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传达信息的方式在不断地更新,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在向以信息加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将产生一系列变化。现在“新媒体”这个名词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很大范围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但究竟...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角色的尴尬与超越李盛之每一类社会角色的基本内涵在于它的文化意义,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对主持人角色所传达的文化信息的认识与宣示还十分模糊。当然,“文化工业”的狂轰滥炸使我们这些生活在“感觉的时代”的人们已经些许感觉到了这个问题。感觉的结果不免令...  相似文献   

3.
一每天睁开眼睛,只要是有心人,细致而不粗疏,你总能感到,社会上的人、事、物,与昨天相比,又有了新的若干量的变化。明天与今天相比,也有新的若干量的变化。倘若恰巧遇到已经积累足了的“量”,忽然跃为“质”的突变。每天生动的变化,我们社会向着光明和美好的转化,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真谛;死气沉沉、死水微澜,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见微知著。记者的幸福之一,恐怕在于每天能在生活第一线对出现的量的和质的变化,迅即产生神经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信息超载时代”或我们通常所称的“新媒体时代”里,人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并不在于是否获得了足够的信息,而在于是否获得了“真相”。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待媒体文化的普遍态度 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媒体信息与符号制造术四处撒播,渗透到了社会领域.意义在中性化了的信息、娱乐、广告以及政治流中变得平淡无奇”①。置身于媒体时代.媒体及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已经构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媒体文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可以说.我们处于各种各样的媒体包围之中.几乎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于媒体之外而独立生活。其中电视、网络等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支配性媒介。  相似文献   

6.
文化地图 这是一种形象性的比喻,指人们的头脑中为每一条外来信息进行价值“释义”的意义定位系统。它的客观有效性取决于外来信息的性质与人们已有经验(主要包括以人生阅历为代表的直接经验和以书本知识为代表的间接经验)的范围及其质量的耦合程度:当外来信息的性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落入人们的经验范围之内、且人们理解此类信息的经验结构的质量水平比较高时,人们化解这类信息客观意蕴的“释义”质量就比较高;反之,当外来信息在相当大的程  相似文献   

7.
彭先高 《中国档案》2005,(12):50-52
是南极干燥还是撒哈拉沙漠干燥,人们并不去比较,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只是央视李咏在主持“幸运52”节目时突然发问:“是撒哈拉沙漠干燥还是南极干燥?”答:“撒哈拉沙漠干燥。”李咏指出“错”。这个问题着实让我想了许久。  相似文献   

8.
“咚咚”、“咚咚”,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巨人的脚步声,一个迈向现代化的脚步声。这个向现代化迈进的巨人,就是我们的中国。现代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少代人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当改革开放催促着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迈着急骤的步伐向现代化进军之时,人们没有忘记消息闭塞,信息不灵之苦,人们渴盼着了解外界,也渴盼着外界了解自己。在这种客观社会环境中,新华社经济信息专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9.
一每天睁开眼睛,只要是有心人,细致而不粗疏,你总能感到,社会上的人、事、物,与昨天相比,又有了新的若干量的变化。明天与今天相比,也有新的若干量的变化。倘若恰巧遇到已经积累足了的“量”。忽然跃为“质”的突变。每天生动的变化,我们社会向着光明和美好的转化,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真谛;死气沉沉、死水微澜,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见微知著。记者的幸福之一,恐怕在于每天能在生活第一线对出现的量的和质的变化,迅即产生神经感应,调动起全部情感和理智的力量,捷足先登,紧抓不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开去。我想,这大约  相似文献   

10.
李广平 《新闻窗》2013,(1):21-22
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当今,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就是完全开放。相对于封闭而言,开放无疑更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生机与活力。知识与思想的开放,生活与行为的多样化,既是人类发展的保障,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正像所有伴随历史发展而兴起的事物和观念总难免会包含负面影响一样,“信息化”与“开放”同样也会引发始料不及的社会紊乱与个人烦恼。  相似文献   

11.
娱乐新闻与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红 《今传媒》2009,(12):114-116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作为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娱乐新闻更是这一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正如中国的古语所云:“物极必反”,  相似文献   

12.
刘涛 《今传媒》2016,(6):19-20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更多新型媒介和新型“信息机器”进入人们的生活,主体势必面临新的生成“场域”。正确理解“信息机器”与主体的复杂关系以及对主体的重构已成为当今批判理论的新课题。美国新一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的“信息机器”理论为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眼下,“信息高速公路”渐成人们关注的热点。这条“公路”将把世界引向何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彭俊玲、陈峰的文章给我们作了一番描述。王仁芳、孙慧娥提供的美国建造“信息高速公路”的有关信息,对彭、陈之文作了补充性的背景介绍,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胡萍 《青年记者》2017,(29):11-12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我们正逐步迈入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对比,信息社会有着更明显的环境剧变:新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出现,信息高速公路跨越国界,数字化生活将人们推向快速而日趋迷茫的信息潮流之中.不得不惊叹,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15.
尽管研究受众心理,并非自今日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此未引起普遍重视则是事实。原因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比较注意新闻作为“武器”的作用,而不大注意新闻作为媒介的作用。时代终究前进了,信息的概念、意义,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报纸、广播、电视的媒介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承认,在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文件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里,明确地使用了“传播媒介”这一概念,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报纸、广播、电视是“武器”,同时也是“媒介”,而且“武器”的作用也是以“媒介”的形式发挥的。这个立论,应该说是经得起检验的。  相似文献   

16.
刘岩 《声屏世界》2006,(11):33-33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日益深入,一方面受众对信息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整体新闻报道环境日益宽松,因此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传播优势也日益突出。电视深度报道的环境优势首先,一种主流报道形式的出现,总是与这个时代的人们为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主流要求联系在一起。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产生和迅速崛起,也与我们周围世界的日益扩大,社会化联系的日益广泛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认知心理学表明:人们在接受外来信息时,需要一张“文化地图”。指的是人们头脑中为每一条外来信息进行价值“释义”的意义定位系统,它的客观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呈多方位和多渠道趋势。然而,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依然在传播信息过程中起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报纸传播信息的过程具体到报纸日常工作中来就是我们的报纸发行工作。那么,报纸传播着怎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我们的发行工作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试着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浅析之。 “信息:音信;消息。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信息的定义的。我国学者认…  相似文献   

18.
我们习惯于用节奏描述音乐、体育,用这个词作为度量人们生活尺度。“节奏”这个词现已不知不觉走进了电砚圈中,因为电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如此之大,当生活中充满着节奏时,节奏在电视中也无处不在。一、栏目的节奏1.宏观节奏90年代进口大片的引进,冲击了中国的电影人,也同样震动了电砚人。好莱坞式的电影节奏给我们以启迪:中国的电视发展拥有自己的土壤和生存方式,我们在创造着自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迟早要和国际传媒接轨,这个系统中东西方的两种文化,势必要兼容。电视在中国已经成为“文化快餐”,因此节…  相似文献   

19.
“非典”已离我们而去,但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人们悄然嬗变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提醒我们: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非典”的突袭与蔓延,与人类的许多不良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而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同样是人们与不良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20.
“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也称“信息茧室”。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提出的。他认为网络化虽能带来更多的资讯选择,整个社会看似更加民主自由,但在“个人本位”理念的影响下,势必蕴藏着对民主的潜在破坏。“信息茧房”是以“我的日报”的形式呈现的: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的剧增,人们可随意选择关注的话题,依据自己的喜好量身打造一份“我的日报”。①简言之“,信息茧房”就是“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