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华忠 《宣武教育》2006,(11):44-44
周建国在《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7期上撰文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遗憾地发现各级科研机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检查监督多,参与研究、强化服务少,俨然摆出专家的“阔架子”;很多学校和教师心态浮躁,企图以教育科研为“灵丹妙药”,立马改变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2.
张革 《宁夏教育》2005,(3):43-43
“研究性学习”的实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以革新的行动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更求。改革教师团队的心态和教育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样,倡导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所谓“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基于研究的问题解决过程,其研究的主题源于学校环境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被界定为服务业。这一行业要求学校和教师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而家长和学生则有权选择学校和教师。置身于这种“服务”和“选择”的双向互动背景下,教师要做到“优质服务”,一方面要坦诚合作,因为它有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会有良性竞争,因为它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氛围,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提速。  相似文献   

4.
翁炳煌 《小学校长》2006,(3):25-26,8
新课程呼唤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科研素养”,为此,许多学校纷纷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强师”。这让一些学校尝到了甜头,尤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我们的中小学老师敢于揭开教育研究头上神秘的面纱,使其从高高的学术殿堂走进了广阔的学校课堂。但是,在教科研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许多农村中小学教科研活动的价值趋向都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甚至是“应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5.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策划师”和“领头羊”。教师科研热情的高低。方法是否对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校长的宏观决策和微观点拨,定将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指路明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吸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引教育”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它强调教师施教的民主化、师生交往的平等化、课堂教学的形象化。强调要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使教师成为“最具魅力吸引”的人,使学校成为最具吸引的场所,从而完成教育目标。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吸引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青睐。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要加强“吸引教育”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的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否则,“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之类的教育倡导,便有些可疑。  相似文献   

8.
杨继唐 《职教论坛》2007,(4X):45-4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自古就把教师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就是“传道”的作用放在首位。但是现在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后,很多学校师资不足,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的专门辅导员管理的学生太多,本来不足的教师还在校外兼职,或全心做科研,很多教师上完专业课就走人,很少和学生交流思想。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相对弱化,造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感情淡漠,影响和谐校园建设。本文提出强化课任教师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案,弥补辅导员管理不足的弱点,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文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否则,“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之类的教育倡导.便有些可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案例研究”等思想和做法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学们应用于教育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生活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学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校之长,要做的事很多,但是件件都不应该离开教师发展这个中心话题。教师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的前途和发展,很难想象一所不关心教师发展的学校,将是怎样的学校!所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当家人”,心中应该时刻想着“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综合导师制是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结合体,是融教学与学生培养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新思路,是实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途径;是最适宜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平 《江苏教育》2011,(6):50-53
随着国家教育新政不断推行,教育正在发生变化,“流动”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关键词。“教师流动”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培训等都会有差异。面对这些差异,如何让“交流教师”比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真正成为学校新的“血液”?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积极并且及时地进行管理变革,以应对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教研场”是学校教研工作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是对学校教研工作所处的时间、空间和研究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状态的总称。学校“教研场”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学校教研工作的效率。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努力构建学校高效的“教研场”。转变教师的教研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教师是依靠经验化的方式处理教育教学。现代社会的教师需要由经验型向科研学…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北京市中小学更加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研已成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人们认识到:只有“校兴科研”,才能达到“科研兴校”.使学校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沿着教育方针指引的方向不断地前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科研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日益关注和教师地位的日渐提高,加在教师头上的各种反映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荣誉称号亦日见其多。先是省一级政府授予的“特级教师”,后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封的“名教师”,再就是各学校推举的“首席教师”,还要再加上层层级级评定的“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应针对性实施“三磨”教学,即“磨题”“磨课”“磨人”,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加强以“把握学科能力强”“课堂施教能力强”和“教育科研能力强”为内容的“三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三磨”教学,打造“三强”教师,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寅,一名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凭着勤奋、努力和对教育事业的一份热爱.成为了众人羡慕的“明星教师”:他的成功对绝大多数普通教师而言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也就更具样本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权力”的滥用与善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权力”的界定 “权力”,《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实施者”。乍一看,似乎二者无多大联系。我们会产生疑问,教师有权力吗?“教师”与“权力”能否连在一起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者”已经成为许多普通教师的崇高追求。然长路漫漫,做研究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