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从起源和内涵、所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毛泽东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民本思想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同古代“民本”思想相比,毛泽东民本思想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制度化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以人为本"人学思想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邓小平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以“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准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人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要思想枇判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历史局限性,继承了“‘民为贵”、“民为上”、“民心不可违”等积极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养民裕国”是王夫之民本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他以“裕民力”阐发“养民裕国”之道,体现出中国人文传统对民本和民生的重视,其“养民以田”、“重农务本”、“善均贫富”等主张,对于当前如何解决农村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索王夫之民本思想的精髓,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观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它滥觞于夏商,发展于西周,澎湃于诸子之学,它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周初的民本思想是诸子民本思潮的直接导源,在民本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的民主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中最具民主性的闪光点,但当它演变成封建帝王的治民之术的时候,就成为封建专制的同义反复,“民本”就是“君本”。在新时期,党以执政为民的理念来对它进行全新阐释;并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这一执政理念给予精辟的概括,从而运用于治国的实践中,并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政治家王安石和司马光均从“民本思想”出发试图挽救当时的危机,司马光站在史学家的角度,以历史的长远眼光出发重于“安民”;王安石以一个变法家的身份提出了封建统治者更高层次的追求——“富民”。针对各自的思想,二人提出了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他们民本思想的理论都根源于孔孟,司马光在阐述时杂糅了“黄老思想”,而王安石则带有法家功利主义的色彩。两人有着同样的出发点,殊途却没有同归,他们在政治上走向了反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制约力量,只是封建的政治理论的一部分。但是,“民本”思想所体现的民主性精华,完全可以为新的民主思想所吸收,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吸收和改造,正体现了“民本”到民主这样一个逻辑发展。孙中山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方面积极维护辛亥革命成果,一方面就许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作出批示,为“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实践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建党规律的科学总结。这其中也继承并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研究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官箴”中不乏进步合理的因素,许多箴言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批判继承和发扬,其中的“民本观”对于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古代“官箴”为我们树立“民本观”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动非自外”的内因论、“变著化渐”的形式说三个方面对张载的辩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张载关于“两”、“一”范畴的理论和“动非自外”的内因说对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张载同其他的哲学家一样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科学地界定张载在中国古代辩证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云 《学语文》2010,(3):43-43
本文拟对《说文·門部》字做分门别类的考察,借以说明“门”部字的丰富含义以及中国古代门文化的繁荣的情况;我们还检举了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门”类词语。就此讨论“门”类词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论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质,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现行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第一单元的隐性知识之一,如何理解民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而理解其深刻内涵,是实现高中历史文化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因此,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古代先哲们立足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民”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也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一种重民、爱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最精彩部分。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民本观”,它是统治者的用民之道和御民之术。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民本本位在当代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中庸”思想方法,是古今经济决策基本原则之最根本,孔子的“过犹不及”和“时中”而择“中”的方法与比较优势原则殊途同归。无论从宏观、中观或微观角度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庸仍存在其真理性,它不失为中国古代贯一的管理思想,更是古今中外修正、推崇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核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思想化深层次内涵当中。本通过阐析“民本思想”的内涵,论述其与当代思想政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