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过去,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在全世界人民都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大力提倡挽救绿色,拯救自己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做一份自己该做的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水平,还能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2.
我对《自然》第一册十五课《鸟》中的“鸟的喙型和脚型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作了多次研究,运用电教手段,加强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课是科学讨论课型,其难点是:认识和分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鸟的喙和脚。由于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缺乏对鸟的仔细观察,看到鸟的种类少,特别是看到生活环境不同的鸟更少。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只有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借助幻灯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认识。  相似文献   

3.
鸟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因此教学《鸟》专题时,引导学生通过“观鸟”“咏鸟”“读鸟”环节,使学生在观察中亲近鸟,获得美的启示,体会“鸟文化”的内涵;通过“议鸟”“护鸟”“写鸟”环节,  相似文献   

4.
汤毅 《教育》2011,(19)
近期,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在科学、美术等课程中渗透爱鸟、护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鸟类,保护自然环境。图为一名小学生在展示自己保护树木,爱护鸟类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泯灭了,才情被淹没了,智慧被冰封了;这种教育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像之鸟不再高翔.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1,(7):6-6
近期,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在科学、美术等课程中渗透爱鸟、护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鸟类,保护自然环境。图为一名小学生在展示自己“保护树木,爱护鸟类”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7.
传统地理教学着眼于教材的内容是否讲完、讲清楚、讲生动,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环境。而现代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以“导”为主,着重考虑和研究怎样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即学生接收、处理、贮存、输出信息的过程。关于教师的“导”与学生“学”的相互关系及处理方法我的体会是:1.地理教学应反映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教学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环境。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收者、处理者,环境则是保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条件———学习环境。作为教学系统中的环境,其功能在于促进、控制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困生" 尊重学生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第一把金钥匙.没有尊重就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儿童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是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学生的认识对象不仅仅是自然课本,还有广阔的自然界,包括环境教育。《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是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六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是“保护水资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课题。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幸福。必须让学生认识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危害,从小就懂得要自觉保护“环境”,使它不受污染。因此,利用自然课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是非常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网络环境下“两课”教学教育新模式,是指融传统“两课”教学教育模式与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教育模式于一体的新教育模式,一方面它强调“两课”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的导向性、主导性,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这样的教学教育模式不仅能充分保证“两课”教学教育的政治方向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情况分析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环保教育应从小抓起。平时我班幼儿经常一起议论:我家养的鸟会叫,我家养的鸽子会飞还会找家。他们对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开展了“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幼儿观察鸟的形态和习性。通过观察、喂养、放飞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鸟类与环境、鸟类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懂得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初步萌发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蔡民 《华章》2010,(3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的环境保护更需重视,.要搞好历史文化村镇的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抓好环境教育工作,对村民进行环保教育,特别是对文化村镇中的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是历史文化村镇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生物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村镇各级学校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中危机事件频发,一方面与外界环境、学生心理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中生存领域的教育缺失息息相关.非连续性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存境遇,将危机视为教育的契机而非干扰加以排除,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学生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性,还要探究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才能转危为机,促进大学生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活动中,就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结合课堂教学新版高中生物教材,包括绪论在内,每章均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结合每章的教学都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现仅举数例如下:1.在动物新陈代谢一节的教学中,在提到动物的食性时,向学生指出在我市的鸟中有7种是国家保护鸟类.并向学生指出我市曾人工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中的"加"与"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是人的一种本然天性,在创造的过程中人能获得某种满足。当前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创新教育不应是学生繁重课业后再附加的一种教育,而是应先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和精神负担。创新素质只有在一个自由、闲暇、没有太多外在评价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的景色描绘,美的语言文字,美的篇章结构,构成了《鸟的天堂》一大特色。 一、从榕树色彩领略静态美 教学一开始,从审题入手,提出问题:“《鸟的天堂》中的‘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主要指的是那姿态奇特的“大榕树”;“大榕树”是课文中描写的主体,而“鸟”则是课文中描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种人人都具备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一、构建“自我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新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 ,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 ,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环境教育在国家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英国国家课程对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其内涵分别对应和诠释了卢卡斯模式的三个主题,即"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知识目标:教给学生环境及其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是"关于环境的教育";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交往、计算、学习、解决困难、合作和收集处理信息的六种技能,是"在环境中的教育";态度目标:通过渗透式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是"为了环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是国家高层次的教学与科研中心,它们拥有各个学科领域具有研究能力和教学经验的队伍,且设备先进,国际交流频繁,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跨学科性很强的环境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努力突破传统的大学教育,以全新的思想培养学生,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拥有保护和改善周围乃至全球环境方面的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高等教育的环境教育目的高等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可划分为二类:一是对那些将要直接从事环境工作的学生进行的专业环境教育,这些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专家或技术人员,如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