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得点拳入手,对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半决赛和决赛阶段的33场比赛中运动员得点拳的技、战术应用情况、得点情况进行分析,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得点的拳法进行技术统计.结果显示,前3个回合比赛得分分值呈递增趋势;比赛中后手直拳得分率最高,其次是前手摆拳,后手摆拳,后手勾拳,前手直拳和前手勾拳;在组合拳使用上两拳组合拳的得分率最高;在战术应用方面主动进攻得分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泰拳的拳法基本上与拳击相同,大致可分为直拳、钩拳、上击拳和摆击拳等等。 拳击只准许用拳击打,故此其拳法比较密集紧凑,力度大,威力强。而泰拳是手足并用的自由搏击,没有拳击那种限制,因此拳法的变化较多,许多拳击中不准使用的拳法,在泰拳中则是随意使用的,例如鼓拳、掌掴、回击拳和后摆拳等拳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散打拳法是把拳击和传统武术的手法融合在一起,更增长了它的实战威力。常见的基本拳法有直拳、勾拳、摆拳、弹拳、鞭拳。  相似文献   

4.
浅谈拳击实战中远、中距离的左直拳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拳击运动的概念和基本拳法的发力动作为基点,以右架拳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为例,对拳击实战中的远、中距离的左直拳的应用技术,以及左直拳的训练方法作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 在现代拳击竞赛中,随着拳击技术的日益发展,愈来愈趋向精练化和规范化。规则限制极为严格,允许使用的拳法有刺拳、直拳、摆拳、勾拳四类基本拳法,可是在实战中运用时却变化无穷。很多年以来,国际拳坛许多专家、教练员反复实践竞赛动作和有关辅助练习,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讨人体击打的最大能力,以  相似文献   

6.
(四)直拳接拍手 [动作]甲用左直拳攻击己上盘,乙左肩后撤避开来拳,甲迅速上右步用右手拍击乙面部(图25、26)。 [要点]上步快,拍手疾。 [用途]拍击乙面部。 [练习方法] 1.配合步法、身法练习直拳接拍手,可以击拍树叶、飞虫等物。 2.用直拳接拍手击打沙袋和手靶。 [分析]乙撤肩防守后必然恢复常态,甲趁乙回转但还未恢复常态时,用拍手攻击己面部,效果较好。拍手是上弧线进攻手法,能避开乙放在胸前的拳。 (五)摆拳接摔手 [动作]甲用左摆拳攻击乙面部,乙用摇闪避之,甲待乙刚抬起头时用右摔手攻击乙面部(图…  相似文献   

7.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十名男子拳击冠军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冠军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特征。1、冠军运动员不断使用前手直拳真假虚实进攻,借助假动作引诱对手反击或进攻后进行后摆拳、后直拳迎击或直接重击对手头部;2、前手单拳佯攻后组合拳重击;迎击时以后直拳、后摆拳精准击打对手头部;严密防守后或快速撤防后组合拳重击,并以格挡与后仰防守;3、快速后仰后单拳或组合拳结合反击、格挡防守反击精准、躲闪防守以迎击为主;4、重拳组合迎击以假动作、虚晃、步法、欲攻动作为前提,精准性高;5、犯规技术以头前冲为主且使用次数和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我国对拳击运动的认识水平,增强我国拳击运动员技战术的应用能力,把握当今世界拳击技战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拳击决赛运动员技术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男子拳击运动员组合拳运用次数随着重量级别呈递增趋势,但在60kg公斤级之后又呈递减趋势;单拳进攻技术:前手直拳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后手直拳、后手摆拳、后手勾拳;组合拳进攻技术:2拳组合拳使用次数最多;防守技术:躲闪防守方式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抱头技术、格挡技术;战术应用:以主动进攻战术为主。  相似文献   

9.
对拳击比赛中远距离左直拳技术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拳击比赛中 ,掌握击打的拳技是基本技术中关键性技术。它是运动员用快速有力的技术 ,以最小用力 ,获得最大击打效果的重要方法。就此 ,结合多年训练和比赛实践对中远距离左直拳在比赛实战中如何运用 ,能获得良好的比赛效果和成绩加以探究 ,以便运用该拳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并为拳击同行提供可参考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近百年的拳击运动中,世界拳击界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四种拳法:即刺拳、直拳、勾拳和摆拳。以往人们对刺拳的认识是:打法轻快,象部队中的侦察兵一样,刺探对方虚实,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决赛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场观察法、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参加2010年第三届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决赛的20名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前直拳技术虽占很大比例,但在比赛中有效得分少;勾拳、摆拳运用较少,旨在为我国女子拳击针对性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志勇 《体育学刊》2011,18(6):124-129
随着太极拳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发展,太极拳的养生作用突显,其技击功能呈现不断弱化。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都是太极拳的辅助运动形式,它们的竞技化实践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在长期的太极拳拳法技术实践中,缺少技击功能的实践经验,故而缺乏参与太极散手实践和其它搏击形式的技术和心理准备。就目前来看,还需加强太极拳技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审慎地组织和参与各种技击攻防格斗实践。盲目和过分地宣传和夸大太极拳技击实践作用都是不理智的。  相似文献   

13.
咏春拳是晚清时期专为江湖仇杀或民间私斗而创建的拳种,以“仇”为诀,要求习练者意志坚定、心狠手辣,只要能够获得胜利,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其技术体系紧紧围绕“防守要害和攻击要害”而构建,并具有“占中守中、中线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贴身近打、截击优先”“攻防一体、连消带打”等独树一帜的技击特征。但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在“体育化”的过程中,由于“重套路、轻技击”和“竞技格斗化”改造等原因导致其本质属性和技术体系的异化,不仅没能适时演化出有效的竞技能力,反而严重地弱化了原有的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拳击手靶练习是专业拳击运动员掌握拳击技能极为重要的训练手段,它可以提高拳法击打时的准确性、出拳速度、反应速度和维持身体重心平衡的能力。在进行手靶练习时,应把握好出靶的距离、时机、位置及变化,以便提高拳击应用技术、实战强度、判断时机、有效距离、快速移动、连续攻击、变换攻击等实战技能。  相似文献   

15.
拳击训练周期的合理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拳击周期训练的时间、内容、负荷安排及时期、阶段划分的分析研究,发现拳击高水平运动员身体训练在训练中占重要地位。一个训练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过渡期。应找出各训练期的具体训练方向和训练重点及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赵堡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赵堡太极拳和其它几个主要太极拳种一样,有它鲜明的特点和独到的要求。概述了赵堡太极拳的起源、特点和练习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太极拳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借鉴其它体育项目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吸引人才,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太极拳商品的现代营销模式;注重现代太极拳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联盟制的集团化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拳击决赛冠亚军选手不同回合主要得分战术主动进攻与防守反击两大技术风格的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在拳击比赛激烈对抗中选手在实施攻防反技战术时,克服不良心理影响,保持技术动作运用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根据合理的战术策略、正确的击打时机、灵活多变的拳法、最佳的得分角度和较高的击打准确性等来决定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一门融哲学、心理学、力学、美学等为一体,并注重以慢求快、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击艺术。要想学好太极拳,必须先明理,后练拳,即由先"心知"而后"身知",只有经过无数次"体用结合"的练习方能领略太极拳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