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俊 《课外阅读》2011,(8):248-248
王维的诗歌既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又有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秀丽隽永的诗风。他以画八诗,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也因此使他的诗歌能够给读者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本文将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之上,对其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中流淌出无限的神韵美,这种审美源于作家审美观照中的物我契合,从而形成静穆悠远的意境,它把人的生命意状、人生情致和山水自然之美融为一体,是人类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它能通达一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是人类生命韵致的审美绽放。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诗人,在孟浩然笔下,可以领略到襄阳的自然山水之美、历史人文之美、人情之美与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4.
刘玉莉 《小读者》2011,(12):52-52
古代诗人往往钟情于雪.或以物喻人,或借景抒情,或状物明理,或托物言志,变幻无穷。诗人笔下,雪的自然之美与诗歌的形象之美摇曳多姿,撩人情思.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5.
山水诗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山水的感受的诗歌,它是人们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反映。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创作的先河,他的山水诗歌作品洋溢着清新恬静的蕴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都主张融于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赞美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一思想的文学展示又存在差异。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人主张“物我同一”,诗歌蕴含“古代朴素生态思想”,诗人把回归自然作为避祸或步入仕途的捷径。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主张“自然神论”,诗歌蕴含“近代浪漫主义生态意识”,诗人回归自然是为了寻找失落的人性人情。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山水诗形成于晋代,是诗人自然审美的结晶。诗人自然本性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山水诗形成的根本原因。山水诗的审美对象和内容主要是自然山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形态。自然山水的审美观赏具有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送别诗是人与人在离别时所抒发的情感。盛唐诗人发展了六朝以来融情入景的诗歌传统,在抒发离别情感时,融入大量山水自然风景和风俗人情,即渲染了离别之情的表现力度,又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山水送别诗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从形式看,诗歌篇幅小,意境美,重格律,语言具有音乐性。从诗歌所传达的信息看,历来诗歌注重抒情时“独抒性灵”。写得最多的是“情”和“愁”。优秀诗歌都凝聚着诗人们的人生体验,“情由心生”是诗人们从自然、社会感悟出来的智慧结晶,很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从而获得某种启发、教育和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1.
山水自然,诗人悲遇的寄托之所。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寄情自然山水,以山水为诗,以自然物象抒情,赋予了山水自然丰厚的人文色彩。山水自然以其特有的丽质影响着诗人的生活、意志,化解着诗人心中的悲苦。所以山水自然在古人的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发掘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有利于打造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还要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对晋唐山水诗的研究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的大热门。千余年来,著述如林,佳构间出。从晋山水诗的出现,到盛唐最高的艺术顶峰,再到中唐的巨大转变,在诗歌风貌与社会生活之间,寻找中介,联系特定文化背景、诗人生活与创作心态,由此可见某种诗歌风貌形成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唐朝山水诗人和日本江户时期的许多汉诗诗人皆以山水自然为素材,来表现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自王朝时期就受到中国汉诗的影响,创作了不少优美的汉诗,但也由于各自时代背景和中日文化传统的不同,两者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南》古辞的全面考察,文章认为它在“原生态”的状况下具有特殊的实用功能,同时又是爱情的隐语和谑辞,而叠唱与相和是其最基本的歌唱方式。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乐府文学中《采莲》诸曲和在文坛上竞相绽放的“莲花文学”的鼻祖,而且还是孕育诸多“《江南》体”诗歌的母体,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是一个美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包括知识中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知识探究中的发现美。认识与发掘自然科学之美,从美的角度去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发现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唐诗之所以成为美的典型,原因之一就是唐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象世界,具体表现在物象选择的多样性、同一性和相异性三个方面。文章通过对唐诗物象世界的分析,为读者打开一个认识唐诗艺术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注重"美刺"的教化功能,但对于重大的自然灾难却鲜有表现。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在两年内相继发生,诗歌的抒情主体倏忽回归到时代的"大我",改变了长期以来陷于"小我"圈子里自娱自乐的状况,不少诗人还借用旧体诗词寄情抒怀。今天,当我们诀别灾难,静下心来沉淀这场由灾难诉说引起的古典诗潮,会发现诗人们对传统美刺精神的把握、继承与超越,集中体现在当代人珍视生命的人文关怀、直面现实的诗人良知和由此引发的悲悯情怀及含蓄深沉的理性洞彻。  相似文献   

19.
狭义咏史是指作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诗歌类别。虽然咏史诗与用典和咏怀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它又具备和后两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加以区别。咏史诗的产生和我国重史的民族传统及人尚古心理有关,同时又受乐府民歌创作实践的影响。从“正体”咏史到“变体”咏史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咏史诗从重客观铺陈到尚主观抒情的曲折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