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素质教育在目前大张旗鼓的宣传,而应试教育依旧步步为营,成为各类中学最有力的指挥棒。在这个指挥棒的直接指挥下,为了应对考试,语文教学的难度、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承受能力,再加上语文工具性在教学中的枯燥性,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再则,语文既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明显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数,又不能张扬语文自身特有的人文关照功能。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让真情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发语文教学人文功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2000年开始推广的语文新教材和新课标,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这让人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关照社会、关照时代、关照人生、关照自我的窗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努力探索在语文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类发展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也是生命核心的潜能,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的阶段,作者就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缺少人文教育渗透,无异于人失去了灵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养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习惯,努力追求其内隐的深层文化本质,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谓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及平时积累,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谈一些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那么,本人对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住,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学生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语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只有坚守语文本位,按照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指导和规范语文教学实践,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人文功能才能最终落到实处。为创设良好的人文学习环境,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忽视诗词教学的现象,根据中职语文诗词教学实践,围绕学生人文修养提升,就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诸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增强和拓展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改革的层面和维度是丰富而有魅力的,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语文教学体现出最优秀的教育功能与文化功能,这就是语文教学体现出最优秀的教育功能与文化功能,这就语文教改化趋势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归宿。笔者不揣浅陋,愿就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谈一些不成熟的构想,以期求教于智者。一、工具性与人文性也许有的人会说,近年来,关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沸沸扬扬,而真正的教学实践的航标则是应试,我们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再玩一些“形而上”的文字游戏,进行圈内起哄吗?笔者认为,“纲举目张”,假若语文教学连语文的本质属…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要从人文的高度对人的生命发展加以关照。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指导朗读中体现教学的人文性。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的性质要求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传授上,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的心灵境界,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个体价值。就此,笔者从语文课程本身的文化功能、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思想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方面进行了理论阐释和大胆的实践。以此探索语文教学人文性教育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熏陶与感染,应当区别于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更要避免人文熏陶与渗透变成走向极端的多元解读、个性张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是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指向、所有语文活动的内容指向、自我反思实践的方法指向。依据课文特点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在精读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自主型学习实践。然而,现行教材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关系更多关照的是人文内容方面的,在语文能力方面的关联度不很清晰。因此,学生在学习略读课文时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费珍珍 《学苑教育》2021,(12):31-32
将"人文关怀"作为历史课程教学立意,有利于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人文体验、感悟,内化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文章以《对外开放》一课教学为例,探讨了"人文关怀"立意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提出"重塑教学理念,指向以生为本""重构教学内容,链接学生生活""优化教学方式,关照学生体验"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