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土味文化进入大众文化视野,近期的"脚艺人"又引发了一场模仿热潮。其盛行原因与短视频的传播特性、媒介为大众赋权、互动仪式密切相关,充当大众的解压阀,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脚艺人"本质是土味短视频文化的无意义迷因,土味视频景观诱发了媒介内爆,模仿式迷因促使大众狂欢,这样的土味文化转向畸形审丑的审美,在文化工业的利润驱动下迫使传播语态下沉,暗含着众多负面效应,因此呼吁理性回归和主流文化严肃性建构尤为重要,规制土味视频文化的乱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王深 《采.写.编》2024,(1):98-100
随着使用网络的门槛与难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制作土味视频并发布,视频一经发出就十分受欢迎。在这些土味视频的传播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买账,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满足,而对这种满足感的需要又不断催生土味视频的产生和传播,甚至可以看到受众参与传播的现象,一部分受众在传播土味视频时甚至会进行“二创”并且发布,使得大量土味视频充斥于网络。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对网络土味视频流行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赋权下,在农村的人们通过视频来展演乡村生活,猎奇心理促使受众点开一个又一个的“土味”视频,网络迷因的快速复制与狂欢让“土味”视频实现裂变式传播,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易与受众产生亲密性,构建情感认同,“土味”视频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为了使“土味”视频更好传播乡村文化,需要强调原生态,构建山清水秀的田园牧歌;平台和政府要进一步扶持新农人,鼓励内容创作;加强官民合作,形成和谐、多元的场域。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草根传播”的民粹主义倾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事件引发网民舆论监督热情高涨的同时,也鼓舞了网民对抗主流文化与权力话语的意识。当前,体现为好事者文化的民粹主义受到许多人的追捧,成为一种网络传播潮流。本文认为,网络草根传播的民粹化导致了传播的非理性,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引发的文化政治对抗心理,而根本的心理根源则是力比多释放带来的。这种网络传播文化可能导致传媒文化的低质化。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中的这种倾向应当引起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文化文本作为一种“元语言”行为、批判行为,可以说是新生代网民“游走网络”、“点击体验”的一种例行反应和集体无意识的映射、释放。本文从互文本理论角度入手,以网络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杜甫很忙”等文化现象为例,就新生代网民对网络流行文化文本的互文性建构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网民极大的话语权和个人抗争意识,但随之伴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贱文化"的盛行便是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里滋生的一种负面产物。本文分析了"贱文化"的发展历程、"贱文化"滋生的原因、"贱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认为"雅文化"始终会占主流。  相似文献   

7.
一"读图"现象观看电视、电影、网络视频和录像,欣赏各种图片和视觉表演等,已经成为当今绝大部分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式,因而有一个流行广泛而颇为形象的词:"读图时代"。百度百科对"读图时代"的解释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短视频新媒介的出现,土味文化得以被催生。土味文化是近两年在网络上迅速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它由乡镇青年和都市青年共同构建,一方面,它是乡镇青年的抗争式表演和虚假的阶层想象;另一方面,它缔造了都市青年的审丑狂欢,也影射着他们的逃避心态。作为一种亚文化,它难逃被资本和主流话语收编的命运,却也揭露出中国青年所处的某种集体困境。  相似文献   

11.
在主流平台上,乡镇文化历来是一种被书写、被转述的文化类型。乡镇青年创作并发布于抖音、快手的短视频被选择性地“搬运”至微博进行二次观看,形成了所谓的土味文化。土味视频素材虽原产于短视频平台,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视频属类,它真正形成于微博平台。微博博主通过选择性搬运和再造视频文案,打造了土味文化、遮蔽了一部分真实乡镇风貌、建构了乡镇文化奇观。在土味视频产生了一定媒体影响力后,视频的原生产者呈现出了收编与抵抗的态度分野,这也导致其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媒体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2.
袁月 《青年记者》2017,(20):14-15
2016年10月,网络上流传的一段失恋视频中,主人公的“难受想哭”口音被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爆红网络,“蓝瘦香菇”成为网络热词.网络热词,是指由网民创造或发掘的、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盛行的词汇或句子,它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和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态度和评价,传达了民情民声,记录了社会进程,是网民公民意识勃兴的结果,也是网民积极融入社会、关注社会进程的体现.① 本文选取网络热词的传播效果中的“知沟扩大”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网络热词传播中知沟的新发展、驱动知沟扩大的因素,得出应将网络热词的传播作为弥合知沟、沟通代际的策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面对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这一历史重大转型,城乡对立的关系格局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文化表现内容。近些年以"小镇青年"为原生创造群体的"土味视频"逐渐成为充满生活化和娱乐化的内容文化热点来参与城乡话语体系的建构。它的出现与兴起映射城乡演进中文化空间的重组与表达。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土味视频"传递的是媒介转型之后的阶层叙事。透过城乡发展关系来看待日渐兴起的"土味视频",可进一步呈现出处于城乡结构夹缝之中创作主体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正网络视频美剧的观看与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都市人群的一种日常文化行为。本文试图从"追美剧"的概念与行为方式描述入手,追寻在美剧的文化流动与视觉愉悦的呈现中中国年轻人日常观看行为的变迁及其独特的文化沉浸特点。本文所论及的美剧,特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局域网进行传播,在电脑、平板以及手机的浏览器、视频服务APP、视频播放器上观看的网络视频美剧。在中国大陆地区,视频下载和播放已经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服务空间,也延伸出一些相对固定的网络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亚文化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关注以“审丑”为主要特征的土味视频。本文以抖音“三支花”为个案,分析其受众“审丑”现象的传播原因、效果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匡野 《传媒》2017,(22):43-45
在信息时代,随着网民群体日渐壮大,网络文化从最初的小众文化、精英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下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早年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小范围文化信息传播生态,已经被当下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生态重组为全球性的网络文化虚拟社区,区域性、地域性的市井文化已然被具有高度全域性、社群性的网络文化所替代。对同一话题的讨论脱离时空限制,从线下转到线上,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2,(4):51
对网民而言,互联网已经不再只是上门户看新闻,也不是单纯的聊天,或者搜索MP3"。在中国网民网上生活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门户、视频、垂直、SNS、搜索’五大门类无疑是网民需求的核心。"行业人士表示。实际上,除了门户,汽车、房产、金融、游戏等  相似文献   

18.
张娜  王智 《新闻知识》2022,(2):49-53
诞生于互联网的土味文化是城乡文化交融下乡村文化形态的畸变,也是乡村文化群体自身话语建构的大胆尝试.在土味文化棱镜中,快感消费游弋于底层叙事,阶层跃迁梦想隐匿于草根玩乐,土味网红在大众狂欢喧嚣中实现了"网红+乡村经济"的转型,折射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味文化从话语实践到经济实践的变迁.同时,针对土味文化乱象,也需明确文化红线...  相似文献   

19.
鲍素娥 《视听》2018,(11):144-14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今的媒介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改变。新媒体用户也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扩大,用户的数目和层次扩大,也造成了用户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网络个体不断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催生出一种又一种不同的文化,不断地追求自我表达和情感实现。本文就近一年来流行的土味情话,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其流行的原因及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2018年网络视频议题的梳理、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出2018年四大网络视频议题发展趋势:网络趣缘群体愈发分层、壮大,助兴偶像经济的发展;"土味"文化开始自我更新,找到更具价值的表达途径;性别议题愈发成为诸多网络视频的核心议题,女性的自我赋权、突破二元对立思维惯式的性别理念进一步得到探讨;媒介啮合与裂变式传播依然是网络视频议题发酵的主要途径,融媒体跨屏交互、网友对不同信息的重组加工使网络视频的意义不断繁殖、转化、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