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角。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康熙帝在此特辟房舍,名南书房。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打算设置南书房时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入值南书房的人员称为“南书房行走”,是从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  相似文献   

2.
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角。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康熙帝在此特辟房舍,名南书房。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打算设置南书房时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义。”入值南书房的人员称为“南书房行走”,是从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录取的,其录取十分严格。实际上,康熙帝设置南书房,并非只是为了“讲究义”,而是把“特颁诏旨”的起草之权交给了南书房。  相似文献   

3.
南书房是康熙时期一个特殊的机要秘书机构,它对康熙朝及雍正初年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产生了重大作用;而南书房在康熙时期所承担的政治功能及对康雍之际清廷政治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彰显了其介于天子幕僚与国家机关之间的特殊地位。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的政治地位开始衰落。  相似文献   

4.
政治努尔哈赤:由八旗旗主共治国事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设内阁,置六部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形同虚设.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松江张氏家族和王氏家族两个名门望族的联姻始于张照父亲张彚娶王九龄女儿为妻,此后张、王两家又多次联姻,结成四代姻亲关系。外祖父王九龄对四岁便失去母亲的张照十分疼惜,对其未来也多有期许。在张照少年读书西溪时与高士奇女孙定亲,从叔外祖父王鸿绪、王九龄进士同年孙岳颁学习书法过程中,王九龄及其家族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张照以诗文书法得康熙欣赏,入直南书房,为康熙玺印“戒之在得”书写印面篆文,也有他与王氏家族姻亲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彝尊从一个反清复明的追随者演变为清朝盛世的歌颂者,显然与其高中康熙己未词科并入值南书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所标举的醇雅词学观,不仅成为浙西词派的旗帜,而且也与康熙所提倡的"清雅醇厚"的美学原则桴鼓相应,并与王士禛的"神韵"说共同承载了演绎康熙王朝盛世元音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7.
戴名世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决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十日,历时两年的《南山集》案最后裁定:作者戴名世由凌迟处死改大辟(砍头)正法,禁毁其书。其余与本案相关的两百多人全部免死。就中与名世关系最深的著名学者方苞,由于名臣李光第的极力保举,不但免死出狱,而且很快“入直南书房”,开始步入他作为康、雍、乾三  相似文献   

8.
<正>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引领教师早日成为科研型教师的“终南捷径”。然而现实中,教学反思有许多方面值得反思,需要戒绝。  相似文献   

9.
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没有“终南捷径”?我们说:“没有。”但是前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多读多写文自T。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常常用“终南捷径”来指达到某种目的的便捷途径。从字面上看,“捷径”就是便捷的途径,“终南”可就令人费解了,于是许多人会望文生义解释为“到达南山的捷径”,其实这是错误的。“终南捷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卢藏用)与兄徽明偕隐终南,少室二山,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  相似文献   

11.
戴梓是清初东北流人的重要代表,青年时期追随康亲王平叛,后入值南书房,成为康熙名臣,中年遭人构陷贬谪辽东,直至去世。戴梓具有杰出的军事外交才能、卓越的文学艺术才能、惊人的发明创造才能,有《耕烟草堂诗钞》四卷传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集诗人、画家、书法家、科学家于一身,在中国军事、文学、艺术、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胡煦     
胡煦 ( 1 6 55- 1 736 )字沧晓 ,河南光山人。胡煦年少时即好学 ,善为文。中举后久久不得中进士 ,于是以举人住安阳教谕。康熙 51年 ,已年过半百的胡煦终于考中进士 ,从此改变了他后半生的生活。胡煦被选为庶吉士 ,散馆后 ,授翰林检讨。康熙皇帝听说胡煦精通《易》理 ,特召他到乾清宫 ,向他询问《河》、《洛》理数及卦、爻中的疑义。胡煦绘图进行解说 ,颇得康熙皇帝的赏识 ,称他是“真苦心读书人也。”康熙五十三年 ,他在南书房当班。当时康熙正在编纂《周易折中》,大学士李光地为总裁 ,让胡煦分纂。不久 ,调胡煦在蒙养斋行走 ,参与修撰《卜…  相似文献   

13.
<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方苞(1668—1749),清初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康熙五十年他的同乡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发。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并保存书版,被牵连下狱。经人营救,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为奴。由于能文,以奴隶身分在皇宫南书房当差。雍正元年特赦,解除奴籍,从后宫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相似文献   

14.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中国古代隐士文化是相当复杂的,有彻底隐遁的高士,也有沽名钧誉的假隐士,如唐朝的卢藏用。卢藏用到终南山隐居沽名被讥为“随驾隐士”,贻笑天下。而今卢藏用已经作古,留下的是“终南捷径”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15.
曹寅(1658—1712),《红搂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乃清圣祖玄烨的心腹宠臣。曹寅先人系内务府满州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其嫡母孙氏系玄烨幼时保母,故文武兼长且风姿英绝的神童曹寅十三岁即挑御前侍卫,并选为玄烨南书房和经筵之伴读,与玄烨在君臣、主奴关系之中建立了亲密的情谊。终康熙一朝,玄烨对曹寅宠信有加:从康熙二十九年起,玄烨即命曹寅先后任苏州、江宁织造达二十三年之久,直至康熙五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们常常用“终南捷径”来指达到某种目的的便捷途径。单从字面上看,“捷径”就是便捷的途径,“终南”可就令人费解了,于是许多人会将其望文生义为“到达南山的捷径”。其实这是错误的。“终南捷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卢藏用与兄徵明偕隐终南、少室二山……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晚乃徇权利,务为骄纵,素节尽矣。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终南”为山名,而不是“到达南山”之意。其实卢藏用是位很…  相似文献   

17.
在集美区政府和市、区教育局的支持下,灌口中学举行5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选择了一条“终南捷径”“高位嫁接”,2006年11月25日与厦门一中合作,成立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按区政府和区教育  相似文献   

18.
终南山是文化名山。特别是自唐代始,众多山水诗的吟诵、道教的盛行、隐逸之风的弥漫和“终南捷径”文化心理的形成,赋予终南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特质。金庸写小说时虽然并未到过终南山,但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作品中描写终南山形象时,无论是写意性地描绘终南山自然风貌,在写实与虚构之间刻画全真教及其人物,还是塑造古墓派以显归隐之态,通过人物命运以表“终南捷径”,都与终南山本身的文化特质相符合。这既说明终南山文化特质在金庸小说中的强烈渗透,更说明金庸本人对终南山文化特质的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19.
当代“名人”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名人效应”不同于“名人崇拜”,它吸引着大学生选择表层化、功利化的目标,助长“审丑意识”,导致大学生一味信奉“终南捷径”,追求“随性自在”的散漫生活,难以形成科学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康熙王朝》播出后,引来一些有关史实方面的批评。历史上的“康熙”到底是什么样?在历史学教授林乾博士的办公室里,林博士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的董建中博士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康熙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