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烙画葫芦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学校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乡镇学校可以就地取材,学生了解材料的质地,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材料。学生通过国画、素描、毛笔字来学习电烙画葫芦,既可以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技之长,并且可以把电烙画葫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荆州烙画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然而,烙画的传承面临着多种阻碍:烙画艺人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烙画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不足,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市场经济的冲击等。只有取消对传承对象、地域的限制,不断创新工艺,进行合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强化主体保护意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烙画艺术。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雪苔和中国针灸学会的贺普仁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价值评估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过程中的价值评估、实质以及不同层面的价值观对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意在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都是精华,也有糟粕;并非都处于濒危状态,处于濒危状态、面临传承危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并非都属于民间文化遗产,传统上层文化、主流文化遗产是同样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糟粕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上层文化遗产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护。发展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固然很丰富,但发达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并非不丰富。澄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我们准确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和保护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金学艳  李甜 《甘肃教育》2022,(12):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之与高校美育融合,对推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与美育融合的意义,提出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纳入美育教学体系,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是推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彰显高校美育魅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增多,作为地方文化建设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被展演出来,有的已失去其最初的"色彩",如浙江泰顺"畲族三月三",被建构成歌舞表演、吃乌饭宴和婚俗表演三个主要展演板块,与其原有样态相去甚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内涵已经被展演出的华丽却虚假的表象遮蔽了,成了被"景观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本真性"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故景观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能算作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政策分析等方法,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为例,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的模式与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有着一定的同构关系,其主要表现是在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下,以新的治理范式处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各个子系统。只有加快政府制度的创新、健全对市场主体的利益保障和补偿机制、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保护管理,构建多元协同治理的进行中,才能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关乎民族文化的存亡,是当代人重塑民族灵魂的历史使命.结合相关国际公约的核心价值观,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性质,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目标及现实意义,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核心内容.认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产业化、工程化、政绩化的价值取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取向的矛盾;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与教育行政体制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需求与实际供给能力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明确了旅游教育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二股弦起源于地处中原的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大司马村,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戏剧之一,以用二股弦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实行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及名录制。自2006年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人士的积极工作,彝族阿诗玛、烟盒舞、撮泰吉、传统婚俗、毕摩绘画等数十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至四批,申报彝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地保护了彝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在历经风雨沉伏后的历史积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为后人留下了蔚为壮观的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  相似文献   

14.
清水道教音乐自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省的清水道教音乐的神秘面纱从此在我国人民眼前进一步展开。本文将针对清水道教音乐的表演形式进行一定的阐述,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渐渐的被挖掘。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尕巴舞,是流传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卡坝乡、尼傲乡、旺藏乡的一种藏族民间歌舞。为道吾供食节增添了更多的情趣和欢乐的气氛。随着历史的变迁于当地民俗的差异,尕巴舞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交融,表演也有了地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绩效化的管理,并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土家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流行于豫北延津的二夹弦是产生于清光绪年问并绵延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先后被河南省和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二夹弦经历了多次兴衰演变过程。在弘扬、保护和发展祖国魂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优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0,(9):12-13
京剧、昆曲、曲艺、太平鼓,这些富有北京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年将被数十所中小学认领传承。近日,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在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主题演讲中透露,北京市将首次在中小学中确定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普及传统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人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活态保护的语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被纳入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轨道。20世纪末期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更加多样。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模式为例,分析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的利弊,探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共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11项。作好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与发展吉林省旅游经济的关键所在。该文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