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列弗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使用讽刺手法对当时英国社会及人性中的弱点进行了有力地抨击。本文将重点对讽刺这一写作手法进行剖析,旨在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18世纪,讽刺艺术在英国风靡,而《格列佛游记》的出现,更是将其讽刺艺术上升到极致。作家斯威夫特通过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通过创设滑稽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通过运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进行有力的抨击。本文从作品内容入手,对其讽刺艺术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明代出现了讽刺赋勃兴的局面,其中咏物讽刺小赋尤有特色。明代讽刺赋是在历代学发展经验的积累中和特定的社会化环境的刺激下勃兴起来的。它不仅具有深广的题材内涵,而且极具强烈的现实性和抨击力。含蓄蕴藉,辛辣犀利是明代讽刺赋独有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忠东 《历史学习》2007,(11):36-36
18世纪初,一本书名为《约翰·布尔的历史》(John Bull’s Histoly)的政治讽刺小说在英国引起轰动。它出自苏格兰医生兼作家约翰·阿巴思诺持的手笔,用来讽刺当时辉格党的战争政策。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布尔身材矮胖,举止笨拙,性情急躁,给人以滑稽之感。他是一位保守的乡村绅士,身后总有一只斗牛犬跟着。  相似文献   

5.
《朝野佥载》是一部具有鲜明讽刺特色的唐人笔记。作者以生动形象、带有挖苦讽刺的笔调,揭露了当时的政治腐朽、人性卑污、官吏贪鄙,直指初唐社会世态人情的诸多方面,表现出对事物敏锐透彻的洞察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在讽刺手法和语言艺术上亦各有成就,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作品中讽刺意识深厚,而讽刺的可略分为:官场腐败、政治、礼仪、人性本质。其讽刺意识充分融入了作品当中,而讽刺最多占主导的低官场腐败和仕途人生。“临川四梦“既是讽刺当时社会中很多不如意的事物,也是自身情感的传达。  相似文献   

7.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漫画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是针砭时弊的锐利思想武器。著名漫画理论家方成说:“漫画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漫画就是在简单的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漫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相似文献   

8.
李忠东 《初中生》2007,(8):28-29
英国:"约翰牛" 18世纪初,一本名为<约翰·布尔的历史>(John Bull's History)的政治讽刺小说在英国引起轰动.它出自苏格兰医生兼作家约翰·阿巴思诺特的手笔,用来讽刺当时辉格党的战争政策.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布尔身材矮胖,举止笨拙,性情急躁,给人以滑稽之感.他是一位保守的乡村绅士,身后总有一只斗牛犬跟着.  相似文献   

9.
漫画往往从社会生活和时事热点中取材,借助于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通过讽刺和幽默,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针砭时弊,给读者以深思和启迪。自从2007年高考全国Ⅰ卷《出事了吧》、2008年高考江西卷《助鼠为患》和2010年《什么年代了,有鱼吃着还捉老鼠》的漫画作文出现后,漫画作文  相似文献   

10.
学习《海燕》,要着重理解以下两点。 (一)明确作品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盖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内容。”《海燕》正体现了作者这意图。在作品中,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俄国那些形形色色的不革命、假革命而惧怕革命的人们;壮阔无边的大海象征俄国广大的人民群众;乌云、雷电、狂风象征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1.
家教偶想     
家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桥,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墙。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就如一个枕头,离孩子的脑袋最近,却不知孩子做什么梦。对孩子的护短,是天下母亲一般的天性,但应该明白,护短只能越护越短。嘲笑和讽刺只能用于抨击丑恶,而决不能用来教训孩子。  相似文献   

12.
反语≠讽刺     
反语就是说反话,是用正面的语言来表达反面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因为它往往用来进行讽刺,所以人们常常把反语和讽刺等同起来,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刻画灵魂高尚、积极奋发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还塑造了一批富有美学价值的讽刺形象,对封建社会晚期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这些以讽刺为主要目的的作品,与作者的其它作品一样,具有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境界瑰丽的特色。作者自称《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他的诸多讽刺形象的塑造及其对黑暗现实之尖锐揭露和抨击,正是这种“孤愤”之情的表露。  相似文献   

14.
刘震云的短篇小说在叙述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的表层之下,寄寓着较强的现实批判性;而其长篇小说则通过象征和讽喻透射着对官场权力深刻的历史批判.刘震云官场小说继承“五四”启蒙精神,其多维度的批判性、独特的讽刺艺术等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正>艾布拉姆斯在《文学术语词典》中说:“讽刺可以称为一门文学艺术,用来使某一主体显得荒谬可笑,引起读者对这一主体产生乐趣、鄙夷、愤慨或蔑视的态度,并以此来贬低这一主体……讽刺的目的在于嘲笑,即把笑作为武器,抨击存在于作品之外的某个嘲讽对象。”讽刺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作家们以笔为武器,犀利地揭露可恶、可鄙、可笑的人和事,并将矛头指向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或是腐朽僵化的科举制度,或是荒诞不经的人间世相,抑或是隐匿复杂的人性弱点……同时,  相似文献   

16.
浮山话中"个"与"一个"在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分工,在客观计量时,"个"可以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也可以用来计量无法计数的物质或事件,"个"侧重计量;"一个"则倾向于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侧重计数。在主观赋量的过程中,"个"通过事物的量少来影射事物的性状程度低,"一个"则通过数目的小来影射事物的价值低,这两种不同的赋量途径使得二者在语义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差异:"V个NP儿"表达的是善意的、委婉的建议或讽刺,"V一个NP"表达的则是比较严重的不满和抱怨。  相似文献   

17.
李忠东 《初中生》2007,(3):28-29
英国:“约翰牛” 18世纪初,一本名为《约翰·布尔的历史》(John Bull's History)的政治讽刺小说在英国引起轰动。它出自苏格兰医生兼作家约翰·阿巴思诺特的手笔,用来讽刺当时辉格党的战争政策。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布尔身材矮胖,举止笨拙,性情急躁,给人以滑稽之感。他是一位保守的乡村绅士,身后总有一只斗牛犬跟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是一篇时代色彩极浓的政论杂文,文章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外国的事物既惧怕又软弱的心理及有关行为,给奴颜婢膝的卖国主义和盲目排外的闭关主义以辛辣的讽刺、猛烈的抨击。但正如鲁迅先生一向所认为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拿来主义》进行批判和立论的语言,都不是刚肠直肆的骂詈之语和固板严肃的政治文字,而是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词汇,用日常生活的行为和事件,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不仅论辨有力、说理透彻,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性。这里简单说说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这一态度和方法的形象说明。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鲜明的独创性。这首先表现在作品的真实性,其次是它的客观性,作家善于揭示事物内部的深刻矛盾,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现和富于特征性的细节描绘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可感性和作品的讽刺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它具有简洁明了而又形象生动的特点,一般通过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漫画画面一般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内容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中考选用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