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程顺之同志《我对“教有法,无定法”的看法》一文(载《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五年第四期》,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讨论.程在文章里提出:“教有法,无定法”这一提法,“反映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更表述不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性。”理由是:其一,这种提法“否定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其二,“它反映了教学的随意性”.从而得出结论:“看出了‘无定法’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一提起程式,有些人就摇头,就否定。也难怪,五十年代初,引进了苏联文学教学法,不是消化吸收,而是照搬过来,硬套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上,弄得削足适履,吃了苦头。至今,有些同志还在无休止地要打破程式,仿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不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所谓程式,就是对某一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工业上的工艺流程,农业上的种、管、收,经济上的货币流转,各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学语文教学也应有它独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建国三十年来,中学的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较,之所以摇摆的幅度更大,曲折的过程更明显,林彪“四人帮”对它的破坏更严重,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刘国正语)我们的语文教师也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懈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探求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就应该遵循一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即立足“本”,茂其“枝”.  相似文献   

4.
程式,就是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一点也改动不得。戏剧演员的表演说唱,要有一定的程式,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有一定的规程;但语文教学由于教材的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运用固定的程式就要妨碍教学工作了。何深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程式》中写道:“中学语文教学也应有它独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程式”。例如“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积累词汇”、“过三关”、“落实‘双基’”、“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等,就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程式”。(见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第二期)但是,何文所举的“讲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教师都有必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不仅应该因“文”制宜,因“生”制宜,更应该因“师”制宜,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不拘泥于固有的教学方法,大胆地超越甚至打碎权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教师都有必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不仅应该因“文”制宜,因“生”制宜,更应该因“师”制宜,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不拘泥于固有的教学方法,大胆地超越甚至打碎权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与工具性很强的科学。它应归类于人文科学一类。其内容几乎涉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语文既是一门人文类学科,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应具备其科学性(或为“科学化”)和人文性(或为“艺术化”)。如何将两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就要涉及到如何处理和把握好教学中一些变与不变的关系。本文就以上问题简析如下。 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变与不变互相交替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发挥,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美感。“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全部艺术”。而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审美教育的情感性也就必然决定了它的艺术性。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语文教师运用艺术的思维,大胆构思,精心设计,将知识、艺术、能力三位一体,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语文教学重在课堂教学过程。开课也好,结课也罢,都应该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教学大纲已经颁布并实施,它注重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对作文教学的提法和要求都与以前有所不同。它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像写出来”;强调“自由表达”,淡化文体,降低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加强学生的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这些提法和要求更符合小学生的习作规律,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领会新大纲的精神,转变教学观念,优化作文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有序、无序的对立统一语文教学界,很多人追求教学的科学化,热衷于寻找语文教学的“序”,以为找到了“序”,语文教学就走向了科学。事实上教学教育活动是复杂的,它既是明确的,又是模糊的;既是有意识的,又是无意识的;既是自觉的,又是不自觉的。或者说有时是明确的,有时是模糊的;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以一种“序”来涵盖、贯穿语文教学整个过程,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之所以如此复杂,有时可以理喻,有时又不可以言传,就因为我们的教学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不是机器,所以语文教学是有序与无序的对立统一,这看似矛盾的地方,其实正是这项活动本身科学性的体现,忽视有序,无序的对立统一,撇开一方,去盲目追求机械的“序”,走向极端,以一方替代双方,那一定背离教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发挥,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美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种空白艺术呢?  相似文献   

13.
吕佩君 《教师》2010,(14):68-69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被人称为“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乃至一生的能力都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多语文教师不断摸索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生物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都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努力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兴趣地、更加形象地理解学习的内容,获得生物科学素养,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方法的采用,包括辅助手段的选用、教学问题和教学内容的呈现等等,都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例如,有的教师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层次性问题,安排了重难点解决的基本过程,但如果把这些问题直接呈现合学生,就显得机械呆板有余,形象趣味不足,也难以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5.
高师“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八种基本教学方法山西师范大学卫灿金高师“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它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一定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十多年来,我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逐步总结出8种基本的方...  相似文献   

16.
课堂语言要讲艺术性山西/白友良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要把学生领进一个艺术的新天地,教师的课堂语言就必须富有科学性、艺术性,即形成自己的课堂语言风格。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最忌一个腔调──“慢板流水”。这样学生听起来没劲,很容易走...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教学方法,应认识和掌握“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一重要特点,正确处理好“有法”与“无定法”的矛盾关系。“教学有法”是指任何一种教学,都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无定法”,是指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总用一个固定不移的教学方法模式,对教学方法不能公式化和模式化,要善于艺术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方法的科学要求,又要灵活地处理好教学。根据什么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呢?这是由教学方法,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这一双重特性所决定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这是说,任何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都不是随意的,都是有其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批改和评讲是极其重要的。具体而有效、得法而有创造性的评语 ,可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下面仅就作文评语的艺术性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用艺术的评语批改作文 ,本身就是一次作文教学指导。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的副标题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通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在作文教学中 ,运用艺术的评语评改作文 ,一改过去“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 ,中心突出”的评语模式 ,采用简洁、艺术的评语 ,指导启发 ,其实也是教师在向学生作示范 ,如观察…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由实践通往认识的桥梁,它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学目的,比较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即是科学的学法,又是艺术的教法;是科学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教学方法必须坚持科学性艺术性。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三个“法”的含意是不同。第一个“法”指教学的法则、原理,即科学性、规律性;第二个“法”指教学的具体方法,即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院校学报学”是一门新学科。而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然有它建构的依据,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有它完整的科学体系。本文试就这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以就教于大家。一、中国高等院校学报学建构的依据所谓依据,就是事物赖以存在的条件和理由。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赖以存在的条件和理由。如果缺乏,就没有依据了;没有依据,也就无所谓该事物的出现了。万事万物如此,一门学科的诞生也是如此。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学报学这门新学科,主要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