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时期西南地区政区名称中有较多“阴”“阳”地名。而“阳”地名数量上又较“阴”地名更多。“阳”为山南水北之谓,“阴”为山北水南之谓也。这是一种习惯性解释。这种解释体现古人注意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但部分“阴”“阳”的地名,在地势上并不符合水南山北,山南水北的特点。我们在解释时就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2.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句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其中“阴”“阳”却总不能完整地加以解释,于是就看注释或从工具书中找答案:“阴”“阳”是一个相对概念。《辞海》中解释为:“阳”与“阴”相对。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以阴阳指自然界两种对立的物质势力,并以此来说明自然现象的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即是如此,还是有可能不甚理解,如果我们用地理知…  相似文献   

3.
望岳     
岱宗夫如何 ② ,齐鲁青未了 ③ 。造化钟神秀④ ,阴阳割昏晓。⑤荡胸生层云⑥ ,决入归鸟。⑦ 会当凌绝顶 ⑧ ,一览众山小。【词语注释】①岳 :本指高大的山 ,这里指我国五岳之一的泰山。②岱宗 :指东岳泰山。夫 :虚词 ,表语气。③齐 :泛指泰山以北的广大地区。鲁 :泛指泰山以南的广大地区。青末了 :山色青翠绵延无际。④造化 :大自然。钟 :聚集。神秀 :神奇秀丽的山色。⑤阴阳 :山北水南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割 :分割。昏 :阴的一面较少阳光照射山面呈现昏暗。晓 :阳的一面较多受阳光照射山面呈现明亮。⑥本句倒装 ,应为“生层云荡胸”。…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五册《愚公移山》一课,教材在对“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一句中“河阳”一词的注释时说:“河阳,黄河北岸。”并进一步解释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对于这个注释,虽已经有人指出其错误,但,一是未能对原文及教材的注释作出具体分析;二是理由单薄,论证不力。为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5.
“河阳”应作地名解贵州付泽光《愚公移山》(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社版)一文中,把“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之“河阳”释为“黄河北岸”,并进一步解释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一些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也用此说...  相似文献   

6.
一、古代对方位的称谓 1.在地理位置上,古人以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中的“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南面。“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中的“汉之阴”,指汉水的南岸。 在地理位置上,古人还以左为东,以右为西。“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江左”,指江东。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长江流到九江后,折向西北。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长江下游今江苏省南部一带被称为江东或江左,长江下游今安徽省中部地区,被称为“江西”或“江右”。“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相似文献   

7.
《愚公移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文章在注解“河阳”时有这样一句话:“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相似文献   

8.
"阴""阳"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其本义,“阳”为山南水北之谓,“阴”为水南山北之谓也。这种解释表明古人注意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阴”和“阳”由其本义,各产生了较多的引中义,这些意义几乎都能对举。“阴”“阳”组合而成双音词:“阴阳”也有较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三册《愚公移山》一文中,对“河阳”一词的注释为“[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这条注释仅说明了“河阳”一词的来由,未点明是一个古地名,欠妥善。“河阳”应是个古地名。根据《辞海》中“河阳”条释:“古县名。春秋晋邑,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愚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文化常识的考题.这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能够了解一些简单的文化常识”这一要求从考查的内容看,大多是基本篇目所涉及到的内容,或出现在课文中,或出现在课文的注释里,现就近年来一些中考试题,谈谈此题的解法[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陕西宝鸡市题)A题目中的“论”、“说”、“记”、“表”、“章”等都是表明文体的B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C“戊申晦,五鼓”中“戊申”是干支记月,“五鼓”是记时D大学人忡庸!/、《论语一。《孟子》谓之“四书”,《诗。、/书。、…  相似文献   

11.
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古文字字形、偏旁分析,辞例归纳和文化心理等多角度的综合研究,认为“阳”之本义是“向阳”,并对“山南水北曰阳”作了合乎科学的解释,对“阳”之词义引申系统进行了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12.
休假期间,翻阅旧报,见《文汇报》有《历史地理知识大有用途》一文。该文说:“古人习惯把山或水的北面称‘阴’,南面称‘阳’,如……山西  相似文献   

13.
文言解词,一般是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注释,不足的,就借助于工具书、参考书.这样做,虽然也能做到解词准确,但缺乏形象性,有的词,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为此,我利用图、表等方法来帮助解词,这样易理解,记得牢. 一、图示法.所谓图示,即用示意图来显示词义.比如“阴”“阳”这两个词,体现在山和河这两个事物上,方向正好相反,山之阳是山的南面,河之阳是河的北岸.学生最易弄混,为此,教这个词时,辅以示意图.如讲《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时,向学生说:“‘泰山之阳,当然指泰山的阳面(南面),大家回忆一下《愚公移山》一文中的‘汉之阴',指河的哪一岸呢?”学生答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河阳之北”教材(初中第三册)将“河阳”释为“黄河北岸”,并解释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若如此,则“河阳之北”意为“黄河北岸的北面”,似为不妥。查《辞源》,注为县名,春秋属晋地,故址在今河南孟县。为印证之,检出唐人杜甫《石壕吏》中诗句: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教材(初中第四册)及山东大学的《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均语译为“赶快到河阳去服役”,武汉大学《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将“河阳”注为“其地在黄河北岸,今在河南孟县”。由此看来,“河阳”为地名无  相似文献   

15.
再议鼠     
鼠是12属相之首,这是为什么?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解释说:“地支在下,各取其足爪,于阴阳上分之。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鼠的前足有四爪,为双数属阴;后足五爪,为单数属阳,鼠则阴阳兼之”。“上四刻”即昨天23点至24点,属阴:“下四刻”指昨日24点至今日1点属阳;而“子”时是昨夜11时至凌晨1时,则阴阳俱全。这样地支中的子恰好与12生肖中的鼠相搭配,使鼠成为12生肖之首。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孔雀东南飞》有这样的诗句:“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句中“六合”指什么?课文注释是:“古人迷信,婚嫁要选择‘良辰吉日’,表示年、月、日的干支六个字都相合,叫‘六合”’。这样解释“六合”是不准确的,其实这里的“六合”与天干无关,也不是年、月、日地支都相合。这在《辞源》中有明确的解释。何谓“合”?古代命理及择吉书作这样的解释:“夫合者,和也。乃阴阳相和,其气自合”。按此说,“合”就是阴阳相和谐的意思。阴阳五行说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属阴阳及五行,论其相生相克,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六者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六者属阴,以一阳一阴相配,就有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共六对,故称“六合”。天干十位可配成五对,称“五合”,所以说“六合”与天干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一”“七”“八”“不”构变调,可以采用以下简练的四句话来概括:“一”“不”阴阳上前去;“七”“八”阴阳上前阴;“一”“七”“八”“不”去前阳;后面无字读照常。第一句表示:“一”“不”在阴平、阳  相似文献   

18.
一在中国人的各种思想观念中,“阴”与“阳”可算作是最占老、最基本的形态。它包罗万象,根深蒂固,深刻地影响着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那么,何为阴阳?阴阳原初的涵义是指太阳光的向背,向日的一面称“阳”,背回的一面为“阴”。《说文》~书是这样解释的:“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后来,阴阳一词又引申解释为气候的寒暖。随着人类认识事物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阴阳作为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被用来广泛涵盖、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着的动态平衡势力及其关系,形成了诸如日…  相似文献   

19.
怀庆古郡史绵长,沁河逶迤水茫茫。山南水北不能忘,因何"沁阴"作"沁阳"?——题记缘起我的老家沁阳,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太阳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关系至为密切,所以与太阳有关的自然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关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画有太阳出现在山上的高空的图画是人类崇拜太阳的明证。《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释名·释山》云:“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这些记载反映了人类对太阳光照变化的认识。并且人类很早就把地理名称同太阳联系起来。如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告城镇),就是因为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峰阳,因位于“峰山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以阳名地的渐多。如晋有南阳、晋阳、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