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伟思 《考试周刊》2013,(41):96-96
文章以课堂活动中的"收"与"放"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了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大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次"放"和一次"收"的过程,构成了教学过程中"一放一收"的有机结合。数运算的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中所占课时数较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最能体现老师课堂上"放"与"收"的节奏。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为例,阐述"放"与"收"结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孔晔 《文教资料》2013,(7):33-34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具有不容小觑的地位。如今,作文教学已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在作文教学中"收"还是"放"的问题一直困扰许多教师。本文从这一问题切入,从内涵、意义、做法等方面讲讲作文教学中的"收"与"放"。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一直困扰着许多英语教师。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们往往只在课堂上使用,而课后使用的很少。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继而产生厌烦情绪。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成绩必然下降。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呢?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进行"收"与"放"。本文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五为例,浅析教师在哪些地方该"收",哪些地方该"放"。  相似文献   

6.
部分政治老师课堂上重视的只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堂上"情"元素的投入。殊不知"情"元素是政治有效课堂的关键,是政治课堂之必需。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情"元素与政治有效课堂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7.
田丰 《考试周刊》2015,(12):168
"慕课"平台的出现,使得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那么,对高中生来说,"慕课"平台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在高中教学中,老师如何利用"慕课"与现实课堂相结合,发挥"慕课"的优势,弥补现实课堂的不足呢?本文就"慕课"对高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小学美术课堂中老师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把老师教学生学转变成学生教老师和同学一起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当"小老师",成为美术课堂上的"主角"。通过美术课堂中的"小老师"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评价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柳召红 《成才之路》2014,(24):10-10
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正在实行"学讲"方式的课改新模式,对于这一课堂新模式,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尤其对于其核心的"放"与"收"这两个教学环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于"学讲"方式下的"放"与"收"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并从"放"需要循序渐进、任务引领,"收"需要择准时机、提质增效两个方面展开,以使各位教师注意对"学讲"方式细节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10.
盛芸 《考试周刊》2013,(16):109-11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碰到问题不是求教于老师而是通过网络找答案呢?在课堂上学生敢提问吗?还是根本没这个能力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ask andanswer的操练或是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们有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问?如何培养、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如何让学生敢问、想问、能问、善问?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引入了愉快教学,但盲目过分地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和所谓"理想"的课堂,效果适得其反。如何避免走入愉快教学法的"误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做到,运用愉快教学法的同时更应避免"理想化"和"满堂闹"。  相似文献   

12.
有效课堂是"生态课堂"吗?"生态课堂"是""动态课堂"吗?动态课堂如何调控?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课堂预设以外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控制课堂节奏,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作为融汇教师智慧的驻地,在不断改进中渐渐走向完善,而"留白"艺术的运用更是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大部分老师渐渐意识到,"填鸭式""满堂灌"已不适合如今的教学,以前的教学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非常疲惫,而"留白"的运用,使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体会文章,而老师也能稍稍解放自己,使课堂不再紧张,也不再让老师显得咄咄逼人,让课堂由一师领导走向师生平等对话,也让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汤美霞 《教师》2019,(15):103-104
在以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中,如何让课堂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学生,能够围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凸显愉悦性、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探寻小学美术课堂的多元形态?文章通过梳理、重组"六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从一节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阐述,为学生营造富有激趣、人文、创新、合作、实践、交流的美术课堂教学景观,从而形成个性鲜明、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15.
汤美霞 《教师》2019,(15):103-104
在以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中,如何让课堂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学生,能够围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凸显愉悦性、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探寻小学美术课堂的多元形态?文章通过梳理、重组"六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从一节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阐述,为学生营造富有激趣、人文、创新、合作、实践、交流的美术课堂教学景观,从而形成个性鲜明、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16.
音乐老师们想必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无论老师播放如何经典的音乐,讲述得怎样神采飞扬,学生们却是一脸的迷茫,有的甚至瞌睡连连。等到课堂发表见解环节时,自然就有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不入正轨"。面对这种种现象,我困惑了:这到底是学生的"不务正业"还是老师的"缘木求鱼"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然而什么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本色?又如何让语文课堂能够"简单、扎实、有效"?并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去"伪"存"真",让教育教学回归"真"课堂?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形式、教学情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温红珊 《教师》2014,(17):104-105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真实的语文感受,能很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中职学生。在教学中,本人在立足文本教学,提升中职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收""放"自如、"动""静"相生的课堂,既实现了语文课堂的真实感,又提升了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吴涛 《教师》2010,(11):55-55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怎样合理的优化美术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张扬,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如何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更有味道”,在这里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的一点探索与思考,试以本文与同仁们共商。  相似文献   

20.
蔡周 《考试周刊》2016,(13):117
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以老师为中心,而是更多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助教学,并且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不再受传统教学的拘束与限制,与老师互动合作完成一堂课。本文着重研究"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作用和有效策略,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