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他的现实主义理论,胡风文艺实践的目标也是现实主义。这可以说是学术界的共识。胡风自己也说:“从我开始评论工作以来,我追求的中心问题是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道路和发展过程。”(《胡风评论  相似文献   

2.
《南京师院学报》第一期,以《解放思想探索现实主义发展规律》为题,发表了该院举办的现实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的情况综述。其中谈到批判胡风的问题时,有以下三种意见:一、胡风的文艺思想中有错误的东西,批判是应该的,但批得过头了,搞成政治运动更是错误的,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坏作用,实际上胡风的文艺思想和有关现实主义的论述,今天也还有可借鉴的地方。二、胡风文艺思想当然不会完全正确,但基本上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不是唯心论的,其核心是从实际出发,写真实。他的“主观战斗精神”实际含义是化客观的物质力量为主观的精神力量,是对创作中作家主观的创作热情和创造精神的强调。我们今天讲的写真实,没有超出胡风当年讲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左翼文学运动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胡风较早地对左翼文学运动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左倾化理解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工作,检讨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有助于深化对左翼文学思潮特别是现实主义文艺的认识。胡风的文艺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在于要求作家具有强烈的个体独立意识。胡风把“五四”的个性意识和战斗精神渗透到了现实主义理论内容的阐释当中。另一方面,胡风文艺思想非常强调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性、政治性以及阶级倾向性的意识形态诉求。胡风把“五四”这个复杂的文化政治事件整合进了革命主流话语的叙述当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处于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问的胡风文艺思想所导致的悲剧具备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证和分析了作为胡风文艺思想灵魂和核心的“主观战斗精神”。认为胡风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建立了以有主体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的思想体系,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律做出了独特的思想探索和理论解答,深刻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审美反映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胡风是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大师,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有着重要的贡献。胡风以自己独特的理论话语传达出对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的理解与把握,他毕生致力于维护现实主义的真本面目,防止现实主义受外力影响而僵化变质。胡风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主体性现实主义创见,更有力地坚持了现实主义而并没有越出现实主义疆界,他对现实主义的执守和创造性的突破,既属于特定时代,又具有现代超越品格。  相似文献   

6.
胡风的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这从胡风所认同的文化断面的价值观来观照,可以发现,胡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观的三大文化支点分别是以“五四”为代表的新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由“人的解放”导向“社会的解放”的认同和“主观战斗精神”高扬。由此决定了胡风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核心是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7.
胡风(1902--1985)在解放后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胡风反党集团”绝对是冤案。1952年12月16日,周扬在文艺界召开的“帮助”胡风认识问题的座谈会所作的结论是:“胡风在文艺理论上推行的是一条反党的路线”。1953年,《文艺报》相继发表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批判胡风。胡风不服,乃于1954年2月至7月花了四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胡风文本出发,阐述了胡风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内涵。并厘清了胡风文艺思想同"公式主义""客观主义""抒情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胡风文艺思想,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理论发展的杰出成就之一。“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新颖独特的理论命题———重视作家创作的主体性,同时强调文学艺术的独立性,也是他文学主体论思想的理论性表达和进一步深化,是其文艺理论走向成熟和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他的一些观点颇富新意,表现出时代性、深刻性和思辨性等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胡风是20世纪中国最富创造性贡献的文学理论家。胡风以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本体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论,构建出现当代文学史上既具独立性又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由于他的理论创建更有力地坚持了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独尊于中国现代文坛这一点上,胡风起到了一种特殊的推助作用。胡风文学思想所葆有的开放性视野和现代超越品格,使其持续成为现当代文学建设的理论资源,在激活、拓展和再造现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独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风的主题观是统摄在他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下的,在他的主题观中蕴含了“主题先行”的思想。本文试由胡风主题观思想来源以及其它相关文论的分析来重新诠释“主题先行”这个被误解多时的观念,从创作过程、实践经验两个角度来探索“主题先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本文也探讨了胡风主题观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与鲁迅的新诗在创作方法上都尊从写实主义。但在具体创作上又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鲁迅的写实主义更为严肃也更为深广,具有蕴藉深曲的特点;胡适的写实以说理见长;具有平淡直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杜威对胡适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哲学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对胡适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对胡适文学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杜威的“经验美学”思想强化和充实了胡适现实主义的文学观念。胡适强调文学创作的真实性问题,认为文学作品要讲求真实,要有经验做底子,他不否认作者的合理想象,但坚决反对凭空虚构。二是使胡适的文学思想呈现出自由主义文学的倾向和风格,主要表现为倡导自由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品格,关注自由主义观念与文学创作的结合,坚持文艺创作的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14.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5.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文学批评,无论是批评观念,还是批评实践,都体现出与传统批评迥然不同的风貌。可以说,因为西方文学思想的影响,胡适的文学批评已经脱离了古典文学批评的窠臼,初步具有了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念和科学实证的批评思维两个方面,其中涉及到批评语言和文体的转换、批评对象的更迭、现代批评思维的形成以及批评话语的借用。当然胡适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批评体系,也还带有新旧混杂的批评色彩,但其文学批评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意识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安诗人胡宽的后期诗作融合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诗歌风格,是对中国当代诗歌后现代性的一种超越。其代表作《雪花飘舞……》突出地表现了这种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实的追求,将之总结为文学上的"社会派"。胡风文学追求的成型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对鲁迅式的独特"社会派"文学传统的认同和体验,是这一文学的壮观景致让他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当然,较之于鲁迅本人,作为文学思想家的胡风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理论的压力,也依然存在着某种无奈的对真相的"牺牲"。  相似文献   

19.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希望》比《七月》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和编辑理念,而每期的编后记则鲜明地揭示了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