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编排了四首诗歌.它们是《春雨》《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妈妈的爱》《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首诗歌,文质兼美,风格各异。教学中,我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章文 《初中生之友》2009,(11):38-39
四言诗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骚体诗,汉乐府和魏晋的四言、五言诗。是唐代以前的三种诗歌样式。《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最短的小说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归园田居》《饮酒》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早已脍炙人口,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而陶渊明还是一位小说家,他写的《陨盗》一文,仅25个字,可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短的小说。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孔子强调诗歌讽谏功能的诗教、诗学观,对汉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毛诗》大小序、三家《诗》、司马迁、班固、王逸、郑玄等皆继承了讽谏论诗的传统。汉儒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强调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以《诗经》当谏书;在创作上,仿照《诗经》作者“大谏”的传统,在诗歌中寄寓讽谏之义。重视诗歌的讽谏功能,是汉代诗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金发的《夜之歌》被收录在包括《21世纪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划教材》在内多个版本大学教材,代表象征主义诗歌在现代诗歌作品中独树一帜.因其具有象征主义诗歌主题的朦胧性、情感的病态美、主导风格的非理性、章法上的无序性等特点,对《夜之歌》进行专门赏析的论文寥寥无几.本文从作者情感潜在的连续性出发,紧扣《夜之歌》的失恋者心态,将文本分为绝别、忆恋和求索三个部分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期给《夜之歌》的教学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93):27-28
四字格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是汉语语言库里的一块瑰宝,体现了汉语语言的博大精深。四字格具有音韵上的节奏美、形式上的整齐美及内容上的意象美。傅雷作为"古典主义的守望者",在翻译巴尔扎克名篇《搅水女人》时巧妙地运用四字格,使得译文音韵和谐,言简意丰,充满古典美,展现了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百家姓》为北宋初年钱塘一位老儒生所编,因其适应了在教育不普及情况下一些人希望认得姓名以满足最简单文字交往的需要,近一千年中成了启蒙教育中流传最广的教材之一。它只是用来认字,而没有传播文化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故记诵它毫无意义。明代初年重编的《皇明千家姓》和清代康熙年间所编《御制百家姓》探索用姓氏字联字成句表现一定的意思,但因旧本《百家姓》流传太广,终未能取代前者。今在旧的启蒙教材退出全国教育阵地大半个世纪之后重编《百家姓》,用常见姓氏字表现新的思想,传播文化知识,必能起到推陈出新、发挥传统启蒙教材积极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猛 《现代语文》2011,(9):97-98
【教学创意】 本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目标是要熟练背诵诗歌及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拟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赵氏孤儿》与歌舞伎《忠臣藏》皆为中日传统复仇悲剧的经典作品,但从两部戏剧情节的铺陈及结局看,却传递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美意识——生之美学与死之美学。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拟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中日两国人民在美意识方面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九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这套教材的推荐选修课部分还收录了一篇《新鲜的网络语言》。当代作品大量涌现,传统篇目则淡出视野。  相似文献   

11.
种植永恒     
报载,新学年北京九区县的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入选,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奂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收入,而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则明显淡出。  相似文献   

12.
悲剧集中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美。《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穷人》这三篇课文,皆出自名家之手,很好地诠释了悲剧之美,是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悲剧作品的代表。如何引导心智尚显稚嫩的小学生在领略“桃红柳绿”那种外在美之余,较好地体味蕴含在悲剧之中的深刻而厚重的另一种形式的美呢?下面以《凡卡》(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为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已选人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对人文文化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欣赏徐志摩的诗歌.因此愿和中学生们谈一谈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荷塘月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足见《再别康桥》与《荷塘月色》之重要。有趣的是,《再别康桥》以"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之"三美"著称,而《荷塘月色》则以"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之"三美"闻名于世,二者一诗歌一散文,可谓教材中的极品。更令人称奇的是,二者在用词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其中的"悄悄"和"轻轻"就是典型范例,颇有意味。《再别康桥》中的"轻轻""悄悄"分别出现在  相似文献   

15.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是最基本的单位,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都遵循“字词句段篇”的教学顺序,字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传统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为深远,使用价值也最高。直到今天,人们一直在研究识字教学的策略和规律,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对处于幼儿时期和童年时期的识字者的心理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这些,识字教学可以依靠科学依据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也将据此浅析传统蒙学瓣耕《:》《百》《千b.  相似文献   

16.
二、四套流行教材相同选文对“三字”处理的对比分析 四套教材在文选注释中又是如何处理三字的判别问题的呢?我们选了四套教材都有的文选篇目《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小国寡民》和《逍遥游》进行比较分析。四篇选文的注释中涉及到“三字”的有以下这些字:  相似文献   

17.
从《史记》中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抒情诗歌有:伯夷、叔齐的《采薇歌》,荆轲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高祖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朱虚侯刘章的《耕田歌》,赵王刘友的《饿死歌》,汉武帝刘彻的《瓠子歌》等等。千百年来,这些英雄的抒情诗歌长久地为人们所传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走进《史记》的这些抒情诗歌,去感受她们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选录了闻一多先生的两首诗歌:《忆菊》和《发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将这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正好能够恰如其分的诠释所在专题:诗歌的变奏!所以在这一堂课中稍作尝试。一、知人论世,体味诗意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积雨辋川庄作》和《越中览古》是两首看似很不相关的诗歌,由于备课组课时安排的需要,笔者经过仔细研究,从诗歌绘画美的角度入手,尝试对这两首诗歌进行整合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入手,感悟王维和李白"诗中有画"的绘画美。2.引导学生理解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和李白诗歌中的情感,掌握通过意象、意境以及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  相似文献   

20.
杜牧,字牧之(公元803-852年),唐朝京兆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著名的诗人,兼擅古文、填词、书画,而诗歌造诣尤高,在晚唐独树一帜,“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新唐书》本传),主要作品皆收录于《樊川文集》。杜牧的绝句诗一向受到人们称赞,许多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名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山行》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