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著名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感情率真、爱憎强烈,曾数次与人发生决斗。1837年2月,在决斗中,遭法国流亡者致命枪击,终年只有38岁。决斗,是欧洲近代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解决争执的办法。决斗双方在公证人监视之下,利用剑或手枪来进行公平较量,直到一方被杀为止。在决斗中胜出的一方无需为被杀者的性命负责。因此欧洲大陆上曾经决斗盛行,大仲马名著《三个火枪手》里就曾经数次描述。对于生在中国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对欧洲近代的决斗风俗有所了解,这样的事情是全然无法理解的。文人有学术之争、意气之争,但多数付诸口舌与纸笔。用武器决斗是武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最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决斗家,他不仅决斗经验丰富,而且也愿意为任何事情而决斗。一次,俾斯麦因被科学家维磋出言侮辱而非常愤怒。于是向这位科学家提出决斗。收到邀请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并不像军人那样喜欢并擅长决斗。  相似文献   

3.
ATTHEDROPOFAHATHewasquarrelsomeandreadytofightatthedropofahat.读过这句话,你如果把它理解为“他这人爱吵架,帽子掉到地上就会同人争吵”,那可就同句子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了。中世纪,在欧洲社会中,流行着决斗的风气。一些骑士或武士们为了自己的心上人,往往采取决斗的方式,如俄国的大诗人普希金就死于决斗之中。这些人们在决斗之  相似文献   

4.
决斗起源于古代欧洲,可分为司法决斗和荣誉决斗,15世纪以来荣誉决斗演变为决斗的主要形式,后来被逐渐移植到美国。19世纪上半期,美国南部的决斗之风十分盛行,大多数南部上层人物和政治家几乎都与决斗有缘,充分显现了南部社会的野蛮和落后。本文认为,南部决斗之盛行与黑人奴隶制的扩展、强化以及南部农业经济体制下贵族习俗的复活、蔓延息息相关。它使南部逐渐形成了崇尚武力而漠视法律,重视荣誉而轻视生命,富有战斗精神而缺乏妥协观念的社会风尚,这对内战的爆发及其残酷历程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阿布—卢格霍特认为十三世纪的商业扩张和蒙古人的征服形成一个包括欧亚大陆的世界体系 ,它由八个次体系构成 ,亚洲 (尤其中国 )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十四世纪中期瘟疫的流行瓦解了这一世界体系 ,并使东方受到沉重的打击 ,但为西方的兴起创造了条件。阿布—卢格霍特的十三世纪世界体系论对我们重构世界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决斗并非起源于法国,但是当它的种子在法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时,便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遍到法国的每个角落,成为普通民众,特别是上层贵族津津乐道的解决争端或挽回荣誉的一种重要途径。尽管有法律明文规定不准进行此类活动,但却屡禁不止。从根本上来看,人们进行决斗最主要也是共同的原因在于维护荣誉。法国近代的决斗往往会超越阶级和性别进行。事实上,决斗的产生和发展都植根于法国的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7.
决斗     
欧洲曾流行过一种风俗:决斗。当两人发生了龃龉或冲突,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时,便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兵戎相见。显然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格斗。普希金便是在这样的决斗中死去的。———我始终不能理解,一个好端端的生命为什么要让它在决斗中毁灭呢?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间便倒下了,倒在他人的咒语和狂笑里,倒在别人的谈资里,倒在死不瞑目的时间里,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这样的斗法,形式上虽然废除了,但实质还在。这便是精神上的决斗。自己跟他人,自己跟自己。而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跟自己,两个“我”之间的争斗和较量。这里虽然没有“小…  相似文献   

8.
邱窝 《华章》2011,(6):54-54
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都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两人的友谊曾经持续了一生,但他们之间却曾因为屠格涅夫的馈族之豸谚和《前夜》而发生过一次剧烈的冲突,甚至险些决斗。  相似文献   

9.
在西北欧低地国家城市发展史研究中,流行着丹麦历史学家克里斯钦的观点。他认为,低地国家城市兴起于11世纪,在此之前低地国家不存在具有经济意义的城市;那些建于8—9世纪的城堡纯粹是为了抵御维金征服而设立的,不具备经济上的功能,对于该地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无足轻重。①这种观点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南北战争打响之后.南方的庄园主们不甘心败给北方佬.他们仍然希望保留奴隶制。他们聚集在一起,想出了一条妙计。由于当时美国也流行决斗.他们于是在南方找了一个快枪手,用一火车皮的黄金作为酬赏.让他去找林肯决斗。这个家伙号称是全美国拔枪最快、射击最准的人,他欣然接受了任务:放心吧,我肯定会干掉林肯。  相似文献   

11.
徐于斌 《考试》2014,(3):15-18
<正>从思想文化上看,资本主义发展是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多元化的历史过程。一、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人文主义是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  相似文献   

12.
战胜自我     
读完《读者》2000年第一期《决斗》这篇文章后,我沉思了许久。作者鲜明犀利的观点,精彩有力的话语让我深深折服。我仿佛感受到“决斗”字后燃烧着的熊熊的火,感受到作者的激情,甚至触摸到“决斗”之魂。“决斗”有很多种,有欧洲古典式的生死决斗;有战场上,刀光血影的格斗;有竞技比赛中两方的激烈较量;有生意场上勾心斗角的算计,这些都只是自己跟别人的决斗。而作者认为“自己跟自己,两个‘我’之间的争斗和较量是最主要的。”自己跟自己较量大多是精神上的决斗,它看上去并不轰轰烈烈,甚至是冷冷清清的,但一个优质的生命就该这样趋于完善。这…  相似文献   

13.
最近,方舟子先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学史上的决斗》一文,里面讲述了涉及科学家的两次著名决斗,然后他说“:我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哪位科学家为了一个科学问题而要求用刀枪来决定胜负。这需要两个当事人都一样的疯狂才行。即使发生这样的决斗,其结局也与科学的结论无关。科  相似文献   

14.
动物也君子     
舒文 《初中生学习》2011,(11):35-35
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动物也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决斗。不同的动物也奉行着自己独特的决斗规则,每个角逐者都不得违背。在这一点上,动物堪称“君子”。 蝙蝠一般倒悬在岩石上,用鼻子互相碰撞,以此抒发自己的愤恨。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文学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浪漫主义运动和思潮发生在18—19世纪。在这一阶段,西方文学完成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这是各种社会影响和文学思想共同推动的结果。在西方现代文学诞生的各种促进力量中,浪漫主义潮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浪漫主义既是对欧洲古代民间文学传统的回归,也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传统的反叛;它上承欧洲文学的感性主义传统,下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非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说,浪漫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16.
陈则尧 《初中生》2010,(7):48-49
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动物也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决斗。它们奉行着自己独特的决斗准则,每一位角逐者都不得违背。  相似文献   

17.
荒野的枪声     
《红领巾》2010,(10):8-8
两个人在一片开阔的荒野上决斗,他们同时拔枪对射。结果两人都胸部中弹身亡。 有两名目击者碰巧在远处看到了这场决斗,但警方调查详情时,他们的证词却不一致。一个说是一声枪响,另一个说是两声枪响。这两名目击者中是否有人说谎呢?  相似文献   

18.
<正>击剑(Fencing)是一项源自古老剑术决斗的经典体育项目,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公元14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出现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博得了广泛美誉。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击剑成了上流社会的时尚。19世纪初,击剑运动逐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对20世纪上半期欧洲遭受深重的战争灾难这一历史记忆所进行的深刻反思,战争的历史记忆成为了催生欧洲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元前6世纪直到20世纪,西方文论大体上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神秘主义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世纪新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论——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文论呈现出一些规律:1.西方文论的发展受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状况的制约。2.西方文论的发展受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大体经历了:自然本体论文论——认识论文论——社会本体论文论(精神本体论文论—语言本体论文论),在18世纪形成了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两大文论思潮的对立,在20世纪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两大对立的文论思潮。3.西方文论的发展还受到文艺的内在构成要素的左右,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社会和作品的研究,19—20世纪转向作家、艺术家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转向接受者、读者的研究。4.西方文论的发展同时还由于人类主体的心理因素的演变而变化发展,大体呈现出由理性到感性,由神学理性到人文理性,由意志到直觉,由显意识到无意识,由全方位到单个心理因素再到多元心理研究。5.西方文论的发展与西方文学的发展一样,形成了广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相辅相成的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