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其他京派作家在审美思想、审美眼光、审美批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从审美思想看,具体表现为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的不同;从审美眼光看,是通达的眼光与"乡下人"眼光的不同;从审美批评方面看,是逻辑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不同。从审美角度辨析和检视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复杂性的深刻认知,而且可以夯实中国现代美学的细部研究及基础研究。这一歧异性更能够突显朱光潜重"情趣"的直觉论美学及"人生艺术化"美学主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的观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原因即在于这是他"自己"的理论。"人生的艺术化"表面看来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但它却牵系着朱光潜的美学探索,潜含着一种美学精神,中国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构成了这种精神的诗性底蕴。朱光潜常以庄子"鱼相与忘于江湖"的说法来描述艺术化的人生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又可以庄子"诱然皆生而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无我"、"化"的意念进行具体的阐明。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提倡“人生艺术化”、“人生情趣化”。朱光潜的散文观是“吐肚子直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的散文创作体现了情与理、思与言的统一及针对性强的特点。朱光潜的创作与学术活动始终围绕着“人生趣味化”而展开,创造出了人生化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在调和理想与现实、变革社会与超脱现实的矛盾之时,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层面上发现了中西文化之闻的价值契合点,并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生艺术化"的重要主张.该主张是朱光潜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人生态度和人格理想的集中展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救世的人文情怀,在当今商业文化语境下,愈来愈凸显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的背景下,朱光潜先生"人生的艺术化"的回归和诗意生存的状态对语文教学实现文化功能和审美作用,起到了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美学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回归语文本色,对构建语文审美课堂予以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6.
艺术(审美活动)与人生(生命活动)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多美学家都涉及或探讨过这一问题,朱光潜更是以“人生艺术化”学说及其相关论点予以回应和阐发,从而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人生艺术化”是朱光潜综合中西文化和审美思维后的理论再创造,并成为其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通过这一命题,朱光潜美学毫不吝啬地宣扬人性的高贵,肯定审美经验的共同人性基础,并追求超越人生的崇高境界。其“人生艺术化”理论即是以知-情-意的人生统一体为出发点,最终指向真-善-美的价值同构(幸福)。因此,向康德式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与共同人性的无限逼近,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和先验之维。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先生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所以他提倡人生艺术化,即要求人们过“本色的生活”;能充分领略生活的乐趣和富有情趣;同时具备真善美;并且不唯理智。在他看来,实现人生艺术化的方法主要有:要顺从自然,要“尽性”;要多活动、多读书;对实际的人生要有超脱的态度;要辩证地理解人生和现实的缺陷;要善于欣赏生活。朱光潜先生的人生艺术化思想的淑世目的在于:拯救时弊,改造社会;为了打破现实生活中的利害关系;为了使人们过严肃而豁达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生艺术化",即青年人要在情趣的养成中培养美感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行为,要用热情去欣赏和创造自己的人生。对于当代大学德育而言,"人生艺术化"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的思路,其实更应该是教师对于德育课程本身的一种心性和精神的呈现,是当代大学德育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从《诗论》可以分析,朱光潜对王国维美学思想进行了辩证重解。在诗歌本质和功用方面,朱光潜认同王国维超功利性审美独立价值观,在“超脱观”基础上,把“人生艺术化”作为美学旨归;从生命层面,朱光潜颠覆性地重解王国维“境界说”等美学术语,在理论构架和深层思理上摒弃了王国维感性和零散型特点,以《诗论》构建了严整科学的现代美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田园诗物我融合、情趣流注 ,独具魅力 ;陶渊明的人生 ,变现实时空为审美时空 ,使现实人生成为审美艺术化人生的典范。而其形成的原因除了历来论者大多认同的“质性自然”之说外 ,魏晋玄学对他思想、情感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命题,其内涵编码围绕"狄奥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辩证运动展开,其逻辑构造融合了众多西方近现代美学与伦理学资源。对朱光潜这一理论编织过程进行详细辨析,同时探讨其"人生的艺术化"之必行性及可能性,从而完整展现这一命题所提出的意图、构造程序及所欲达到的最终效果,这对完整深入理解朱光潜的美育理论,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人生的体现,它对我国中古以后历代士人均有广泛影响,特别是盛唐时期。魏晋名士的思想、风度和作品,对"诗仙"李白产生了全面的影响。李白不仅继承了魏晋风度中的生活风范和审美情趣,而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理性开拓,形成了自己自然清新、一往情深、光洁虚灵、气势奔逸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与杜夫海纳在美学思想和批评理论上多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在批评任务上,朱光潜以审美性的趣味培养为旨归,提出"不即不离"等美学理想,批评成为锻炼审美能力的应用美学;杜夫海纳则认为批评追求的是认知性的意义探寻,作为主体的批评家应该以自身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实现自我的完全呈现。在批评标准上,朱光潜标举符合"纯正的趣味"的审美标准,杜夫海纳则推崇体现意义完满性的"深度"。"趣味"与"深度"并不相互排斥:审美对象带来的审美感觉的充实性可以使我们的情趣得以形成,以臻成熟;"深度"可以说是在"趣味"基础上对审美经验、文艺批评的"深度"要求,即在认识艺术作品深度的同时认识自我,自我的存在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不仅开放审美的我,也要开放伦理的我,认知的我。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思想以“趣味”为中心内涵,把文学的“趣味”和作家及读者的情趣、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趣味”以超越狭隘的个人爱好的深广意义,“趣味”成为朱光潜最为重要的文艺理论术语。从价值取向角度而言,朱光潜“趣味论”的文艺理论思想可以理解为审美功利主义,或概括为以审美为核心,追求真、善、美三元调适。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将审美和现实紧密结合,肯定审美是人类的必然需求,认为充满缺陷的现实始终需要美育来完善,而美育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使人生艺术化和使人性得到解放:以此为基础,朱光潜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现实美育观。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中所表现的魏晋士人对心灵境界之追求,是围绕"人格与心灵的艺术化"而展开并由此实践于其生活中的,为现代"人生艺术化"理论的创构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主要表现在追求情趣化之人生、完满化之人生和诗意化之人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怀抱"魏晋人"的思想到自觉追寻"艺术化的人生",构成了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这种崇尚"观照人生"的精神态度,是朱光潜之所以钟情于克罗齐"直觉论"美学的一个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思想以“趣味”为中心内涵,把文学的“趣味”和作家及读者的情趣、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趣味”以超越狭隘的个人爱好的深广意义,“趣味”成为朱光潜最为重要的文艺理论术语。从价值取向角度而言,朱光潜“趣味论”的文艺理论思想可以理解为审美功利主义,或概括为以审美为核心,追求真、善、美三元调适。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学术史上,朱光潜是以美学家的身份出现的。纵观他的美学体系,有两大命题支撑他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人生艺术化"和"艺术人生化"。在这里,我们仅谈他的美育思想,故重在他"人生艺术化"的美育核心理念。他是这样阐释"人生艺术化"的涵义的:"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作到的时候,我们要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美学的传统文化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朱光潜美学尤其是诗论的传统化渊源上看,其以情趣为本的诗境论、对诗境中情与景关系的论述、其审美趣味、对儒家理想-和与序精神的继承以及对王夫这诗论的发挥等可以看作化对朱光潜美学观念具有非常明显影响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