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卫生习惯养成的几个要素,探索适应幼儿特点的教育方式,提出对策,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一、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对小班幼儿成长的影响小班是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好则受益终生。笔者认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影响巨大。1.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小班幼儿体质较弱。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使幼儿隔离病菌,保证健康,更利于培养幼儿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日常交流和生活离不开语言,小班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也是小班幼儿园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要针对目前小班幼儿教育存在的各类弊端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策略,创建新型的教育模式,帮助小班幼儿更好地交流,实现小班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水平,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小班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小班孩子刚离开家庭环境,较多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爱哭闹、不合群、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幼儿进行学习生活常规培养具有极大的必要性。老师在常规培养过程中要全力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及生活,慢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常规,下面对小班幼儿学习生活常规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幼儿游戏的环境创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有所忽视。由于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社会环境适应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其心理环境的创设显得尤为紧迫,而科学游戏与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联系更密切,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而也更有助于小班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学习和生活能力有待培养。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恰当的儿歌,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班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文章从爱的教育是前提,培养常规的方法,家园一致等方面谈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相似文献   

7.
小班幼儿天性好动活泼,注意力易受干扰,培养小班幼儿专注力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幼儿自身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笔者经过一系列的尝试,总结并发现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专注力的一些策略,如兴趣性、目的性等。  相似文献   

8.
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而言,一般抵抗力较弱,健康更容易受到影响。在小班幼儿生活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理论及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教育为幼儿一生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在本论文中,为更好的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总结,努力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将品德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向幼儿传播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幼儿感受到温暖、愉悦与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学效率必然会提高,同时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爱上学习,对今后的长远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关于培养小班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的教育十分重要,不仅能对幼儿启蒙教育提供帮助,也能优化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沟通和教育都比较困难,总会出现许多状况,作为幼儿教师要适当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饮食习惯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家长和老师都要好好把握这一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纲要》中健康领域的目标明确要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就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促进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基本情况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基本上  相似文献   

11.
缪培霞 《孩子天地》2017,(6):237-238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极其重要,特别是促使幼儿从小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整理的习惯,这些行为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情绪极其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薄弱,因此从小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整理能力对于培养幼儿独立性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培养小班幼儿整理玩具为切入点,分析小班幼儿养成整理习惯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从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热爱幼儿;在整理活动中激发幼儿整理的积极性;家园联合督促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三点提出培养小班幼儿的整理习惯,逐渐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生活跨入社会集体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常规的关键期。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自律能力差,是典型的他律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幼儿规范的常规意识,最终使其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小班良好的常规培养,也会为中班、大班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针对当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展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本文经调查研究,重点提出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并强调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希望能得到幼儿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孩童时期好奇心强,爱模仿,愿尝试,在这一时期培养孩子效果最好,这一时期形成的习惯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被儿童深刻记忆,为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因此,早期教育更应该注意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现状、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对策几方面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习得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等等,往往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宽松的谈话氛围;在日常谈话和家庭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做一名善听的教师,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必须从小抓起。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整理物品,是幼儿日常行为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培养小班幼儿养成良好整理习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自理能力,即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地把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自理能力作为健康领域的培养目标。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小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关系到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直接关系到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而幼儿良好学习生活的常规培养关键在小班时期。那么,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夏红霞 《考试周刊》2011,(69):232-233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小班幼儿因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很多幼儿不敢发言。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到了三岁以后大脑迅速发展起来,听觉器官也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语言,具备语言学习的生理基础,这个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要正确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班年龄部选定了"在活动区中以培养幼儿基本的语言和交往能力"为研究目标,以培养幼儿的语言,通过教师们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使孩子"想说、敢说、会说、爱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