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是写给读者看的,如果落笔前不了解读者的心理,你的新闻也未必能写好。所以好的新闻应符合读者心理,取得心理上的共鸣,才会产生最佳效应与效果。读者心理似乎无足轻重,其实它是制约新闻发展,包括报纸繁荣以及体裁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闻新闻,少了新字就不成其为新闻。所以记者的喜怒哀乐总连着一个新字。但许多篇什,时过境迁,很少有人再回头翻翻。这是我作为记者的悲哀。我常想,新闻难道命中注定只能成为易碎品?读者是不是仅为一个“新”字才想看新闻;“新”字之外,能否兼有点别的东西,让人想看,又耐看,事过境迁再翻翻还有点滋味。写给谁看这几年老为写工作性报道发愁,不能不写又总写不好,写出来自己都不想再看。看齐淮东的《林中宁阳》才知道,宣传林业工作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把报道写得像散  相似文献   

3.
新闻要短、要现场,这是对的,但根本的因素还在于新闻的内质有没有味、有没有新闻价值、主题是否有意义. 常见一则短新闻、小新闻,因为写得有味,处理得比较突出,就很吸引人看.手边就有这样一篇300来字的小新闻,写得妙趣横生,很有味,很中看,请读者不妨也欣赏一下: 标题:“大雪”雪不降“冬至”冬不至(引题) 乌鲁木齐奇暖少雪(主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要开第一腔,就是要写首次报道的新闻。这种第一次与大家见面的新闻,读者喜看.编辑也爱编;那种“炒冷饭”式的旧闻,因为“好象见过面”,所以读者不看,编辑也讨厌。古人云:文贵在新。那末,新闻就更要求新了。  相似文献   

5.
和金壮 《今传媒》2004,(2):50-51
看新闻的人很多,对新闻津津乐道的人也很多,但是人们总是忽略这些新闻的作者,忽略这些新闻背后的新闻。但是,忽略并不重要,因为写新闻的人不会因为读者的忽略而放弃,他们一直在努力,为了一种正义,一种精神梦想,尽管他们还在为生活奔波,为理想流浪。  相似文献   

6.
巩向红 《青年记者》2007,(12):73-73
一篇新闻稿件,如何找出自己的卖点,激起读者的兴奋点,把读者牢牢地抓住?这就需要记者写的稿件,编辑编的稿件,要“短下来、活起来、亮出来。” “短下来”。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早就提出,新闻要“短些,再短些”,而现在有些人步人一个误区——喜欢长。这一方面来自作者本身,认为写短了显得自己没水平,还生怕读者看不明白,一句话分成三句话,文风不正;  相似文献   

7.
小记者写的所闻和大记者写的新闻大不完全一样的。毫无疑问,小记者应当以写儿童新闻为主。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儿童新闻也是新闻,新闻的基本特点和要义,对儿童新闻也是适用的。 那么,什么是儿童新闻呢?所谓儿童新闻,可以包合两种理解,一是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新闻,二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新闻。这里应特别指出,“写给少年儿童看”七个字,是儿童新闻区别于一般新闻的主要特征。第一种理解,少年儿童是新闻内容的主角,儿童报刊上这种新闻比较多,但同时也可以在成人报刊上刊登;第二种理解,少年儿童是所闻的主要读者,是专门为少年…  相似文献   

8.
6月过去了。回头看看过去的6月,想说说给了我许多“想法”的《太原日报》地方新闻版。 我也算是中老年“报人”。办报的差不多都爱看报。看人家的报,不光是看热闹。就说看《太原日报》,因为这家报社的老师和朋友太多,所以我就找那些熟悉的“本报记者”的名字,然后再读他们的新闻作品,看人家为啥就比我写得好! 光看文章也不够,还有版面也要看。我斗胆说一句,过去我  相似文献   

9.
读者,是我写稿评仪稿件的良师益友.稿子写得怎么样?成不成功?读者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因此,我在写稿过程中,常常把写好的初槁念给身边知情的人听,或给他们看,聘请他们当我稿件的评议员,征求他们意见:“你觉得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他们一听一看一惊,说“写得好”!说明我槁子写得成功,上新闻单位有希望把握.如果他们吞吞吐吐,不大满意,说明我稿子不行,还需要加工补火,并征求他们意见加进那些素材内容适合?然后再修改.实践证明,这样效果很好,发出去的稿件,大部分达到见报上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读报拾零     
写新闻要为读者着想新闻是写给读者看的,当然要让大多数读者看得懂,看明白。然而,我们看到有些新闻稿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懂得,甚至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明白。例如,有些关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新闻,由于专门术语和技术过程太多,除了少数内行以外,大多数读者很难懂得。须知,新闻不是专供内行研究的学术报告和技术鉴定,必须面向大众。否则,便没有多  相似文献   

11.
(二)比喻要通俗.新闻是写给广大读者阅读的,所以新闻中用的比喻也应注意通俗易懂.现在,有些新闻中的比喻,有意追求神平其神,使人们读后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越看越糊涂,这就失去了比喻的意义和作用.有的同志举出一例:报道英雄人物时,常用“冰山上的雪莲”之类的比喻.其实,见过冰山上雪莲的人虽然不能说没有,毕竟是极少的.新闻中用这样的比喻,只能使大多数读者看后感到茫茫然而已.  相似文献   

12.
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固然喜欢写长新闻,便更喜欢写短消息。因为如“活鱼”一般的短消息,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美餐”。要写好短新闻,关键是时效性。如果不“抢”时间,转眼间“活鱼”就会变“死鱼”。而“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了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有的新闻单位提倡记者、通讯员站着写稿,这样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意思是客观景物虽然十分复杂,但用…  相似文献   

13.
初写新闻     
因为喜欢舞文弄墨且取得一点成绩:于10余种报刊发表散文、论文200余篇,在而立之年被抽到镇委大院搞新闻报道。 干什么事,都需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1998年11月初从学校步入行政岗位的我,内心既充满新鲜感也有几许怕有负于“笔杆子”之美称,还有熟人的勉励也成为无形的担子压到我肩上。第一周虽炮制10余篇,然而只被新闻单位采用2篇,还只是“火柴盒”。一阵狂轰滥炸却命中甚微,迫使浮躁的心灵尘埃落定。先去请教以前常写新闻的党政两办主任,他们说写新闻要选好角度,要多看报纸、多看新闻,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闻的百花园中,中新社的对外专稿一直享有盛誉,尽管国内读者很少 有机会读到它们,但有些好作品还是常常因为《参考消息》等国内报刊的转载,使国内读者得以一睹真容,因而被人们戏称为“出口转内销”。 专稿是相对电讯通稿而言的,是中新社为特定的媒体度身定制的新闻专题稿件,一般不署中新社电头,而是使用特定专栏的笔名。 视角:回过头来看中国 中新社专稿是写给海外人士看的,而中新社专稿的撰稿人却都是国内人士。身在国内,却要按照海外人士的视点和要求写专稿,这就要求撰稿人首先要在意识上“出国”,然后返身,回过头来…  相似文献   

15.
乔晗 《大观周刊》2012,(12):19-19
对于读者来说,是否看一则新闻甚至更深入的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新闻的题目,因为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是从标题“开始看的。所以标题的意义重大,好的题目,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能够在其上多花点时问,还能增加新闻的感染力。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对报纸新闻标题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6,(10):24-26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也有人把消息导语比作“凤头”,还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吸铁石或钓饵,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调查,一般读者每天用来看报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他们看报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天和新近  相似文献   

17.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1,(11):23-25
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让读者获得信息、增长知识的。一般说,一篇报道发布出去就完了,因为信息已经传播出去,“作用”已经发挥了。可有一种报道不同一般,它可以“引出”新的报道,产生连锁反应,引出一连串的新闻事实和故事。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因为它关系着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连锁反应:由新闻引出的新闻有的新闻报道推出后,又引出一篇或多篇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引出的新闻,由报道引出的报道,似乎可以称为新闻衍生物。2000年1月20日,《深圳晚报》在一版通栏发布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18.
写新闻,特别是写春种秋收这类日常的、一般性题材的农事新闻,能不能写得生动一些,引人一些?读了第七期《新闻业务》上欧阳山同志关于新闻报道问题的谈话,很受启发。他说:“文章的具体和生动总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具体,它就可能生动。”这话很有道理。最近,看到人民日报9月10日一版上新华社记者郭万里写的消息:《洪湖水上秋色好,社员采菱挖藕忙》之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这条消息,写的是湖北洪湖地区社员下湖采菱挖藕的事情,题材是农事活动新闻中常见的。就因为作  相似文献   

19.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20.
多写点矛盾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矛盾着的过程。我联想到有些典型报道等对矛盾发展的过程写得不够。例如,对先进的一面,成绩的一面讲得多,似乎他们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对如何取得成绩的,遇到什么矛盾,矛盾着的双方怎么样斗爭,怎么取得胜利的,这方面就写得简单笼统了。读者不仅要看它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