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冲称象     
1.讲一个小孩子称大象的故事。这小孩子名叫曹冲。曹冲的父亲曹操做了魏王,孙权赠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到底有多重,就叫大官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相似文献   

2.
关于华佗的卒年下限,一般认为是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但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三国志》卷二九《魏书·华佗传》言:“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即华佗死于曹冲之前。所以要弄清华佗卒年的下限,首先就要清楚曹冲的卒年。关于曹冲的卒年,大致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3.
《称象》一课(六年制第四册),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曾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1,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肩g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此间一出,学生一下子沉默了陷入紧张的思考,我接着说:…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说明:《称象》一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曹冲与官员们不同的称象方法,突出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又以曹操对不同称象方法所持的不同态度,从侧面烘托,同样突出了曹冲的才华出众。本文的重点在称象的过程,因此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体会曹冲称象的科学性、合理性。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通过学习历史故事,从曹冲  相似文献   

5.
【案例1】师: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生讨论)生: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案例2】师:乌鸦用放小石子的…  相似文献   

6.
一课《称象》是通过曹冲主张利用水的浮力称出大象重量的事,表现曹冲的智慧。课文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曹冲所用的办法是确实可行的,可结合小实验进行教学。1.用自然课实验用的水槽装上水当河,一个午餐肉罐头盒当船,一块较大的石头当象,一些小石  相似文献   

7.
第二天,曹冲一大早就带着小透明去河边钓鱼。 季节已到了初秋,北方的风有点凉意了。但小透明觉得一点儿也不冷,他对曹冲说:“你的衣裳真不错,虽然穿起来有点啰嗦,但真挺暖和的。”曹冲笑了起来:“要是你想听实话我就会告诉你,我觉得你来的时候穿的衣服才怪呢!你打哪儿弄来的?衣服上还画着许多符号,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呢?下面以《称象》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谈话引出课题,暗示教学重点 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如作七步诗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很聪明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记得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三国时,孙权送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象太大了,他和文武群臣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置象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大家照曹冲的意见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于是大家都夸曹冲年纪小,机智聪明。其实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如果两物体放在相同的船上,若吃水度相同,则质量相同。曹冲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他也就没有称象的高明本事了。可见知识和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小语第四册《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曹冲七岁时动脑筋想办法,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这篇课文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第一节交代:人家送给曹操一头象,他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七岁”,说明曹冲年幼,在年幼时就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一同去”,说  相似文献   

11.
曹冲称象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是,在那个年代(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入中国,小小的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提出的用船称大象的办法在物理测量中叫做“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借助船舷上刻划的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  相似文献   

12.
曹冲赶象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机智,也折射出根据心理需求找解决方法的办事策略.在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下,我们要结合广大同学作为班级公司的员工的自身需求,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多原则多方式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名人谱曹冲:字仓舒,是曹操的第七子,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由环夫人所生。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曹操最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魅力     
小时候,记得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三国时,孙权送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大象太大了,曹操和文武群臣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置象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大家照曹冲的意见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于是大家都夸曹冲年纪虽小,却机智聪明。其实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如果两个物体放在相同的船上,若吃水度相同,则  相似文献   

15.
正"曹冲秤象""阿基米德测王冠"的故事已成为千古美谈。故事中,曹冲根据浮力原理,把秤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秤船上石块的重量,阿基米德用王冠排开水的体积测王冠的体积。这两个故事中的曹冲和阿基米德都利用了数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转化思想。即把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法,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已经知道其解决方法的问题。这种转化思想,在数学中比比皆是。由此,探究一下初中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很重要,也很必要。  相似文献   

16.
[情境再现]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  相似文献   

17.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是,在那个年代 (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 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人中国,小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  相似文献   

18.
朱红萍 《学子》2014,(2):24-25
<正>"曹冲秤象""阿基米德测王冠"的故事已成为千古美谈。故事中,曹冲根据浮力原理,把秤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秤船上石块的重量,阿基米德用王冠排开水的体积测王冠的体积。这两个故事中的曹冲和阿基米德都利用了数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转化思想。即把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法,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已经知道其解决方法的问题。这种转化思想,在数学中比比皆是。由此,探究一下初中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很重要,也很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一、故事导入——引出“转化” 1.师:同学们都曾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面对“大象”(板书)这个庞然大物,7岁的曹冲是怎样巧妙地称出它的重量的? 2.师:象太大了,当时没有工具能直接称出它的重量,曹冲想到把它“转化”(板书)成称“小石块”(板书)的重量,从而知道大象的重量,很了不起,非常有新意,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向曹冲挑战     
教《称象》一课时,在深读课文阶段,我问学生:“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方法哪个好?好在什么地方?”“曹冲称象的方法好,用他的方法称象简便、省力。”“用曹冲的方法好,他不用另外造秤,造一杆大秤很麻烦,即使大秤造好了,要称大象也不方便。”“用曹冲的方法还不用宰象。”学生互相启发着,回答得头头是道。“那这个好办法,曹冲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进一步引导。“因为他很聪明。”几个同学不假思索地大声回答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于是稍加点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