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再次取得成功。200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参展摊位达930个之多,创历史最高水平,取得新世纪的开门红,一时令业内人士欢欣鼓舞。新世纪之初的图书订货会确实“面貌一新”,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有些特点值得人们思索,笔者试作如下分析: 订货功能有所减弱 图书订货会,主要功能自然是订货。作为图书发行领域的发行方式和手段之一,订货会产生于80年代末,那时“期货”已随着图书市场的发展渐渐陷入困境,远远滞后于书店和读者的需求;出版社自办发行起步时间不长,人力物力有限,和书…  相似文献   

2.
订货会杂感     
2000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以15.7亿元的订货码洋落下帷幕。尽管业界早已对这一年一度的订贷会有诸多抱怨,但一家家出版社参会的热情却不断增长。这抱怨和这热情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因为大家抱怨的是订货码洋难如人意,感兴趣有热情的是订货会的其他功能。 要说大家对订货码洋完全不感兴趣,那也不是事实。订货会组委会、出版社老总们还是很关注订货码洋的。但这订货码洋实在不值得那么看重。  相似文献   

3.
图书订货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的历程。它以现场看样订货直接交易取代看目订货中间代理,对几十年一以贯之的“隔山买牛”式的书目征订方式而言无疑是一种改革,对计划经济下“一店经销全国”的垄断式经营体制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显示出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就即将于新世纪之初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而言,它的前身是“首都图书交易会”,首届仅有44家出版社、290名书店代表参加,订货码洋也只有676万元;到2000北京图书订货会,出版社设置摊位达750余个,住会正式代表有3 500余人,几乎全国的出版社和地…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帷幕落下,订货码洋又创新高,人们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完结。关于北京订货会,我们有太多的想法,也就有了一些假设。 假设之一:北京订货会是否该成为专业性订货会? 谈到订货会的订货功能问题,业内人士多数认为已降到最低限度,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订货码洋的最终实现。而其他功能却成为了主要成分,如业内人士的聚会和交流、新书的展示及编辑对图书市场的调查研究、出版社的形象、品牌的广告式宣传等等。订货功能的衰退,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的因素可能还是展场过…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像集贸市场”,也有人说“北京图书订货会的订货功能越来越弱”,还有人说“这样的订货会不办也罢”!然而,出版单位对北京图书订货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订货会的投入越来越大,展位装潢也愈加考究,代表订货会的主要指标——订货码洋一再创记录……这就是:  相似文献   

6.
图书订货会,顾名思义,是以图书为订货对象的会议,其主要的功能是交易。诸如小从各种综合的、专业的图书订货会,大到全国书市和北京图书订货会,均在此之列。这些在地方或全国知名度颇高、已经成为我国书业一道靓丽风景的盛会,在新的世纪里将走向何方呢?笔者认为,随...  相似文献   

7.
200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落下帷幕 ,这已是第13次的“圆满结束”。尽管每一届“圆满”都有不同 ,从上一世纪80年代第一届600多万订货额的“圆满” ,到跨进新千年第13届15 7亿元的“圆满” ,它恰恰不但成为这10多年来我国图书市场变迁的缩影 ,更是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的一面折射镜。在过去的13年中 ,我们的出版业经历了从思想观念到运作机制的巨变。作为有幸亲身参与这13届订货会组委会工作全过程的一员 ,面对新千年的新开端 ,不免有一些感慨 ,有一点想法 ,更有几分企盼从“隔山买牛”到“骡马大市”从上一届北京图书订货…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报道)200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1月9日火热开场,历时5天,于1月12日圆满闭幕。 本次图书订货会共有500余家出版社、发货店和50多家与出版行业相关的产业设摊位达1370个,成交码洋达到2360亿元,比上一届的20.80亿又有较大幅度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商务印书馆、辽宁出版集团、吉林展团名列前三名。全国地区以上的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图书超市以及各类专业书店参加了订货。大会接待正式代表近3000人,参加订货活动的人员达10000人以上。 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自1987年开始举办一直都是被人们认为是引领  相似文献   

9.
伴着瑞雪走来的新世纪第一个北京图书订货会,历时4天,终于落下帷幕,据不完全统计,订货额达15.8亿元码洋。遥想当年,从如同“骡马大市”一样的初级阶段到如今,可谓天壤之别,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今年的订货会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从场地上讲,雄踞国际展览中心,设施条件虽不能说国际一流,但在北京却首屈一指、无除其右; 从订货人员居住情况看,均为三、四星级宾馆,  相似文献   

10.
图书订货会是图书出版的风向标,为编辑进行客户沟通工作、市场调研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平台.文章从订货会前的准备、订货会上的工作、订货会后总结与交流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延伸思考,旨在使编辑在图书订货会上能有所取、有所得.  相似文献   

11.
’99北京图书订货会以15.05亿的订货战绩,在农展馆降下了帷幕。新闻传媒形容这次订货会为世纪末的最后冲刺,中国书业在通向希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 1999年图书选题的景象、图书市场发展的新的趋向、走势和卖点,在订货会上逐渐显露出来。经济类图书的订货额明显上升,科技类著作呈增加趋势,工具书、生活实用书和思想修养、纪实文学、电脑类图书都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文艺图书集团’98订货会,不久前在昆明落下帷幕。有70家出版社、187家书店共663人参加了订货会,订货码洋约8000万元。 参加本次订货会的出版社和销货店尽管比历届有所增多,但是订货码洋却比去年1.2亿元减少了4000万元。其中订货码洋超过100万元的出版社只有14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之时,恰逢“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正步入一个关键时期,它的特殊意义便从各个侧面鲜明地展现,让与会者看到了许多亮色。展会魅力依旧,吸引社店踊跃参会。本届订货会参展单位多达821家,比上届增加了近250家。其中大陆图书出版社521家(不含副牌);港台出版机构来了145家;音像和期刊社95家;出版物批发单位58家;版权代理公司12家;其他相关产业50家。除民营批发单位比上届少49家外,其余都有增加。全国新华书店仍是订货主力军,各省市店都组织了数十人的订货团参会,积极性不减往年。本届订货会展位共19…  相似文献   

14.
图书订货会,顾名思义是以订货为目的,但随着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订货会的展示、交流功能不断增强.在这次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各类出版社都挖空心思向与会者充分展示自己的形象,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5.
历时5天的’98北京图书订货会已于2月11日圆满结束。会上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成交金额达17.38亿元,比上年净增5亿多元,创历届订货会最高记录。这次订货会从中央党校移师京丰宾馆,尽管组委会事先声称不追求码洋的突破,也有人认为订货码洋不免有较大的水份,但终究还是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佳绩。图书订货会自1987年举  相似文献   

16.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版协、中国发协联合主办的’97北京图书订货会,已于1月22—2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参展出版社450余家,另有发货店11家,展出各类图书8.7万种,其中新书3.9万种。前来订货的各地书店700余家。社、店、书之多,都超过历届党校交易会。经过5天紧张而有序的订货活动,总成交码洋达到12.6亿元,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本届订货会之所以取得较好成绩,有以下各种因素: ①领导部门重视,组织工作严密,管理加强。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对本届订货会十分重视,明确指示办会宗旨,要求加强管理。版协发协双方派人组成组委会和组委会办公室,选派得力干部参加大会服务工作。大会规定凡参展出版社事先必须严格审批、社长签字保证。现场宣传广告盖天铺地,工作人员往返巡视,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个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3,(3):18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作为一年一度出版业风向标的北京图书订货会2013年1月11日至1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700多家出版单位携约50万种图书参加了此次订货会,海内外馆配商、发行商、新华书店、华文书店等采购机构近4000家,入场人数达8.4万人次,签订和意向订货总码洋约37.2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图书订货会,顾名思义,是以图书为订货对象的会议,其主要的功能是交易。诸如小到而今的各种综合的、专业的图书订货会,大到全国书市和北京图书订货会,均在此之列。这些在地方或全国知名度颇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靓丽风景的盛会,在新的世纪里其发展趋势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出版界,有百家大学出版社联合参加的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以其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受到业内人士的瞩目。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创始于1989年。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到1999年已是第十二届。从形式上看,办会、订货,年年届届会相似;从内容上看,随着大学出版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却是一年胜于一年,届届年年有提高。于1999年12月上旬在郑州举行的全国大学出版社发行工作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图书订货会更是以其盛大的规模、高雅的品位、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而得到广大与会人员的称赞。 这届大会,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  相似文献   

20.
北京图书订货会已经走过十九个年头了.这个为弥补图书生产和经营链条脱节应运而生的订货会走过了自发阶段、拓展阶段和演变阶段,完成了从看样订货到综合营销活动的演变.然而,面临中国图书市场的新变化和出版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北京订货会应该怎样办出自己特色,怎样发展,已经成为业内广大同人共同思考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