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是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最终在道光十九年由两广总督邓廷桢刊刻流行,与徐松、邓廷桢之间亲密的友谊有关,也与他们共同的经世意识有关。其后的林则徐在陕西巡抚任上给予徐松崇高的评价,也与他在遣戍西域期间对《西域水道记》的深刻印象有关。围绕着《西域水道记》,徐松与邓廷桢、林则徐这三位先后遣戍伊犁的文士的交谊,体现了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兴盛的重要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2.
《西域水道记》是道光年间徐松编纂的水利专书,稿本附图27幅,刻本附图24幅。通过清时期新疆地图、方志和徐松及其周围交游者的著述、书信等文献分析《西域水道记》地图背后所蕴含的编绘理念,主要表现在经世与考据并重的治学观念、大一统的政治内涵、融会中西的思想意识三个方面,展现了嘉道时期新疆方志地图注重归纳总结与吸收西学知识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陈寅是清代西域诗人中唯一一位没有返回关内的戍客。其西域诗数量为历代西域诗人之冠。为其诗集作序者地位之高,在西域戍客诗人中也绝无仅有。通过陈寅的诗作,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一位可爱、可怜,还有几分可敬的"书呆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西域诗人福庆的一生中,西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西域成为其创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福庆诗歌中,西域题材的诗作占其全部诗作的15%,足以证明西域对福庆创作的影响。此文以福庆的西域诗作为研究对象,再现其在西域的经历及情感历程,来展现西域这一特殊地域对其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天山是清代西域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天山的高峻、险要既带给诗人强烈的震撼,也是诗人命运坎坷的象征;诗人描写天山时蕴含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深重的历史沧桑感,诗中既表达了其对天山的喜爱之情,有时也流露出至西域的愁苦之情。因此,要完全理解这些西域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然要结合天山这一特殊的意象来解读清代西域诗歌。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期对于新疆的治理多派流放至此的官员戴罪立功,此时的官吏以流人居多;后期,为了强化中央对边疆的治理,往往派满族重臣前来。毓奇和萨迎阿祖孙俩分别代表了这两类官员。他们在西域进行政务工作的同时,写下了一定数量的西域诗歌,在丰富了西域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学创作群体,为研究清代西域文史提供了另一种可靠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雪是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之一,也是清代西域诗歌中出现频次较高、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要完全理解西域诗,就要结合雪这一特殊的意象来解读清代西域诗歌。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西域诗创作的高峰期,作者众多,诗作繁富.清代西域诗中反映西域风情的作品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文章从清代西域风情诗中所展现的社会民俗风情、艺术特色和创作心态三方面对西域风情诗作加以探讨,对清人笔下的西域生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伊犁将军设立的150年间,历届伊犁将军43人,任此职者多为满族亲贵或蒙古重臣。入关后的满、蒙贵族,经过百余年的文化涵养,其中部分子弟汉文诗歌的创作水平,不亚于汉族文人。文章中所谓伊犁将军是指诗人在西域的最高官衔,其所作西域诗不一定都作在伊犁将军任上,为了论述方便,将其统称为伊犁将军诗作。现搜集到有诗存世者只有阿桂、奎林、晋昌、萨迎阿、锡纶、志锐等六人,文章将依次论述。  相似文献   

10.
西域式"凹凸法"是西域样式佛画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它虽以古印度晕染法为根基,但同时也是在糅合其他相异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技巧、程式、效果与所谓的"天竺遗法"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在有关"西域绘画"的研究中,应将"天竺遗法"与西域式"凹凸法"予以区分,如此才能更清晰地把握西域样式佛画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代西域诗蔚然大观、影响深远,成为清诗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大流派,是清诗苑中独具风韵的奇花异卉.诗中描写对象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光、民族色彩、民俗风味、文化情调.清西域诗彰显了清人积极开朗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内心世界的拓展,扩展了清诗的境界.但囿于诸多困境,清西域诗研究的程度与其在清诗乃至整个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此文对清西域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爬梳,继而加以整理与归纳并对清西域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徐松与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松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之一,他上承乾嘉考据辑佚之风,下启道咸经世致用之学。其代表作《西域水道记》体例新颖,内容丰富,严谨可信。徐松治学讲求实用,重视实地调查,注意培养后泶。他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乾嘉以来学者醉心考据、不问世事的弊端,促进了学术研究与现实需要相结合,推动了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智全 《家教指南》2021,(6):136-143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汉朝即以"饶财"的形象为西域所知.汉武帝以来,汉朝通过派遣使者开启了与西域的官方交往,西域诸国随之派出使者到汉朝奉献畜物,汉朝依据献物赐予钱财,贡赐贸易由此成为西域与汉朝交往的重要方式.汉朝为西域使者提供饮食车马接待,派人迎送西域使者,确保其路途安全,以保障贡赐贸易的畅通.贡赐贸易与儒家"来远人"的王道思想有关,政治上表明西域诸国归顺于汉,经济上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物资交流.贡赐贸易是西域与汉朝交流的动力支撑,也是汉代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敦煌悬泉置出土的九枚汉简所记西汉元帝永光五年西域史事在不同程度上填补丁史书记载的缺漏,可以据此深化对汉代西域史事的认识,在研究西域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01,(3):161-171
西域、敦煌出土的为数相当丰富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是古代回鹘佛教研究的 第一手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填 补了西域佛教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可以说,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是20世纪西域佛教史研 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徐松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之一,他上承乾嘉考据辑佚之风,下启道咸经世致用之学。其代表作《西域水道记》体例新颖,内容丰富,严谨可信。徐松治学讲求实用,重视实地调查,注意培养后学。他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乾嘉以来学者醉心考据、不问世事的弊端,促进了学术研究与现实需要相结合,推动了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宫泽贤治的"西域异闻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作家心目中独特的西域形象:西域既是给予人磨难的"受难之处",又是"人界"与"天界"相融合之处,进而又是能令人领悟真理,接近信仰的"涅槃"之处.而这样一个基于现实而又超脱现实的西域形象体现出作家对佛教坚定的信仰和对西域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东汉建国初期,西域诸国不断要求东汉政权设置西域都护,均为光武帝所拒绝,最后置西域于度外.光武帝西域"无为"政策,根源于西域、东汉内部的问题,以及西域、匈奴、东汉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基于现实的比较明智的选择.光武帝西域政策虽然保守,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作用和影响于东汉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9.
对西域生态书写的研究需要梳理历史上有关西域的史料,可以从历史地理文献、神话时代的西域想象、历代西域行记、历代西域文学作品中对西域的“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文本、历代类书和志书六个类别梳理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西域生态与环境书写情况。以历史文献梳理为进一步开展西域生态书写的美学研究做好文献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古老的山胡经历了漫长的汉化历程,其中的西域胡对域外文化的传播贡献卓著。春秋时期的晋阳三角城、北魏的河东葡萄酒都隐含着西域胡移民迁徙的历史轨迹。武则天受其家族西域胡、汉族融合文化的熏陶,将家乡刚培育出的牡丹从西河传播到洛阳,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西域胡的汉化,推动了唐代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