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社交媒体发展,编辑工作面临挑战和机遇。社交媒体编辑岗位的出现,编辑力的内涵也有所革新,基于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到达的编辑"新四力"判断力、决断力与发现力、呈现力,可通过传统编辑工作与社交媒体操作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评选“十佳编辑”、“十佳记者”,作为1994年新华社国内工作会议的精采一笔载入史册,必将激励编辑、记者学习追赶,涌现更多的佼佼者。 笔者有感而发的是:置编辑记者于同等地位、大力表彰,弘扬其事迹,非常必要,并应继续加强。 一篇佳作的诞生,记者、编辑的才智和心血缺一不可;一张报纸的成功,优秀记者和优秀编辑须两者俱备。 新华社在关于“双十佳”的通报中说:“从事编辑的同志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工作,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主动积极地组织报道,  相似文献   

3.
卜今 《兰台世界》2014,(9):69-70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着丰富编辑思想及实践的编辑巨匠。他的编辑实践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其通过编辑手段,寓教于乐,从而实现图书的教化功能,这对当今的编辑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着丰富编辑思想及实践的编辑巨匠。他的编辑实践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其通过编辑手段,寓教于乐,从而实现图书的教化功能,这对当今的编辑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的文化事业中 ,编辑已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出版行业中的重要角色。这一角色注定了她与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系。离开了文化 ,编辑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论是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传播 ,还是文化建构 ,都离不开编辑的参与和劳动 ,编辑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对于编辑与文化的这种血缘关系 ,人们早已有所认识 ,但在社会不断改革发展、文化实现转型的今天 ,这种认识仍需不断地深化 ,编辑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建构意识还需要极大地增强。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参与文化建构的基础对于编辑与文化的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6.
综合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背景和从事工作的特点,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职场进行规划设计,建议有相应专业背景的科技期刊编辑,以编辑工作为重,专业职称以副编审为目标较为合适。并以一个新编辑为例进行职场通道设计,以期对科技期刊编辑的个人事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旧媒介资源之间发生更为猛烈的碰撞,也意味着传统广播媒体行业必须有所汲取、有所创新才能直面全新媒体发展形势所带来的冲击。本文以"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所应具备的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特征以及新媒体时代广播与新媒介融合的必要性,然后从五个角度阐释了在这一全新的社会发展主题下,广播新闻编辑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望本文的论述能促使广大从事广播行业的编辑人员充分意识到外界环境变化所给予自身职业能力方面带来的挑战,从而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与社会发展以及广播事业前行相契合。  相似文献   

8.
编辑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它随着社会文化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编辑与社会文化是不可割裂的两个部分。没有社会文化就没有编辑事业,没有编辑事业就没有社会文化的积淀和缔构。编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编辑在实现社会文化的缔构活动中,它的社会性和社会功能无时不贯穿于它的整个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编辑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为知识文化的积累传播、为创造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精神财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总结古代编辑经验,探讨古代编辑特征,对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编辑事业乃至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古代编辑的含义要比现在广泛得多,当然也含有编辑者和编辑工作两个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0.
杨彩芬 《今传媒》2013,(5):139-140
王国维作为"国学大师"、"学术大家"、"新史学开山"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研究资料更是浩如烟海,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位建树颇丰的编辑大家。王国维一生虽然短暂但成就斐然,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和卓越的学术研究中,编辑事业与之相伴相随。王国维一生与编辑事业结下不解之缘,通过自己丰富的编辑实践,显示出深邃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弟兄对话录     
编辑和记者应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兄弟。编辑离开了记者就会成为断米之巧妇。记者失去了编辑,纵有如椽之笔也难使鸿才尽展。然而,记者对于编辑,却有许多的许多的希望和意见;编辑对于记者,同样有不少的忠言和希冀。记者有记者的欢乐、期待、苦恼和不满,编辑也有编辑的欣慰、喜悦和苦衷。这中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因为目标是共同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一)这几年,不少编辑出版理论研究者从系统论和选择学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活动规律,提出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环境构成编辑活动大系统。在这个编辑活动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文化选择这个中介实现的。通过文化选择,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具体化了从而也实现了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统一,达到编辑活动的最终目的。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具有必然性,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集中表现为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自觉选择。若不如此,编辑主体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选择学理论还告诉我们,编辑主体在对编辑客体的文化选择中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自觉、自主态势;选择什么,由编辑主体根据客观需要而决定。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始终是在编辑主体的支配下进行的。编辑主体对客观环境分析和利用得准确与充分,选择就顺利。显然,编辑主体的素质决定着文化效果的好坏。所以说,提高编辑主体素质,发挥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编辑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编辑工作文字规范化,不仅是实现图书、期刊编辑编排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明进入高层次的标准之一。因此,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推进这一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此工作非常重视,建国以来,特别是1981年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与编辑文字工作有关的国家标准、规范、法规。它不仅受到编辑出版部门的重视,而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各行各业都  相似文献   

14.
程翠 《出版广角》2012,(9):82-83
编辑独立一直是国内外科技期刊遵循的基本准则,但在我国的医学科技期刊界并不能完全实现,它受到"本土主义"、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医学编辑的独立性关乎医学知识的传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落实编辑独立准则。  相似文献   

15.
编辑力既是编辑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力建设说到底就是人才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赋予编辑力新的内涵和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编辑力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等问题.正视编辑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对策、积极解决,是出版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文学家,也是编辑家与出版家,编辑出版活动贯穿了鲁迅的一生。服务意识是鲁迅编辑出版理念的核心,服务社会、服务作者是鲁迅编辑出版实践的灵魂,由此实现了编辑主体价值与历史责任的统一,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示范性,对于今天的编辑出版事业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灿 《新闻实践》2022,(1):30-31
对于浙江的党员群众来说,始建于1984年的翠苑一区可以说是很有亲切感——2003年4月至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将翠苑一区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层联系点,先后3次深入社区调研,提出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十六字要求.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又给社区党委复信,对社区创先争优活动...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是从稿件到图书(以图书编辑工作为例)的中间环节。这种中间环节的工作性质,往往使一些人捉摸不到编辑的贡献究竟何在,因此以为编辑工作可有可无。不是么?稿子是作者写的,或者是译者译的;图书又是工人和出版、校对人员劳动的结晶!如果编辑对一些书稿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增益,那末也不过“雕虫小技”,岂能与科研、教学或其他脑力劳动的创造性相比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编辑的角色也更专业化,出现了选题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组版编辑等等。与此同时,编辑工作的内涵也不断扩大,编辑们不得不参与出版的全过程,从出版创意、出版物定位、选题策划、组织稿件、文稿加工,直至宣传、发行等等。对于期刊而言,第一线的生产者首先是编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历史学视角探究案头编辑的由来,以哲学视角揭示案头编辑的"功能质",以方法论视角寻绎案头编辑的实践活动,从中凝练出一系列审编方法,而这正是案头编辑实现其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案头编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