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分析青少年在德育观念、德育环境、德育手段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德育一体化为视角,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转变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统筹规划,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并以学校为基础,以家庭为抓手,优化社会环境,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家庭德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引发的道德领域发展滞后,加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德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得青少年出现责任意识淡薄、道德失范等德育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家庭德育问题发展现状和美、德、韩等发达国家家庭德育的内容及方法,为提升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对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无才无德是谓愚人;有德无才是谓君子;有才无德是谓小人;德才兼备方为"圣人",可见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德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班级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一个学校开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学生的教育、生活等都离不开德育的存在,并且渗透在智、体、美、劳的四种教育中。青少年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群体,德育工作的开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工作等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它影响着每一位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加强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吕香兰 《陕西教育》2004,(12):39-39
最近,教育部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时强调: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推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求学问--因为学生有知而无德远比有德而无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以育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史李梅  宣苓艳 《考试周刊》2007,(36):131-132
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两大核心,是青少年成才的两大衡量指标。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地位是不容忽视和无法取代的。青少年的成才标准说到底是"德",即为谁服务的问题。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搞好青少年德育教育是造就跨世纪新人的当务之急,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首要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百年大计。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德育课程的设置,德育主体的实践参与和隐性教育的角度论述了提高青少年教育实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德育的能力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德育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忽略了德育的能力限度,德育被赋予了许多它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德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应该为当前青少年的道德面貌负主要责任。不能把改善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品德状况的重任过多地压在德育肩上。应该为德育减压和松绑,用合理的、道德的德育去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德育——青少年德育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信息奉献给青少年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德育问题,如道德认知障碍、道德情感障碍、道德意志障碍、道德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德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在学校开展网络德育应加强:构建优良的网络环境;干预学生网络心理行为;学生加强自身控制;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创健康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9.
"艳照门"事件的爆发,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思考,需要重塑青少年的偶像与榜样.偶像崇拜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德育问题,学校不能采取漠视的态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星"进行分类,使青少年追求那些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星".  相似文献   

1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德育工作在学校诸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智商没有德育做基础,智商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奏;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离开育人无以言教书,离开德育谈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学校过于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甚至缺乏德育管理小组,从而抑制了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心,学校应当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本文提出了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解决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担负着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使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利用思想政治课的优势,在知识的领悟中突出德育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将"理"传达给学生,用"情"来吸引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德育有目的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以身作则,以德育德。  相似文献   

13.
将"心理弹性"与青少年品德教育相契合,创新青少年品德教育方法,是当代人才培育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在教育取向、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和教育方式上尚存瑕疵。基于"心理弹性"理论,借鉴"德教为先"思想,培育德才兼备型人才,以"大德育观"为背景,统一显性德育和隐形德育,重视"三观"教育,承"困境"与"压力"之重和沟通家校联系,合力促使德育工作和谐发展,是创新青少年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建浦 《中国德育》2014,(21):70-73
正"孝义"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基本尺度。早在先秦时期的《孝经》中,就已把"孝义"的规范看作为"德之根本"。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孝义文化"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化和德性养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也是进行青少年德育的一种重要教育资源。浦江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住了孝义文化这一重要的本土化德育资源,积极开展了"三生导向"的模块德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道德生活是学生需要、想要和能要的追求生命自觉和品德自由的课堂生活,具有德育目标现实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和德育方式自然化的特征。这样的课堂既要遵"适合"之道,又要崇"适合"之德。"遵‘适合’之道"意味着课堂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崇‘适合’之德"意味着课堂需要培育学生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德育工作要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环境变化,进一步健全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把德育放在信息技术环境的大背景下拓宽德育渠道,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构建德育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德育互补机制,最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胡林 《湖南教育》2002,(13):22-22
实践证明,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德育,必须在校园、课堂内外以多种形式、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才能取得成效。一、寓德于教从教育论的角度看,“寓德于教”的“教”应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向学生开展德育是最基本的途径。学科教学研究表明,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式渗透,一种是间接式渗透。所谓直接式渗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德育教材或教学内容中的明显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等道德品质要素的培养和教育。所谓间接式渗透是指教师充…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教育是新时代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之一,教师的根本责任是"立德树人",要将此目标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师要讲求策略,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科教兴同,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在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常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抑郁、焦虑、厌学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应重视德育渗透工作,还更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用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话来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