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新闻出版署对《大中华文库》 (汉英对照 )第一辑的顺利完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始终关心和指导《文库》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感谢直接参与《文库》第一辑编辑出版工作的各方面的领导和同志们。   《大中华文库》是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重大项目。在“八五”期间,我们制定了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规划共列入 1 000种图书,其中包括了像《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这样一些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标志性工程。在“九五”期间,我们制定的国家“九五”重点…  相似文献   

2.
《大中华文库》终于出版了第一批图书,作为具体承担这项任务的出版工作者,我们备感兴奋和喜悦。我们为能够参加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过去有些传教士和汉学家将个别作品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翻译家和出版社也用外文翻译出版了一些优秀的中国作品,但始终没有人能够将中华文化系统地翻译介绍给世界。而我们现在出版的《大中华文库》,正是在做着前人没有做成的事情。《大中华文库》在去年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系统、准确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编辑出版,介绍给全世界,在当前有特别的意义。它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软实力”的需要。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大中华文库》的出版实践体现了这种战略思考。《大中华文库》出版所产生的效果,加深了践行这种思考的信心,,推动了这种思考的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4.
奔腾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汇聚大海,《大中华文库》以其封面的恢宏大气,未曾开卷便先声夺人,将人们带到源远流长、宝藏丰厚的中华历史文明面前。 一部全面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型丛书《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自1995年策划运作开始,历经五载,第一辑图书现已正式出版。9月26日下午,由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大中华文库》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中共中  相似文献   

5.
由新闻出版署策划组织的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第一批图书业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联合出版,颇受海外出版业的关注与好评,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这是我国首次系统地向世界推出汉英对照版的中国文史哲、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的大型丛书(计划100种),先出版汉英对照本,随后还将出版其他文版。此项工程意义重大,这既是今天中国出版工作者的愿望,也是近百年来中国志士仁人的夙愿。正如新闻出版署在《关于编辑出版(大中华文库)的批复》中所说:“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我国出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离,中国更加为世界瞩目。在这种形势下,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地介绍到全世界,这既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工程,是深层次的对外宣传工作,也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意义深远、重大。”在第一批13种图书出版之际,我们将该丛书“总序”予以发表,以表达我们对该丛书出版的支持与赞赏。  相似文献   

6.
外研社历经三年运作出版了《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以下简称《文库》),围绕该文库的引进出版,我们愿与业内同仁交流有关的经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后,1999年4月下旬我向李朋义社长提出了引进出版《文库》的想法,当即得到李社长的支持,5月就正式启动了这个项目。为了出好《文库》,我首先组织了一  相似文献   

7.
从1981年正式签约引进《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版权迄今,三联书店每年出版的外版图书约为新书出版量的50~40%。从80年代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新知文库》和《文化生活译丛》,到90年代的《学术前沿》、《法兰西思想文库》和《科学人文》、《经营智慧》,我们一直在谨慎地选择着适合这个时代、适合中国读者、适合三联出版的精品图书。近年更是积极地引进了经济学的译丛和艺术类的图文书。这些出版物,既从一个侧面勾画了三联出版路向的轨迹,也在三联形成一个富有学术思想文化特色的出版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中华文库》的出版,从任何方面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常讲一句话,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问题是弘扬的范围是什么?弘扬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是为了我们中国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弘扬,对我们的后代,更重要的是对世界,要把我们的好东西给世界人民送去。有本书叫《李政道文集》,这里面讲了这么一个观点, 20世纪是一个分析的世纪,是微观的世纪。还不够,应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什么叫“微观”?就是分析。分析不但是 20世纪的特点,而且是西方文化整个的特点。什么是“宏观”?我认为,宏观就是我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的“地方文库”概念,主要是指省级单位组织出版的文库.不含省级以下或者跨省的地方文库出版. 近些年来,我们发现省级地方文库出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应该说在全国率先完成的是湖南的《湖湘文库》.这一文库的出版很成功,花费七年时间完成.一时间很多省份到湖南取经.新疆、湖北、浙江、山西、河北等省纷纷效法湖南省,开始了地方文库的出版工作.《新疆文库》《荆楚文库》《三晋文库》《燕赵文库》纷纷上马.应该说这些文库的出版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地方文化建设的盛事.  相似文献   

10.
中华泱泱,文明皇皇,百年沧桑,今朝辉煌。   一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型丛书《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简称《文库》)第一辑已于最近隆重面世。这是中国首次系统地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经典,因而备受国内外关注。此项由新闻出版署策划组织、荣列“九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之一的跨世纪出版工程,囊括了中国古代文化各个领域的经典,版本权威、译笔精湛,是学术泰斗、译界名手、出版精英戮力合作的传世结晶,堪称“精品中的精品 "。   9月 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库》出版座谈会上,与会的有关领导、学者、专家和出版社代表纵论世界文化走势,盛赞《文库》的出版意义和价值。本刊特汇集刊发讲话与发言,以志盛事。  相似文献   

11.
我现在看了《大中华文库》的书目,已经相当多了,有好多东西我就是根本不知道的。我小时候学习古文课,就背四书五经。后来,古典文学的作品,我是基本上都看了。但是《文库》包含了文史哲经,方面是很广啊。这套书包括我们灿烂的古代文化经典,近代文化经典,将来,可能还要发展到现当代的,要把它们都介绍出来,翻译出来。我觉得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件事情。前几天,我看到了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它讲到中外文化交流的事情,感到有些震动。文章说有好多的美国人士在苏联解体后,认为中国是他们的头号敌人。为什么呢?因为…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中华文库》 (汉英对照 )出版座谈会。作为《文库》工作策划和组织者之一,此时此刻,心情是十分激动的。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赖以凝聚、发展、强盛的内在力量。   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文化、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  相似文献   

13.
一月十日,上海市出版局党委邀请老编辑赵家璧、徐铸成、祝百英、杨荫深、陈伯吹、何公超、顾济之、胡道静、金性尧、贺友直、任以奇等十余人,征询对今年出书工作意见。老编辑们谈到: 一,出书要有雄心壮志。解放前的《万有文库》,日本的《岩波文库》,社会上有影响。我们也应该搞《文库》。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安定团结,同心同德奔四化,也到搞《文库》的时候了。零零碎碎地出书,不如配套成龙影响大。在质量上也要有雄  相似文献   

14.
《大中华文库》,确实是很宏大的一个文库,对国际各方面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从文化、哲学到科学,中国几千年那么深刻那么全面的文化,都集中在一套书中,那是从来也没有的。它的意义太大了,不单是哲学、文学知识方面,各方面都有了。而且对搞对外宣传,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国际情况大家都很了解,现在中国对外、对国际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了。可是外国朋友(我说的是真正的朋友),他们确实不太了解中国,也可以说是知识很少。除了个别别有用心的坏人污蔑我们,一般的美国人包括知识分子并不了解中国。现在已经开始有了…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12,(4):14
正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取得很大成就,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2011年12月23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在京举行《大中华文库》出版工程暨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4家《大中华文库》出版工程先进单位和44家在版权输出、实物出口、数字出版产品出口、期刊"走出去"、印刷服务出口、企业海外投资、海外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新闻出版单位。其中有4家  相似文献   

16.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宣部出版局对《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这套丛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这套丛书辛勤劳作的所有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想,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一个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出版工作繁荣发展的一个很好例证。我们出版管理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多出精品。什么是我们梦想的精品呢?就是我们的图书出版以后,不但能…  相似文献   

17.
向世界说明中国《大中华文库》整套全球首发旨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整套近日全球首发式。整套文库共51种92册,计5800万字,几乎涵盖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中国古籍整理和翻译的重大文化工程,主要选收我国历代在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军事、科技等各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多少年讲文化传统,现在有组织地把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送到世界上去,这样,我们面对的交流就是双向的,而不仅仅光进口,出口很少。我们现在的工作真正促进双向交流,是中国文化界空前的盛事;我们有组织地介绍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这也是中国出版事业的空前盛事。新闻出版署倡议编译《大中华文库》,是对于所谓的“全球化”,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我自己的理解,现在所叫嚷的“全球化”,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所提出来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现在的“全球化”是一个在霸权、强权指挥下的“全球化”。我们中国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我们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以及我局所属的湖南人民出版社,对于能够参加《大中华文库》的出版工作感到非常荣幸 !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各界朋友,对于这项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对于湖南的出版工作都给予过关心和指导,在此,我代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  湖南虽然是内陆省份,但在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上也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湖南出过魏源这样“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出过郭嵩焘、曾纪泽等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外交官,更出过毛泽东、刘少奇这样具有世界眼光的革命家和战略家。因此,我们湖南能够参与这项旨在把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视野     
《视听界》1992,(4)
做好六个“放”的文章《新闻出版报》5.27刊登周瑞金一文,提出新闻宣传贯彻小平同志谈话精神应做好六个“放”:一是放心搞引进。在宣传报道中要澄清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