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形式与内容是一对哲学范畴,它们反映了事物构成要素的内在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包括事物的属性特征、内在矛盾、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的结构与组织类型,是内容的表现方式。事物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只有内容没有形式或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把事物的形式与内容割裂开对立起来,或把形式与内容一方面扩大化、绝对化,都是错误的。形式主义原指在艺术、文学、哲学领域,对形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语音是由语言(或叫声音)和文字两个要素构成的.任何一种语音都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音是语言的精髓,文字则是语音的书面记录符号.表达思想,交流感情,首先离不开语音.所以说,学好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先决条件.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自学考试是一种教育形式,在自学考试系统内,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如果进一步细说,则可能就有分歧了。这种分歧应该逐步加以探讨、澄清,以利工作。一、什么是教育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事物的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  相似文献   

4.
口才是一个人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表现。口语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知识及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外部语言形式的能力是口才构成的决定要素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心理控制能力是构成口才的辅助要素 ,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文化、语言、性格、气质等内在修养 ,则是口才构成的潜在制约要素。  相似文献   

5.
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由该事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方式决定的。语文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言语、思维和知识。言语及其听读说写的反应方式,思维及其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结构形式,知识及其文字、语言、材料、主题、结构、文体的有机体系,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言语性、思维性和知识性。从现代语文教育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来看,主体性、实用性、社会性应该是我们坚持的语文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口才是一个人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表现。口语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知识及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外部语言形式的能力是口才构成的决定要素;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心理控制能力是构成口才的辅助要素,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文化,语言、性格,气质等内在修养,同是口才构成的潜在制约要素。  相似文献   

7.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图式分为两大类: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内容图式是指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它包括文化知识、语用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形式图式是指有关语法结构的知识或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它包括文字符号、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写作需要充实的内容与适当的形式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达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人类特有的生理功能。语言包括词汇、语法、语音、文字4个要素,词汇和语法构成了语言的内容,语音和文字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是社会约定成俗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9.
何冬兰 《海外英语》2012,(8):234-236
语音系统为语言第一性,非语音系统为语言的第二性。语义是语言单位的意义,是思维的直接所指,即语言所指,它包括语音层面的语言所指和文字层面的语言所指,语义可以单独和语音或者文字结合,也可以和语音、文字三者结合在一起。语法是一种先天的内在语言能力,需要后天语言环境的刺激派生出语言现实,包括了语音语言现实和文字语言现实。习得语言,学习者必须明确学习目标:侧重学习语音语言,侧重学习文字语言,或者两者都一样重要,综合语言是最终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其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形式美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美的形态,同作为与美的内容构成辩证统一关系的美的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形式美是指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各种可感的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构成的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美。美的形式则是指审美对象中呈现或表达美的内容从而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联系,主要在于美的形式中包含着一部分形式美,或者换句话说,一部分形式美来自美的形式。 作为审美对象,一般是由一定的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其中,形式的因素可以区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所谓内在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组织联系和结构安排。所谓外在形式是指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1.
绪论 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构成语言的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五、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与其他符号一样,语言符号也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要素,而且形式和意义之间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义。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意义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同一个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ji可以表示“鸡”“机”“基”“饥”等不同意义。相同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如“足”“脚”。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经“约定俗成”后就有制约性,不能随意改换。  相似文献   

12.
编辑应该注重个人的语文修养张怀满语文是个很大的概念,它指语言、文字和文学等范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有书面、口语两种形式。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英文字母等等。文字亦指语言的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构成语言的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五、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与其他符号一样,语言符号也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要素,而且形式和意义之间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义.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意义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同一个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jī可以表示“鸡”、“机”、“基”、“饥”等不同意义.相同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如“足”、“脚”.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经“约定俗成”后就有制约性,不能随意改换.  相似文献   

14.
1.语感及其培养的意义
  语感是指语言使用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对语言信息的反应能力。其表现为语音器官上的条件反射,主要构成有结构要素和技能要素两个方面。结构要素是指语言本身的组织构架和基本内容,技能要素是指语言的应用能力。前者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后者主要涉及理解和表达能力,其中的理解能力主要通过听力、阅读两种基本方式逐步达成,表达能力主要通过口语、写作等基本渠道渐次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内容与形式是指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两者不仅对立统一,而且相互作用。内容是核心,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有求于得体的形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赖而存在。本文从外语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概念入手,就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巧维 《教学与管理》2012,(27):143-144
一般来说,语言有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文字)是语言的外部形式,而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在这个结构里,词汇可以比喻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如砖和石);而语法则是把这些建筑材料粘和起来的粘和剂(如水泥)。所以,词汇是语言中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中考材料探究题主要引导同学们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或特征、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和事物的隐含信息。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有单一材料、多则组合材料,有图片符号材料、文字材料和图文混合材料等.这些材料的内容或相近,或相关,或相反。  相似文献   

18.
抛开文化的各种解释和定义,从语言的背景角度考虑,文化可分为相通文化和相异文化。相通文化指不同语言背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某一具体事物具有相通的概念。比如中南海、白宫、长城,这些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音或文字符号,但这些不同语符的能指(signifier)对应的所指(signified)是一致的,不会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的差异而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习者获得目的语的交际能力。它由很多具体的能力要素所组成,总括起来可分为两大方面:语言结构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结构能力是指控制和使用语言和结构知识输出或识别语法正确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并将句子组成文本。这种能力又分为语法方面的能力和文本方面的能力。语法方面的能力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词汇知识,词法知识,句法知识,语音或文字书写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用于选择表达意义所需的单词,它们的不同形式,合理的次序安排,以及语言使用的物理实现方式,或是语音的,或是文字的。例如,一位英语学习者看到一幅图片中有两个人,一个男孩和一  相似文献   

20.
朗读学是关于朗读的专门学说,在阅读学、语文教学论的视野下研究朗读非常重要。从语言角度看,朗读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语音的外显、语音的"复活",因此对语音性质的研究,是朗读理论与朗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其内涵不仅在于字符词语语音形式的表"义",更在于其表"意",更在于有声语流的语音形式如何"传情达意",对朗读起决定作用。朗读者遵循朗读的科学规律与艺术规律,可以更好地实现语言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