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现代校对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校对学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而成为一门显科学,首要的任务是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校对学的概念、性质、研究对象、内容、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历史变迁、现实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研究,进而确立基本范畴,总结一般规律,建构科学体系。这一点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这一共识的达成,大致历经了20世纪90年代几次激烈的论争,即:(1)1992~1995年对校对“有学”还是“无学”的讨论;(2)1996~1998年对应建立什么样的校对学的商讨;(3)1999年至今,在构建校对学体系方面的深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编辑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有关编辑概念的探讨是一项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它的全部涵义,并对此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就可以有效地奠定整个编辑学体系结构的基础,进而确立编辑学科的性质、意义及其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一、编辑概念的构成要素我们研究编辑概念,主要是要搞清楚它的内涵,这是编辑概念研究的关键之所在。而所谓编辑概念的内涵,就是指“编辑”这一客观实在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作为“学”来研究,在我国已有近10年的历史,成绩斐然。最近,又成立了中国编辑学会,这标志着我国的编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编辑学要真正立于学科之林,还有赖于编辑学理论大厦的建立。目前,对编辑学的研究,大家都感到还不够深入,许多有识之士更是大声疾呼:编辑学研究要深入下去!如何深入?不少人在思考、探索,纷纷寻找理论深入的突破口。对此,新近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钱文霖编审主编的《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以下简称《导扬》)一书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也谈“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兼与《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商榷●吴寅华蔡克难【南京】日前,一位朋友打来长途电话,告知近期的《编辑学刊》(上海)刊载一文,评及我们载于1995年第3期《编辑之友》的《试论编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文。初闻此讯,甚感高兴。拙文...  相似文献   

5.
对编辑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是编辑学中重要的方面,更是编辑学科建立的前提。很难设想,一个连基本问题尚未确立的框架,可以成为一门学科。当然,这里所指的确立,并非排斥有关基本问题的学术讨论。应该说,只有对有关问题包括基本问题的讨论,也才能促进学科的开放和发展。 尽  相似文献   

6.
做好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奠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似乎还处于奠基阶段,到它的科学理论体系的确立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这表现在有关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有关编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仍存在着带根本性的意见分歧.拙作《“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在《编辑学刊》1994年工期刊登后承同行的关注,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评论和指正,深感对我了解分歧、提高认识很有帮助.本文想就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谈谈自己目前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关于“编辑学”国际用语定名问题的通信编者按:“编辑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及这一学科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的中国,以后逐渐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意。作为一种科学的命名需要有它的国际用语(主要是英语),这方面,中国的编辑学研究者们也作了努力。从这些年来见诸于会议、...  相似文献   

8.
1996年,中国编辑学会布置了两项重要科研课题,一是编写《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二是研究编辑学基本理论框架。前者历经一年已经完稿,后者也有了征求意见的方案。1997年9月11日至15日在宁夏银川市举行的全国编辑学理论座谈会,集中讨论了如何构建编辑学基本理论框架问题。 1984年7月,胡乔木在复教育部的信中指出:“编辑之为学,非一般基础课学好即能胜任”,“建立此学科,不仅要总结过去,更要着眼未来。任何学科都是从实践中来,收集整理散见在各处的材料,总结  相似文献   

9.
9月11—15日,中国编辑学会在银川召开了“’97全国编辑学理论座谈会”。近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者,热烈讨论了编辑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框架问题。由于十多年来广泛的研究探讨,编辑学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果,尤其是“实用编辑学”的研究已有比较系统和成熟的成果,如何进一步深入编辑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如何构建编辑学基本的理论框架,已成为进一步深入编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为此,中国编辑学会曾委托天津市编辑学会首先提出一个《书籍编辑学理论基本框架》的征求意见稿。这次座谈会就围绕这个几易其稿的稿子展开了讨论,好几位同志还另外提出了自己草拟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研究 ,一般说来 ,包括编辑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学界普遍感到 ,虽然在应用研究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更显薄弱、更影响编辑学研究深化的 ,恐怕还在于编辑学理论建设的不足。这种情况 ,在过去的1999年有否明显的改变呢?有哪些进展和收获呢?对编辑学理论研究 ,一般可分为“点”的研究 ,即对编辑学性质、研究范围以至编辑学概念等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面”的研究 ,即对编辑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体系性的研究。在“面”的研究方面 ,1999年第1期的《出版科学》上 ,集中发表了一组有关编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编辑的学问,是应该把它视作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而命名为编辑学呢,还是应该把它视作指导操作的方法而命名为编辑法或编辑工艺学,这一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和讨论,已经在出版界、学术界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应以前一种方式看待和命名。编辑工作“有术无学”的传统误解,已经得到彻底的澄清。但是,编辑学要成为货真价实的学科,光靠“宣言”是不够的,还须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一步行动,胜于一打纲领”的名言,在这里也是适用的。编辑学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必须同任  相似文献   

12.
“编辑”界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这一概念在编辑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确立编辑的界说,对于正确认识和区分编辑这一事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种界说的比较分析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目前为止对“编辑”已经有了几十种不同的界定。这种情况虽然反映了编辑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化,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研究的活跃。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当前的研究成果和时机,通过对各种界说的分析、研究和比较,进一步深化对“编辑”  相似文献   

13.
刘辰 《出版科学》2002,(4):23-26
《编辑学理论纲要》向着建构成熟的编辑学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主要表现为编辑学体系三板块结构模式的确立,编辑理论研究成果包括“编辑”概念的整合,编辑活动起源的新概括,编辑活动历史演变过程的划分,以及对编辑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略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编辑学在我国的研究林林总总,生机勃勃。已经出版的以编辑学命名的著作至少已有50多本,发表的论文最少可以千计,其内容涉及编辑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的方方面面,材料收集、整理的规模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排比的经验研究,已经达到急需对有关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创立等问题,用唯物辩证法从整体的理论水平做出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概括。只有这样,才能使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创立,取得决定性突破和进展。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这是编辑学的研究和编辑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首先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关于编辑学研究对象问题的理解上,众说纷纭,歧见甚多,至今还不能说真正得到了完满的解决。编辑学界的老前辈、编辑学研究的带头人之一邵益文先生曾经把这些众多的歧见概括和总结为具有代表性的五大类(每一类中仍至少还有3种~5种不同的理解和说法,详见邵益文所著《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1页~27页)。第一类是“过程说”,即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编辑过程”。第二类是“原稿说”即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相似文献   

15.
编辑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编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编辑学”从无到有,现在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它的发展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相一致的。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者们,通过借鉴和吸收现代诸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努力寻求和探索适合编辑工作实际和编辑规律的研究途径。新世纪的编辑理论研究需要创新,学科的观念要开放,学科的内容要拓展,学科的方法要多样,这样,我们的编辑学研究才能更加深入。笔者提出用“文化学”的视角来看编辑工作,是因为编辑工作本身是文化工作,编辑事业是文化事业,编辑使命是文化使命,还因为这是编辑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探索的尝试。编辑文化编辑文化编辑的定义有很多种。从编辑的社会文化学地位来看,“自书籍产生以来,编辑工作都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阕道隆《书籍编辑学》)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编辑,还包括电视、杂志、报纸、电子出版物等所有出版物的编辑。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概括起来说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狭义的文化,如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即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狭义的文化强调的是精神文化。二是广义的文化,它不仅包括精神文...  相似文献   

16.
1994年7月5日~9日,在郑州举办了全国编辑学理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出版界、高等学校的研究工作者,共50多人。 研讨会肯定了过去10年编辑学研究的成果。从80年代初到现在,编辑学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草创阶段,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开始取得社会的承认。今后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论文、著作的质量,使编辑学真正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关于编辑学的研究,近两年已经有了很可观的进展。一些编辑学会的成立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一批有见地有深度的探讨文章的推出,加之编辑研究刊物的出版和高等院校编辑专业的试办,都是十分可喜的。在这么短的时间有如此进步,着实令人鼓舞,它证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学既顺应了我国编辑工作发展的形势,也符合广大编辑人员的愿望。建立这一学科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是,从编辑学讨论的总体看,编辑学的建设,当前尚处于它的“学前阶段”,即潜科学时期。其主要依据是,作为应当具有独立的科学形态的编辑学,尚未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是还没有确立一套自己的概念体系。所以,在正确估价编辑学建设现状的同时,寻找其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并进行探讨,对于激发我们的研究热情,加快编辑学研究的步伐,无疑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从1985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率先增设编辑学专业并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开始,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等高校也随后陆续开设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或专科、或双学位层次的编辑学专业;至1990年“编辑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条目被正式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应该说,不管世人普遍承认与否,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存在已是事实。与之相应,从80年代中起,国内有关编辑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编辑学研究的有关著作、刊物及论文陆续问世。然而,就在编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编辑出版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却无多大改观。笔者认为,编辑学研究的这一状况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编辑学还未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第二,编辑学研究的角度和方式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9.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中国编辑学研究,实际是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虽然正如本书所说,1949年就有了“中国第一本编辑学著作——《编辑学》应运而生”,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报纸编辑学……设专章讲了杂志编辑工作”(第2页)。与我们现在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体所说的编辑学并非一回事,而且到80年代编辑学研究在国内兴起,中间也存在一个断层。中国真正有编辑学研究,只是20世纪最后20年左右的事。然  相似文献   

20.
邵益文 《出版科学》2016,24(2):128-128
姬建敏同志新著《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从编辑学在中国诞生一直写到2009年。六十年,一甲子,难度之大,可以想见。但作者不辞辛劳,历时七年,六易其稿,终于打造成一本好书。此书收集的材料相当丰富。作者不仅集中了大量资料,而且综核名实,条理清晰,观点鲜明,成一家之言,同时精心篇章安排,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作为学术著作,这些是很可贵的。如果说,2009年出版的由丛林主编的《中国编辑学研究述评(1983—2003)》在中国编辑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脚印的话,那么,姬建敏的专著《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同样将留下深深的脚印,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