邃、视觉短效与教育深远之间的矛盾。涵养历史学习的活水源头,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图像背后特定的历史情境与时代理解,精准把握图像史料的阐释边界。在教学过程中,破解图像史料教学运用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从“读”与“议”的承接视角出发,强化视觉隐喻的诠释设计与表达;从“静”与“动”的耦合视角出发,强化数字信息的赋能成效与应用;从“教”与“学”的联动视角出发,强化图像史料的教学留白与限度。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提出,要让初中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有鉴于此,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设置了“故事时间”。初中阶段历史课与故事关系紧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过讲故事能有效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我在每节课专门设“故事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从“无主题故事”到“主题故事”,再到“主题故事结合个人观点的讨论”,乃至自己作小先生。整个过程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切入,渗透着对学生史料整理、综合判断等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开展史料教学,运用史料渗透历史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分析史料,从中获取历史知识背景以及发生时间,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感受到史料中传递出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结合史料内容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快速理解史实,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历史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史料实证”风头正劲。然而当每逢开课必“证史”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李惠军老师曾这样描述某些史料实证教学乱像:在原本完整的历史序列和本该顺达的教学流程之间,唐突和生硬地嵌入若干史料,老师不断地提问“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证史价值如何”“怎么样加以补证”“发现了什么信息”,致使历史序列和教学流...  相似文献   

20.
历史属于“过去”,发生在过往时光岁月的“情境”之中,内涵丰富而内容多样,故特定历史的“内容”“情境”决定了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杨春华老师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史实和真相如何呈现、以往历史教学意涵的反思、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历史意义的思考,尝试用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教学路径、教学叙事和课程资源开发方式,揭示“图像证吏”的课题,用“重访过去:如何切入抗日战争史基于史料的脉络和机理确定‘图像证史’的教学立意”“‘图像证史’:如何讲述抗日战争史基于学科的特性和结构探索‘史料教学’的具体方式”“守望人性: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史基于主题的内容和意涵体悟‘新文化史’的价值取向”,寻找历史教学中“另一种”可能的历史呈现方式,引领学生从生命、人性、文明的“新文化史”视野,理解抗战历史,拓展历史教育的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