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和为贵 就是要和睦共事。对一个家庭来说,过日子讲求“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商人来说,做买卖靠“和气生财”;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也是“和则治,治则兴;争则乱,乱则衰”。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孙子兵法》提出“全胜策”思想,把内部团结、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2.
正1.和为贵就是要和睦共事。对一个家庭来说,过日子讲求"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商人来说,做买卖靠"和气生财";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也是"和则治,治则兴;争则乱,乱则衰"。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奉行“和为贵”。“和”者 ,和气、和睦、和顺也。与家人闹别扭 ,长者常教导“和为贵” ;在单位与同事不团结 ,领导会强调“和为贵” ;路人之间有冲突 ,旁人会劝你“和为贵”。其实 ,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 ,“和为贵”的内涵远远不只这些。“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是中国哲学宝库中很重要的思想理论 ,是一种寻求自圆博大的理论系统 ,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 ,而“贵”则道明了“和”的重要性 ,说明达到“和”的状态难能可贵 ,令人向往。哲学就象肌体里的血管伸展到身体的每个部位一样 ,生活中处处有哲理 ,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4.
《八小时以外》2010,(6):14-17
对于广州和深圳的直观印象,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深圳用“洁”来形容当无异议;广州则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这个“乱”并非贬义,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中性词来看待,乱得热闹,乱得繁华,乱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5.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说:“如果将人看做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学习上是否具有学习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具有多强的学习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6.
“力的矢量和”与“合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然而不少学生受共点力系特殊情况的影响,误认为“力的矢量和”就是“合力”,一些物理刊物对此问题的讨论也连连出现错误。为使这个问题有一明晰的结论,现以平面一般力系为例作如下几方面的讨论:一、定义上的区别:1.力的矢量和:把力系中各力向任一点O(简化中心)平移后,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矢量和所得到的合矢量就是“力的矢量和”(称为力系的主失)2.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系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则称这个力为力系的合力。认定义可看出:合力是一…  相似文献   

7.
如果“科研”(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学科研”的话,那么,我认为,教学就是科研,科研就是教学。这就是说,要把平时的教学当做作科研工作来做;要把教学科研当做作是平时教学的有机部分。当然,话又说回来,科学研究与一般教学总还是有一点区别的。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总是先进行一般的教学工作,尔后才进入对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包括两层:一是,先有教学,再有科研;二是,“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对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生命回归,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次深刻革命,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则是一次全面挑战。“对话”的本质,就是要还语文鲜活的生命本源,激活学生的主观世界,从教材中引发多元反映;就是要把课堂中的“思考权”“提问权”“争辩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使每一堂课成为学生的一次生命历程、发展过程。“对话”的课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日记》2008,(5):61-65
材料:中央电视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中有这样几句广告语:“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钻研教科书。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吃透教科书的标准一般来讲是“懂”、“透”、“化”。“膳”就是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透”是指弄清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化”则是能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师备课要达到上述目的.必然要细读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