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入手,论述了我国新闻传媒消费主义的若干表现,继而探究了我国传媒产生消费主义的原因、传媒和消费主义的关系,最后指出应该理性的看待传媒的消费主义,认识到消费主义是一种必然,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传媒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传媒要正确引导消费,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氛围,提高公众的消费品味,避免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消费主义向数字领域拓展的产物和形态,数字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支配下消费领域数字化和数字领域消费化双向进程发生异化的结果。数字消费主义借助数字资本和数字技术的交相强化,在消费主体“产消化”中实现了“主动性”的劳动剥削、在消费需求“订制化”中削弱了消费主体的自主性、在消费关系“虚拟化”中加剧了人际关系的新异化、在消费体验“致瘾化”中催生了不节制的享乐主义、在消费模式“流量化”中诱发了庸俗化的消费审美,从而对人与社会发展产生了远甚于以往传统消费主义的危害。科学揭示数字消费主义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实质,坚持以制度优势遏制数字资本恶性增殖、逐步实现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以及弘扬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学消费观,是防范和应对数字消费主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消费主义是数字资本驱动下消费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新消费主义以消费需求数字化、消费思维数字化及消费数据商品化为表征,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全方位监控和操纵消费生活,导致消费者在愉悦的消费体验中沦为数字资本增殖的免费活劳动,导致消费者主体人格更抽象地异化。克服新消费主义危害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数字消费健康发展;加强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建立消费者对数字技术的理性认知;警惕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陷阱,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八五”期间劳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思路,主要是: (一)要把劳动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指导工作。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要把岗位培训作为干部教育的重点来抓。搞岗位培训不仅是推行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而重要的是首先要把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米引导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按照岗位专业知识规范的要求开展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八五”期间,政府部门劳动管理干部要力争轮训一遍,企业劳动管理人员要力争有三分之一接受岗位专业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6.
文化消费主义植入网络空间,生成了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被异化了的消费,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主要表征为"自我中心观念"导致网络文化消费意识功利化、庸俗化,"拟态环境渲染"引致网络文化消费产品符号化、虚幻化,"技术驱动传播"致使网络文化消费话语扩散化、隐性化以及"资本逻辑宰制"引发网络文化消费精神娱乐化、畸形化.其实质是本...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A2):190-192
鲍曼从生活政治的角度切入,对消费主义进行了分析与批判。通过对消费主义幻象的揭示批判消费主义的欺骗性,批判消费主义把消费等同于身份的自我实现,把消费等同于快乐,进而揭示出其藐视自我实现原则和公正原则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陈功 《文教资料》2013,(33):75-78
早期资本主义禁欲主义伦理观下的人的本质首先是一种宗教本质,但它又与生产和劳动相联系。消费主义将关注的核心从生产转向消费之时,也改变了它对人本质的生成逻辑,这就是通过消费来塑造人的本质。消费主义对人的本质的重构表现为:将物化的“我”转变为符号化的“我”;将人的欲望无限放大,从而使人的自我被物欲所征服;将人的劳动本质转变为人的消费本质;通过群体象征形式使个人的“自我”缺失;以消费为中轴,通过各种技术合理化方式而形成的流动性的、强制性的生活秩序与统治秩序。对消费主义自我观的批判与引导在于科学的社会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于认清自我,形成科学的自我观。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的真实需求和消费行为不一致,出现了异化消费。异化消费,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补偿劳动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其根本原因是受虚假需求的干预。异化消费具有反生态性,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克服异化消费,就必须使真实需求与消费行为回归,在全社会推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0.
出于对"禁欲主义"之反动而产生的消费主义思潮,片面追求消费符号化,异化了消费的本质,在助长人的感官物欲的同时,误导了精神生活的应当走向。超越消费主义,要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基础上,引导人们追求生命的精神意义和社会价值,在合理的消费中注重丰富精神生活,从而推动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对特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它是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和最大幸福的一种消费观和价值观,又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基础,并相互交织在一起.消费主义已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特区高校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尤深.对此,应从全面讲解消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加强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一些大学生被消费主义误导的典型表现是:认同消费主义式“过度”消费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爱国行为,而此却是消费主义获得伦理上的“善”和政治上“合法性”的重要文化策略,其目的是要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克服市场的有限性;误导大学生忽略经济发展具有整体性、长远性和持久性而混淆短期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把以消费主义式消费拉动经济短期增长的策略解读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有效政策,而遮蔽了消费主义在缓解经济困局的同时又把经济推入更深的困境.消费主义经济理念为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危害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危及家庭的安乐、校风的良好与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13.
身体消费成为彰显符号消费的典型消费方式。身体消费的流行循着“生产—传播—认同”路径。其运作过程内隐着商品符号和身体符号的双重符号逻辑。大学生热衷身体消费,是认同危机与追求自我、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共同影响下的产物。过于追求身体消费,导致了虚假需要与过度消费、区隔再生与身份成层、身体异化与内心空虚。教育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解构符号消费逻辑,重建合理消费意义;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消解不良消费倾向;减缓认同焦虑,促进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消费主义借着媒体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双重影响。就其积极方面看,消费主义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就其消极方面而言,主要表现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弱化"、"物化"等。应对消费主义的冲击与挑战,必须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素质,正确揭示消费主义本质;优化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遏制消费主义泛滥;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引导其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不仅实现了对人的解构和重新“编码”,让人丧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而且将消费演变成一种符号消费,导致人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在当代中国,超越消费主义、克服消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于可持续消费的构建、传媒公共领域的重塑以及大众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消费问题及其道德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消费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大学生消费问题存在的表现1.在观念层面上,消费主义道德观在大学生中蔓延“消费主义”是二战后西方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其主要特点是:消费至上,把物欲的满足、感官的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最高价值。随着我国由生产主导型社会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转型,消费主义观念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一部分人的主导的消费价值观。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年龄阶段,乐…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它认为,以"消费主义"为特征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主流幸福观是一种"他者性"的幸福观,不仅在质底上不能真正实现,而且还会造成个人人生意义的异化、社会生产目的与消费手段的异化、自然从生存根基到谋利工具的异化。据此,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应改择马克思的"自由劳动"作为"自为性"幸福观的内容。其重要意义在于: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个人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克服"消费主义"所导致的幸福的异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们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复归正常的"生产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对"幸福"观所作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性"困境"。这需要当代全体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努力奋斗来加以"解困"。  相似文献   

18.
顺利实施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岗位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任职条件、岗位职责与岗位考核须三位一体;岗位配置是一种资源配置,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要统筹兼顾;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特殊性,岗位设置管理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要充分实现岗位设置管理的效用必须辅以优良的配套制度;严把入口关是建立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长效机制的关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青年精英群体,他们的消费方式无疑将深刻地影响到未来中国的消费方式,因此探讨媒介消费主义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媒介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媒介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的矛盾性、大众媒介引领大学生消费时尚和媒介消费主义打造大学生消费的符号文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消费观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消费主义,它具有四种不同的特质,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科学消费观是以人为本,将"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看作是消费的本质"的消费观,是倡导健康的、文明的消费,遵循合理的、适度的消费,谋求和谐的消费,坚持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