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小槟 《培训与研究》2007,24(9):64-65,116
在北美这块"新大陆"上形成了独立的美利坚民族之后,由于英国在该殖民地的殖民压迫,特别是"五项不可容忍法令"的颁布,北美人民终于在1775-1783年发动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机智灵活的外交是美国独立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讨论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外交不包括1782年后关于承认美国独立的和平条约签订过程中的美国外交。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已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英《烟台条约》是在非战争背景下,英国以马嘉理命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英国及列强在华的经济、政治、司法、外交等方面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条约中关于洋商洋货在华享受“子口半税”等关键条款,直到1931年才被裁撤。这一条约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与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一生中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主持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则是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1870年日本向清政府提出订约要求,目的是要攫取与西方列强同等的侵华权益。李鸿章一开始就赞同与日本缔约,主张签订平等的中日条约,“联络东洋以牵制西洋”,表明他当时已经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观念,其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主动进取性。李鸿章等人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终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取得了谈判桌上的胜利。然而,一纸条约却难以有效地遏制日本急剧膨胀的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6.
甘马克条约是阿富汗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阿富汗丧失其领土和外交主权,成为英国的附庸。并触发英国和俄国在阿富汗的激烈角逐,加速了阿富汗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1941年,中日战争僵持之际,苏、日两国于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民众也没有置之度外,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民众舆论的配合下,中国政府经过交涉,终于弄清了苏联签约的真正意图,明确了以后的外交方向.  相似文献   

8.
1977年1月,吉米·卡特入主白宫,就以过去历届总统从未有过的声势提出并推行人权外交政策,从此,人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他上台后不久就将这一外交政策运用到实际的外交行动中,同年9月7日,经过漫长的谈判后,与巴拿马签订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本文通过分析该条约签署的背景和过程以及条约在美国国会里获得通过的过程,可以看到,所谓的人权外交,其实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迫隐形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9.
条约在近代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和熟悉条约是一名外交官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是衡量一个外交官员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奕沂从1860年起全面负责晚清外交。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对条约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一方面,这些认识有很大的局限,主要是没有将其与国家主权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它在当时也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对指导晚清外交和倡导洋务运动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条约在近代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和熟悉条约是一名外交官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是衡量一个外交官员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奕从1860年起全面负责晚清外交。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对条约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一方面,这些认识有很大的局限,主要是没有将其与国家主权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它在当时也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对指导晚清外交和倡导洋务运动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从17世纪前期俄中关系形成以后,俄国早期对华政策在彼得一世时期(1682—1725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此前,俄国政府实行对华侵略政策。到彼得一世时期,这种侵略外交转变成了以和平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这时,虽然俄国仍没有完全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但从全局看,和平交往是两国关系的主流。这种和平关系以1689年俄中签订《尼布楚条约》为标志,到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9,(2):16-22
日本幕末时期,迫于西洋国家的压力,幕府与欧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与欧美列强开通商贸易之始,在诸多条约中具有典型特征。哈里斯作为美国派驻日本的第一任大使,也是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美国全权代表,来日后与幕府外交代表的交涉过程,再次呈现了幕末日本与美国外交初建时的曲折历程;对《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内容的深度解析及论证,可以进一步透视幕末日美外交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1850年,美英两国就巴拿马地峡问题签定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条约是美英两国在中美洲地峡冲突与妥协的产物。条约的签定对两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结合《克莱顿—布尔沃条约》签定时巴拿马地峡的战略地位、美英两国的外交指导思想与实践、条约签定前的谈判过程、条约的具体内容和评析以及条约对两国外交的影响等层面对美英两国在巴拿马地峡争夺中的外交进行初步的论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6):138-139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未规定中英协定关税,仅要求新定税则。清朝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璞鼎查利用耆英十二项交涉的照会,违约诱使中方就关税问题再次谈判,从而在1843年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即《虎门条约》附件)明确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绝非要求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所谓通商战争实质上是以殖民为目的的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15.
再论1939年苏联外交抉择的正确性杭福珍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大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全世界都吃了一惊。”①半个多世纪以来,史学界对这一条约的评价依然众说纷坛,褒贬不一。笔者发现,许多文章...  相似文献   

16.
再论1939年苏联外交抉择的正确性杭福珍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大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全世界都吃了一惊。”①半个多世纪以来,史学界对这一条约的评价依然众说纷坛,褒贬不一。笔者发现,许多文章...  相似文献   

17.
薛伟强 《历史学习》2005,(11):32-33
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为世诟病的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等特权持续了近百年,清廷为什么要签订这些条约,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是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近代中国存在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是列强对中国的暴力强加,外交讹诈,再加以所谓的法律固定化制度化的结果。主权国家之间缔结的条约一般都是平等条约,即双方自愿商定,权利义务对等;只有战胜国强制战败国签订的割地赔款的和约带有不平等性。欧、美、日资本主义列强兴起后,在全球范围内疯狂侵略扩张,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400多年间,它们用直接军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中国抗战打乱日本既定的战略计划的角度,论证苏联能避免东线作战,继而能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取决于中国抗战,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却反过来严重危害了中国的抗战。目的在于说明苏联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给国际外交往来带来消极的阴影,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曾纪泽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他1878年出使英、法,1880年又兼驻俄大臣,到1885年回国,前后凡8年。在列强觊觎、中华屡遭磨难的年代,曾纪泽在自己的外交岗位上以超人的才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为维护中国的主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1880年为修改崇厚所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同沙俄代表的激烈辨论中,一身正气,据理力争,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反复较量,终于使俄国被迫让出已经得到的部分权利,于1881年2月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为中国取得了“不流血的外交胜利”,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赞扬。  相似文献   

20.
苏联为防止日本进攻,避免东线战争,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本文试从中国抗战牵制大量日本陆军主力而改变日本战略目标;日本本身不可克服的军事物资和战略物资的弱点;苏联不断努力的和平外交及其远东战略防御能力的加强等三方面,论述太平洋战争前日本不可能北进侵苏,苏联没必要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