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北方女作家梅娘延续了这一主题,在其小说中大量书写父女关系,刻画各种父亲形象。文章通过对梅娘的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梳理,透视在这些父亲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意蕴和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2.
从“五四”到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在描写中国传统家庭文化时,主要着眼于对传统的批判,成功地树立了反传统家族文化的旗帜。到了四十年代,知识分子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面对家族文化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不断对家族文化进行重塑。以《家》和《财主底儿女们》为例,从封建家长形象的变迁和叙述方式的转换这两方面论述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家族小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雷妍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沦陷区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六部小说集。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多样纷呈。本文将雷妍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旧式乡村女性形象;另一类是新式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无疑是巴金小说创作中写得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五四时代新女性”在四十年代作为“职业新女性”的新内涵。透过曾树生的悲剧命运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黑暗时代下人们生存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一生与电影有着不解之缘,对电影的迷恋和介入使得她在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中调动了电影的某些表现手法。这既为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的现代性叙事注入了新的因素,也使得其小说遭受到某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无名氏曾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文坛引起轰动效应的畅销小说家,人们在对于他的成名作《塔里的女人》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往往关注作家透过他们所传达的爱情理想和生命意识,却忽略了传统小说对于男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界对《围城》小说中知识分子群体形象的塑造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小说写的是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文化下的特殊现实境遏,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在人类生存中所体现的基本根性--依附性人格,及其在文化断裂中苦苦挣扎的困顿,由此做出文化复兴的反思:对知识分子人格理想的反省。  相似文献   

8.
从四十年代开始,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出现了两种创作倾向的分流,以暴露讽刺为主导的国统区小说渐趋发达,以讴歌赞颂为主导的解放区小说日益繁荣,两者共存共荣,共同推进了现代小说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左翼作家茅盾在他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子夜》中,为我们成功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典型形象——吴荪甫。此人是30年代东方大都会上海裕华丝厂的老板。大约四十来岁,酱紫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他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尤其他那“两道尖利的、能够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张恨水四十年代小说的关注,导致张恨水研究的成果不够全面和深刻.<纸醉金迷>是张恨水四十年代抗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解读张恨水在这篇作品中的写作特征,分析其与新文学作品的差异,意在弥补张恨水研究中的这一时期的空白,为全面理解和把握张恨水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形成的创作思维模式,对五十年代的战争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范式意义。革命英雄传奇模式在五十年代的小说书写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表明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但同时也充分暴露出了自身的种种缺失。  相似文献   

12.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13.
在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国家意识形态话语逐渐渗入到乡村干部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用语中。一J-说中人物话语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可称为话语殖民。话语殖民在小说中表现为四种方式,其背后具有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在进行革命和现代性话语的书写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多种叙事策略,将后者所预设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话语作为高级文化,系统改造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方式和思维世界,从而将传统、本土话语逐步替换,已达到革命意识形态所设定的语言世界,形成对社会的系统改造.在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饱含革命意识形态内涵的新话语逐渐渗入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用语中.这种小说中人物的言说方式的变化,是革命和现代性话语对乡村话语体系和思维世界的一种征服,由此建构了革命意识形态的现实注脚,其实质是一种话语殖民.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中的话语殖民为分析工具,讨论这种文学现象的实现机制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福克纳的小说创作中,象征隐喻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十分引人注目。在他的作品中古瓮以及与瓮相关的这一意象群的出现与其受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的影响密切相关,也带有明显的自我经历的痕迹,从中可以解读出在肉体、温情、时间和理想等层次上的多重涵义。总体而言,这组意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体现了福克纳的人生体验及其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朱珩青的《路翎传》用翔实的材料考证了路翎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传记指出《财主底儿女们》中所描写的蒋家大院就是路翎的出生地苏州蒋家,小说中陆明栋的生活原型就是路翎本人,其他人物如蒋捷三、蒋淑华、傅蒲生等都有生活原型。传记还指出《谷》所写的故事实际上是路翎1940年初与李露玲在合川县育才学校时期的一段爱情纠葛,而《云雀》是以路翎的好友阿龙的妻子张瑞为原型所写的反映知识分子性格悲剧的故事。朱珩青《路翎传》原型考证的价值在于为证明路翎小说的自传性提供了切实的证据,同时为“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做了恰当的注脚。  相似文献   

17.
意象创造是张爱玲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法,花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用花来衬托女主角生存的环境,花成为女主角命运的象征符号。张爱玲的小说把花与女子命运相联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阐释花与女子命运的关系,花的意象有了更加广阔的所指和更深层次的拓展,张爱玲创作的花意象是对古代花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一直受到主流意识忽视的“女魔头”群象.“女魔头”的行为心理特征,大致可分为“邪”“妖”“恶”“魔”四类.对四类“女魔头”形象的个性与共性,个人因素、他人因素及社会因素进行解析,以揭示其性格和命运的塑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路翎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人物、环境和叙述上都鲜明地呈现出疯狂躁动的特征,形成了一种个性化的审美风貌,伴随着作者的创作激情深深地内化在文本的有机整体中,和谐地应和着文本的情感节奏和情感基调,形成了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种标新立异的审美风格,揭示了富有时代深度的理性主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奇特的作家,许地山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悖论色彩。在思想文化倾向方面,许地山因其个人的宗教因缘而形成了杂糅的宗教哲学观,佛、耶、道精神的冲突,使其小说显示出了强大的张力与悖论的意味。受此影响,"出世"与"入世"成为了许地山小说创作的一个重大命题,这在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既表现为"生本不乐"与积极进取两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又表现为同时具有的"圣女"和"贞女"的悖论品格。总的说来,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有着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的宗教化双重意味。探析其小说创作的悖论色彩,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现代小说丰富性的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