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由民生银行发起,联合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走进敦煌"展览于9月29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敦煌艺术品展示,第二部分为莫高窟保护史展览,向世人展示敦煌石窟艺术和莫高窟保护历程。此次展出的近百张老照片,全面展示几代敦煌人历经数十年,保护敦煌石窟艺术的艰苦历程,通过精美的艺术品,多方面地展现敦煌艺术的绚  相似文献   

2.
守望敦煌     
文章回顾了敦煌研究院建院70多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弘扬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讨论了敦煌研究院在敦煌石窟保护、敦煌学研究、敦煌石窟的传承弘扬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表示,敦煌研究院将继续扩大国内、国际合作的力度,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保护这份人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采石场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认识和了解敦煌石窟的营建史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此前尚未对此遗址做过全面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初步获得采了石场遗址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新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对敦煌石窟营建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进一步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文与考试》2023,(15):38-39
<正>1988年出生的王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刘小同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的敦煌研究院拥有一支200余人、产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其中不乏80后、  相似文献   

5.
为了永久地保存敦煌石窟,并留存科学的档案资料,就要编著科学、完整、全面的石窟考古报告。敦煌研究院编《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就是在前人对莫高窟调查、记录、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敦煌石窟考古的结晶和划时代之作。本书以敦煌石窟中的"早期三窟"即第268、272、275窟为主,涵盖了第266-275窟等的11个编号。它是敦煌石窟发现后的第一次全面记录,既保存了石窟档案,反映了敦煌石窟研究的最新水平,也为国内其他石窟保护研究单位编写考古报告提供了范本。《考古报告》堪称中国石窟寺考古报告的一个里程碑,相信它将对中国石窟寺考古报告的编写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前言敦煌莫高窟遗存4至14世纪珍贵的佛教艺术品。为了更有效地保存这一人类文化遗产,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敦煌石窟文物的科学保护研究工作。这项工作受到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自1986年开始,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开始协商合作进行敦煌石窟文物的保护研究。1988年春,合作研究工作正式开始。研究项目主要为环境  相似文献   

7.
彭金章先生主编《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上、下册,于2011年8月,由读者出版集团、甘肃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系敦煌研究院编、樊锦诗先生主编"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之一种,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全额资助出版。全书收录自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发掘以来学术界的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6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之声特别专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播报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择一事、终一生"守护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先进事迹。樊锦诗先生,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结缘恒居敦煌,只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石窟。在她奔走呼吁和努力下,发起编撰颁布实施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8月出版,洞窟测绘图的绘制,运用了当时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电脑绘图软件绘制.通过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反映出了敦煌石窟考古测绘图绘制方法、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在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展示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数字技术,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全部信息进行记录,同时也应用于洞窟壁画现状调查、日常监测等保护工作,又为美术临摹工作的线描稿起稿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数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涧窟实时监测和管理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莫高窟洞窟的开放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三维激光扫描的数字技术应用于洞窟考古测绘工作中,测量精度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在敦煌学信息资料建设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建成了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和文献资料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采用数字技术,充分扩展了敦煌石窟艺术展示的场所和空间.通过在建的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可以使观众欣赏到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同时也使洞窟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郑炳林、沙武田编著的《敦煌石窟艺术概论》已于2005年8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分为十章,第一章: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省思与检讨;第二章: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与主题概述;第三章:敦煌石窟建筑艺术;第四章:敦煌石窟彩塑艺术;第五章: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第六章:敦煌藏经洞艺术品;第七章:莫高窟北区石窟艺术;第八章:敦煌石窟艺术各时代代表洞窟;第九章: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敦煌石窟艺术;第十章: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几个重点与难点问题。此书作为敦煌学的教材稿,书中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了敦煌石窟艺术的方方面面,编写中利用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期对敦煌石窟的考察,对榆林窟第25、20窟,莫高窟第14窟,以及新发现有曼荼罗图像的榆林窟第35、38窟,莫高窟第170、234窟及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的八大菩萨曼荼罗进行了图像学的解说.认为敦煌石窟的八大菩萨,在图像表现上与印度密教美术有着强烈的一致性,同时指出,不空系密教美术曾给予敦煌石窟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资助举办的"2018年敦煌论坛:敦煌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的160余位代表济济一堂,共聚莫高窟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的旅游开放,弘扬了敦煌石窟艺术,扩大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但是日益增多的游客和客流的不均衡,不仅打破了洞窟微环境的稳定性,给洞窟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还导致了游客参观质量和满意度的下降。在此情况下,利用敦煌莫高窟壁画数字化存贮与再现技术的成果,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和展示手段,让游客在虚拟漫游厅身临其境地观赏典型洞窟和丰富的敦煌文化,适度结合组织游客参观洞窟实景,从而构建了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提高每日游客接待能力,又能很好地保护十分脆弱的文物本体,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极大地缓解旅游业给莫高窟文物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论稿》,贺世哲著,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收集了作者历年来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主要文章共计20篇。主要包括有敦煌莫高窟石窟与禅观,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与双弘定慧,对莫高窟第285窟系列研究,对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研究,对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第290窟佛传画、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等的研究,也有关于十六国北朝石窟千佛图像、三世佛与三佛造像、十方佛造像,以及莫高窟释迦、弥勒、阿弥陀的三佛造像等研究,另包括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等论文。书后附有“贺世哲论…  相似文献   

16.
留住莫高窟     
莫高窟内有总面积达45000平方米的精美绝伦的壁画,绘画创作时间长逾1000余年,成为驰名中外的人类文化瑰宝。然而,据敦煌研究院从事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的专家透露:敦煌莫高窟保存的壁画,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为壁画“癌症”的酥碱病。一些唐代壁画,60年代还清晰可见,现在已经消失;第3窟东壁“施财观音”,三四十年代依然清晰,现在却漫漶(huàn)不清。壁画属于土质文物,本身十分脆弱,加上病害时有发生,衰变的情况正在加剧,中华瑰宝面临巨大挑战,已经诞生1600多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它还能存世多久?曾有人断言,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敦煌石窟艺术将在1000…  相似文献   

17.
敦煌从明朝取得河西到清康熙经略西域复建敦煌340余年间,主要处于明朝置卫间接管控时期(1372—1516)和吐鲁番政权统治的“后明时代”(1516—1715)。明控关西七卫时期,特殊卫所治下敦煌石窟还略见礼佛朝拜活动,吐鲁番统治时期因人口迁徙和宗教信仰的改变,敦煌石窟未见任何营建活动,形成了敦煌莫高窟较长时间无营建的空窗期,也结束了千年莫高窟营造开窟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明代敦煌地区政治、经济及宗教信仰情况的梳理,讨论莫高窟没有明代开凿石窟绘塑遗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8月14-17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资助的"2015敦煌论坛:敦煌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成功召开。本论坛旨在为国内外专家共同研讨有关敦煌在中国与外部世界互动关系中的角色、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从敦煌看东西方文化交流关系等学术问题搭建平台,以促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对莫高窟壁画颜料的分析,以前只进行过局部取样分析。这种分析不能准确反映壁画颜料使用情况,对一些用量小且只在局部出现的颜料会造成漏测,这样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以前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取得整窟壁画颜料分析经验,利用与外单位合作保护敦煌石窟的机会,我们选定了两个洞窟进行分析实验,以求取得经验后对莫高窟壁画颜料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从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的单色图录Les Grottes do Touen-houaug,6 vols,1920~24发表以来,敦煌石窟壁画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依据这些图版和照片的。当然,在莫高窟,从一九四三年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特别是解放后改称、扩充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以来,一直进行着多方面的保护和调查工作。无需赘言,壁画研究的根本性进展,要待敦煌的实地考察。可是,对于各国研究者来说,敦煌石窟是遥远而又令人向往的佛教遗迹处于此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也只能是有效地利用一些可见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