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孙云晓老师的《拯救男孩》一书,对我很有触动。我就像书中的妈妈一样曾在孩子面前贬损他的父亲。现在孩子已经12岁了,很多影响已经形成,我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呢?弓立新: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积极情感的满足者。这位妈  相似文献   

2.
星期一早晨,栋栋的妈妈递给我一包感冒药,告诉我说:“李老师,孩子昨晚出气声很粗,鼻子堵塞。我做生意忙,没空带他上医院,估计是有点感冒了。这是感冒冲剂,一会儿让栋栋喝了吧。”说完就匆匆忙忙地走了。我认真地在晨检工作本上记下了这些情况,并在活动中对栋栋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午睡时他老是翻来覆去。说是感冒吧,他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另外一向食欲很好的他,今天中午吃饭也很慢,半天也咽不下一口。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专门设计了一本"画话日记",每个孩子一本,带回家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画画并记录孩子的话。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项内容,"画话日记"与家庭的"快乐听读"活动相结合,是我园"生活艺术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半学期下来,能够完成的孩子却寥寥无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专门设计了一本“画话日记”,每个孩子一本,带回家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画画并记录孩子的话。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项内容,“画话日记”与家庭的“快乐听读”活动相结合,是我园“生活艺术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半学期下来,能够完成的孩子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孩子有困难,不知道可以画什么说什么;  相似文献   

5.
我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写日记,在他的日记里,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我为孩子安排的假期生活。当然,看孩子的日记之前,是要经过他允许的。  相似文献   

6.
儿童美术日记,就是少年儿童用图画配合文字,记录一天生活中所经历过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是少年儿童文字与图画练习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生活是新奇而富有意义的,他所有的外在表现都以他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一个善于思索和教育有方的老师不必是一个能够构造或控制孩子每种可能体验的人,但看到一些现象后,应该学习去探索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一切其实都不是孩子的错。一、我所看到的一个教育现象:一个不招人喜欢的爱打架的学生一天,我正在讲课,忽然有人敲门,推门看时,我的目光一下子落到一个男孩的身上:他个子不高,圆  相似文献   

8.
王雅芳 《学前教育》2007,(12):23-2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孩子的童言妙语逗得哈哈大笑。是呀,孩子的语言是纯真的智慧,如何让孩子成长的这些精彩片断永远保存下来呢?我想.为孩子写口述日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前些天.欣威就带来了一篇由孩子口述家长记录的日记,那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  相似文献   

9.
让爱导航     
在我从事小学教育生涯中,这个单亲家庭儿童的帮教经历让我刻骨铭心. W同学在四年级时转入我班,整天不讲话,上课提问他也只摇摇.一次,竟对同桌大打出手,还蛮不在乎地说"谁让他骂我缺爹少娘!"经与他爸交谈,才知道他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他随他爸生活.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预言     
班上有这样一个男孩,如果你不留心,很难发现他。他是一个很少发言,即使发言声音也很小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较差,朋友也不多。他的日记也总是只有几行,每天歪歪扭扭的记录着没有太大意思的事情。我们在日记里互称朋友,他就因为这个名字,渐渐和我说一些心里话,虽然谈不上是什么秘密,但从他的语言中我觉得他挺信任我。有一次,他在日记里很意外地写了满满两页纸,字迹有些潦草,明显透露出他的气愤:“老师,最近我的心情很不好,我很难过,我爸爸天天在他的朋友面前说我笨,老说我学习很差,还说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好。我难过得不想回家了。还有,我越…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春光灿烂的三月,注定会铭刻在我和一个孩子的记忆深处。因为从那时起,我用自己写下的一篇篇教育日记,逐渐走进一个男孩的内心世界;因为从那时起,我和这个孩子的生命便逐渐融合在一起,相恋相依,密不可分;因为从那时起,我和这个男孩用教育日记的小伞,共同撑起了一片爱的晴空,我们一起在这片晴空下呼吸新鲜的空气,畅享成长的快乐……这男孩叫颖辉,聪明、听话、不善言辞,是一个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留守儿童"。半年  相似文献   

12.
<正>搜热词:陪伴亲情成长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日记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这篇日记情真意切。日记中的爸爸被形容为"工作狂",很少有时间陪作者。其中"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一句,不知让多少个正在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奋斗而缺少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潸然泪下。比起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的陪伴与良好的亲子互动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相信日记中的父亲也想多陪陪孩子,但他总是被工作所  相似文献   

13.
张燕 《母婴世界》2010,(9):44-45
求助人小明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与四个老人经常起冲突。老人们溺爱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比如孩子摔了,如果我在,他会看看我的反应,我没反应他就自己爬起来。如果有老人在,他一定赖在地上大哭不肯起来,直到老人把他抱起来,用各种好东西哄他。上个月把孩子放在我妈家的时间比较多,接回来后,明显感觉孩子变娇气了。我该怎么跟老人沟通呢?  相似文献   

14.
星期一早晨,栋栋的妈妈递给我一包感冒药,告诉我说:“李老师,孩子昨晚出气声很粗,鼻子堵塞。我做生意忙,没空带他上医院,估计是有点感冒了。这是感冒冲剂,一会儿让栋栋喝了吧。”说完就匆匆忙忙地走了。我认真地在晨检工作本上记下了这些情况,并在活动中对栋栋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午睡时他老是翻来覆去。说是感冒吧,他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另外一向食欲很好的他,今天中午吃饭也很慢,半天也咽不下一口。孩子痛苦的表情,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认真分析了栋栋的症状,排除了感冒的可能性。是不是鼻子里有鼻屎或其他东西呢?我把栋栋抱在怀里,关…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79):176-177
本文从《竹影》这篇文章着手,探讨了丰子恺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他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必须与生活相关联;必须坚持"儿童本位"思想;大人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大人要因势利导设计孩子学习。同时论述了丰子恺对艺术教育目的的三重解读,他认为艺术教育可以使人学会艺术的生活;摆脱"人生的苦闷";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德行。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坐落在大山之中,这里的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身为语文老师,杨元松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大山里的孩子课外阅读很少,知识面也比较窄。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他鼓励自己的学生写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记下自己想说的话,愿意的还可将日记拿给他点评。2010年春,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万峰湖也未能幸免,往常绿油油的大山变成了令人恐怖的黄色。因为学校有水窖,杨元松没有感到惊恐。然而在一次日记批改中,孩子们在日记中记录的生活经历给了他极大的震撼——有的孩子个头不高,家长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照顾他们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需要他们自己照顾的弟弟妹妹;有的孩子在日记中说他们背着一桶25公斤重的水爬上陡峭的山路,脚受伤了,他们没有哭;有的说他们去山里背玉米回家时比赛谁跑得快,结果因为饿得厉害最后实在跑不动了,晚了又不敢回家,怕路上有鬼,只得让弟弟独自在家里过夜……读着这些日记,杨元松的心像被刀绞一样。他说:"他们那么小,就要想着怎么生存,我被他们的这种坚强感染了。我忽  相似文献   

17.
栋栋是个内向抑郁的孩子,每天入园时总哭丧着脸,恋恋不舍地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眼含泪花无可奈何地坐到坐位上,一言不发。由于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他很少与同龄孩子接触,因此到幼儿园后拒绝参加任何活动。我们曾几次建议他加入小伙伴的游戏,他都固执地摇摇头。一天早上,小朋友们都在大型玩具上快乐地上上下下,而栋栋仍独自一人站在一旁,像一个悲剧人物,可怜兮兮的,就是不往滑梯上爬。我走到他跟前蹲下来,仍然像往常那样把他拥在怀里,但这次我没说“栋栋,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吧”,而是轻声问:“栋栋,今天有没有吃早餐?”孩子点  相似文献   

18.
周立波笔下的儿童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苦孩子,二是红孩子,三是好孩子,四是纯孩子.前三种儿童形象表现了他创作中强烈的政治功利意识,纯孩子形象则表现了他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情况分析 大二班来了一位名叫小宇的男孩。他性格非常孤僻、懦弱,整天沉默无语。如果非要他与人接触,他就显得惶惶不安。上课请他回答问题,他一动不动,毫无反应地坐在那里,有时甚至会一声不响地蹲在课桌下或躲进卫生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他的爱好就是喜欢独自同一堆不说话的玩具做伴。 通过与小宇母亲交谈,我了解到,小宇两岁前也是一个活泼、爱说、好动的孩子。那么,孩子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霍林姆林斯基三十多年的教育日记,点滴记录了他的教育生涯,这些教育日记无不闪耀着他耕耘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给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